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育教學基本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激發興趣,引領學生暢游音樂殿堂
組織音樂游戲,提高學生的音樂記憶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我們在興趣小組里通過趣味性的音樂游戲,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情趣;通過欣賞優秀的電子琴演奏,鼓勵學生自彈自唱,多創造學生參加文藝表演活動的機會,同時能夠感受到自己在表演中成功的喜悅和自豪,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電子琴演奏。
二、以動制靜,讓樂曲煥發出新的活力
1.電子琴課長久以來給人的印象就是每個學生端坐在琴前,一邊聽著老師的講解,一邊安靜地、規矩地跟著音樂節奏演奏。整個課堂講求井然有序。我在上電子琴課時,從不要求學生一直正襟危坐,我告訴學生可以用自己身體的動作來表達你對樂曲的感受,坐著站著都行,反正只要是放松心情地認真演奏就可以了!我認為這樣的學習才是有動力的!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學習電子琴演奏過程中,長時間的練琴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在學習過程中,穿插以樂理、視唱練耳和兒歌學唱的學習,既在聽、說、唱中發展了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又分解了學生的練琴時間,并且在彈琴與其他課程的轉換中,讓學生沒有枯燥感,保持其旺盛的學習精力。
三、多多設立小助手,增加教學密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電子琴集體教學中由于人數多、學習進度各不相同,而老師少,造成了教學密度相對較低,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對此情況,我認為可以多多設立小助手,讓程度高一些的學生幫助程度低一些的學生,這樣不僅增加了教學密度,而且對于教與被教的學生來說都是學習和提高的過程。
一、學習的開放性
上課伊始,老師興致勃勃地與同學們一道從讀教室四周布置的漢字:“漢語拼音字母表、圖書角、學習欄、第一組、部分同學的名字、課程表、語文、數學”等,認出一字詞,全班同學跟讀兩遍,同時讓同學把課外認識的字拿到班上交流,對識字多的同學要予以獎勵。
評點 這一環節,看似與教材無關,實則是引導孩子在生活環境中識字,充分開發和利用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關注生活,留心觀察,處處皆語文、這就是母語學習的優勢,是建構大語文教學觀的主旨。
二、學習的情境性
根據漢字較易理解的實際,本設計的“情境”著重在營造學習氣氛上下功夫。
1.創設合作情境。老師事先把“爸爸、媽媽……”等12個詞條裝入信封,每小組一袋,組員輪流當小老師抽出卡片,組內認讀、相互評價或糾錯或獎勵,讓組員在氣氛熱烈而有序的情境中實踐識字。
2.創設檢測情境。在小組認讀的基礎上,每小組推選一位代表,老師抽測,看哪組最佳。
3.創設競讀情境。分兩步:A老師抽卡片,學生大聲讀。B.老師抽卡片,讓學生輪讀:此時,學生個個注意力高度集中,大有“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學生興致空前,識字效果也非常明顯。
評點 這一環節三個步驟,人人是自豪的小老師,人人是待命的競賽者,人人又是細心的傾聽者、評價者。三種情境圍繞輕松樂學這一主旨,充滿了交流、合作和競爭。
三、學習的探究性
在前面認讀的基礎上,老師要求各小組給這些詞條排隊,并說說為什么。學生思考、分辨、組合。
組一:爸爸、媽媽、哥哥、弟弟、為一組(稱謂);小雞、小魚、河馬、水牛為一組(動物);讀書、畫畫、騎車、洗衣服為一組(活動)。學生清晰的思維,精當的概括令人滿意。
組二:弟弟、小雞、小魚為一組(比較幼小);爸爸、媽媽、哥哥、河馬、水牛為一組(比較大);其他為一組(活動)。真是出乎意料,孩子有孩子特殊的眼睛!
組三:爸爸喜歡讀書,是一組;媽媽常洗衣服,是一組;哥哥愛騎車,是一組;弟弟愛畫畫,是一組;小魚、河馬在水中,是一組;小雞、水牛在岸上,是一組。言之成理,簡直就是創造!
評點 這一環節,關鍵是一個“放”字,讓學生放飛思維,任意馳騁。通過探究,不僅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是多元靈活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學習的聯系性
在給詞語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學生用上其中一個詞語或幾個詞語來說一句話或幾句話或編一故事,試舉兩例:
例一:爸爸在讀書,小雞在旁邊玩;媽媽在畫畫,小魚在畫中游。
例二:哥哥和弟弟騎水牛,摔到小河里,小魚嚇跑了。爸爸趕來,媽媽也趕來了。等他們回到家里,小雞卻不知跑到哪兒去了。
評點 這一環節重在培養運用漢字說話的能力。一般的學生說一句話,較好的學生說幾句話,優秀的學生編一個故事。體現新課程“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精神。
五、學習的創新性
教學“拼一拼”這首兒歌應把握三點:一是借助拼音讀通兒歌;二是利用圈和線拼圖形;三是模仿兒歌編兒歌。教學時,在熟讀兒歌的基礎上,讓學生在黑板上拼小雞、小鴨、小兔,教師鼓勵學生想像拼圖。有的拼出大碗,有的拼出袋鼠,有的拼出長頸鹿……老師進一步啟發:能給自己的作品配上兒歌嗎?學生很快編出了:拼出大碗,嘴巴寬寬;拼出袋鼠,袋子鼓鼓;拼出長頸鹿,脖子長長……
關鍵詞:體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0256-01
在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比較的單一、枯燥,挫傷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了很多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不利于體育學科的發展,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21世紀給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環境都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要呼喚體育的生活化以及現代化,要本著"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原則,根據現代體育的特點,構建出新的體育教學模式。
1 對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解
根據《體育與健康》的要求,要想實現體育教學必須達到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以及社會適應這5個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要通過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社會活動共同實現,因此,對于體育教學模式,要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構建。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有五部分構成,即理論基礎、基礎目標、活動程序、實現條件以及教學評價。理論基礎是體育教學根據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材選擇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理論基礎是衡量體育教學模式是否成熟的一個重要的標準之一;功能目標是在教學模式中居于核心和主導的地位,是教學模式的評價標準,它可以幫助教學設計進行教學調整和重組,促使教學模式的更加完善;實現條件就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教學模式才能實現最大的效用,對體育教學的實現條件要認真的進行研究,更好的運用和掌握體育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就是指根據特定的體育教學設計提出的評價的方法和標準。體育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的教學理論以及指導思想上,根據一定的教學條件,并且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所構筑的完整的教學體系。
2 研究體育教學模式的意義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對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體育教學模式的集約化,使復雜的體育教學通過一種程序或者是一種模式,變得簡單,使體育教師上課也得心應手,保證體育教學任務的順利實施。體育教學模式的程式化,使教師能夠更好的對體育教學內部諸多因素進行識別和理解,能夠使教師增強對體育教學的理解,更好的解決體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學模式的推廣化,就是使一些先進的、創新的教學模式得到推廣和普及,使更多的體育教師學會這種教學模式,更好的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3 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對于體育教學模式的探索,已經有了20年的時間,在探索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操作性強并且比較成熟的教育模式,使體育教學積累了豐碩的理論成果以及實踐內涵,大大的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3.1 素質型教學模式。
素質型體育教學模式的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努力提高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體制,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確保學生能有一個較好的體質。但是這種素質練習比較的枯燥,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因此,在這種體育教學模式下,就要不斷的對學生的體育意識進行強化,并且充分發揮出鍛煉標準以及合格標準的導向作用,并能發揮出達標的杠桿作用,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有被動的體育學習轉向主動的體育學習,發揮這種體育模式的作用。
3.2 開放型教學模式。
這種體育教學模式也可以成為是俱樂部模式,就是把活動作為中心,把學生作為主體,對于聯系的時間沒有必要的限制,當練習達到了必要的學時并且經過考核達到了合格就可以獲得學分。這種模式下,學生的空間比較的自由,深受學生的喜愛和歡迎,但是,這種模式的需要在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良好的氛圍以及硬件條件良好等條件下才可以運用,因此還沒有得到大面積實施。
3.3 娛樂型教學模式。
娛樂型教學模式就是在體育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內容采取靈活的方法,比如放寬法、變通法等,有意識的降低體育教學內容的技術含量,對于一些體育規則適當的簡化,并且創設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在體育教學內容中,結合各種運用項目進行游戲化教學,并且適當的配合一些音樂,增強體育教學的娛樂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的促進體育教學效果的實現?,F在很多學校把一些娛樂性很強的體育項目也引入到體育的教學中,這大大的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及積極的情感體驗,對于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身心健康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3.4 技術型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是一種主要的教學模式,在很多學校進行了廣泛的運用,它的教學目標就是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所進行的三基教育。這種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師的控制以及操縱下進行的,能夠充分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使體育的基本知識能夠系統的傳授,有助于技能的形成。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受到教師水平的制約,技術面前人人平等,使一些技術較差的學生產生一些自卑的心理,對體育失去興趣,使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因此,在這種體育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教學方法更加的靈活,增強這種教學模式的發展空間,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體育教學效果的實現。
結語: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發展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更好的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呈現出體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體育教育能否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這是一個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對這個問題的一般回答是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怎樣改革筆者認為必須從轉變體育教育思想開始,通過思想的轉變來促進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本文就轉變體育教育思想與深化體育教學改革之間的關系作些初步探討,為中國學校體育教學的深入改革和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與參考。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獻研究、分析比較法、專家訪談法和邏輯分析等方法。
三、結果與分析
1、轉變體育教育思想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先導
我們之所以要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根本的原因是為了使體育教育更好地適應社會與人的發展變化的需要,也就是說,現有的體育教學內部的結構、功能與社會、人的發展變化有不相適應的方面,甚至有些因素阻礙著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體育教學改革要滿足社會與人的發展變化的需要,只有以體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觀念為中介,逐漸地在體育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反映出來,最后落實到體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因此,要進行體育教學改革,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轉變體育教學思想。
1.1、體育教學思想的基本含義
體育教育思想是人們對體育教育現象比較自覺的、系統的和理性的認識,并成為體育教育實踐的指導思想,體育教育思想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體育教育的根本看法,包括體育教育的目的、性質、價值、作用、功能等,其核心內容是體育教育的價值觀;二是關于體育教育教學過程的思想,包括體育教育應培養具有何種素質的人以及如何培養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育人觀。
體育教育思想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具有社會性;體育教育思想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因此具有歷史性;體育教育思想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繼承性;符合體育教育發展規律和時代要求的體育教育思想能推動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反之會阻礙其發展,因而體育教育思想又具有能動性;同時,體育教育思想又受個人世界觀、價值觀和經驗的制約,因而它也富有個性。
1.2、轉變體育教育思想的背景分析
從體育教育思想的基本含義和基本屬性可以看出,轉變體育教育思想與一定的社會時代背景有關,有些體育教育思想是經過人們長期實踐形成而被實踐證明是應該繼承和發揚的,而有些體育教育思想則是需要轉變的,到底哪些體育教育思想存在問題,如何轉變這些問題,需要認真分析研究,以便做到有的放矢。
筆者認為,轉變體育教育思想的背景主要有兩個:一是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要求從事體育工作的人既要有一定的體育知識,又要能用體育的觀點、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二是體育知識不斷創新,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不斷涌現,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展,這就從體育內部向體育教育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體育教育不僅要立足于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要擔負起培養創造體育、靈活應用體育的學者、專家,這兩個背景從根本上要求體育教育培養具有高體育素質的人才,他們不僅要有扎實的體育知識、創造才能和應變能力,而且還必須有較高的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品質。
體育教育思想是人們在漫長的體育教育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它既是體育教育與社會發展、人的發展關系的反映,又是對體育教育內部關系規律的認識和體現。這就是說,轉變體育教育思想就要在指導思想上及時剔除那些落后或過時的思想,正確地反映已經或正在發展變化著的社會對體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可見,只有樹立了正確的體育教育思想,才能引導體育教學改革走向深入,因此,轉變體育教育思想理應成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先導。
2、需要轉變與樹立的體育教育思想
任何新思想的提出都不能脫離社會時代背景,探討體育教育思想的轉變,意在改革目前體育教育中影響教育質量提高和阻礙學生體育素質發展的若干思想因素。
2.1、需要轉變的體育教育思想
轉變體育教育思想,不能從理論出發,而必須從實際出發,筆者認為,對體育教育活動有過實際影響而與現代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體育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1、過分注重功利性
功利性是現今體育教育中存在嚴重的“應試教育”現象的一個主要根源,學生單純從追求分數,圍繞考試大綱,反復訓練,這種立竿見影式的功利教育觀嚴重地忽視了學生體育文化的修養和心理素質的發展,過分的功利化導致體育教育的價值僅僅局限在訓練學生競技能力的提高,壓抑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特長。
2.1.2、教學內容滯后于時代的發展
長期以來大學體育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上跟中學相比沒有明顯區別,很難體現大學體育的特點和優勢,造成了與國際體育教材的明顯差距。
2.1.3、體育教學過程只注重“競技”
在教學中過多注重技術訓練,把體育課看做是競技能力訓練課,而沒有講清體育理論的來龍去脈,傳統的教學觀念仍很盛行,單一的注入式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失去了應有的活力,有礙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2.1.4、體育教育評價簡單化
片面強調量化,僅僅把學生體育成績,特別是競技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體育素質高低的唯一尺度,作為評價體育教育成效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這種簡單化的評價觀加劇了“應試教育”的程度。
2.2、需要樹立的體育教育思想
體育教育思想的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認真分析,深入思考,以便明確轉變的方向,筆者認為,應樹立以下幾種體育教育思想。
2.2.1、樹立體育素質教育思想
面對信息密集、節奏快變的時代對體育教育的挑戰,我們應對的基本策略就是要樹立體育素質教育思想,培養學生穩定的、基本的、綜合的體育素質,克服過分功利觀所造成的危害,這里所提的體育素質,主要指體育知識、創造能力、思維品質和科學語言4個層面,這些基本的體育素質是學生終身受用的,到了需要的時候能夠起重要的作用。因此,體育素質教育首先強調的是學生基本體育素質的發展,把外在的體育文化知識“內化”成做人、做事和思維的基本心理品質,體育素質教育除了強調基礎素質外,還強調全面素質與整體素質的發展,強調人的身心品質的“融化性、內在性、綜合性”,使學生學到的東西得以內化為潛在的能力和內在的品質精神。因此,體育素質教育就是為學生營造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本品質。
2.2.2、加強基礎,更新內容,提高知識的質量
教學改革必須改革教學內容,現階段,大學體育教學內容比較陳舊,過分的“形式化”嚴重制約了體育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樹立這樣一種觀念;降低重心就是把現有教材嚴密化和過分形式化的部分進行淡化處理;加強基礎就是要立足現實,著眼未來,把相對穩定的、重要簡約的體育知識充實到體育教材中去,使它們得到應有的位置,并讓這些重要的基礎知識盡量與實際問題相聯系;提高起點并不是加大難度,而是讓現代體育中的一些基本知識、思想方法滲透到大學體育中去,如一些簡易的體育知識完全可以放到練習中去,更新內容就要讓一些現代體育知識及一些現實生活中急需使用的體育知識盡快滲透到體育課本中去,把過時的不適用的內容刪除。更新內容必須堅持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同時要借鑒國外成功經驗,不可盲目操作,因為我國幅員遼闊,經濟、教育發展極不平衡,地區間差異顯著,因此,新教材內容的選擇一定要靈活,要適合于因地制宜。
2.2.3、樹立啟發式體育教學思想
傳統體育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程序化、強制化、成人化;教學方法呆板,注入式教學方法等,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必須采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樹立啟發式體育教學思想,在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新潛力,創造條件使學生主動性獲取知識,探究未知,學會以知識觀念、行為等方面的變化去應對其他各種變化。
啟發式體育教學的要點是鼓勵教師展現不同的教學風格,促進師生個性的發展與特色的發揚,要求把講授、示范、幫助結合起來,貫徹少而精的原則,重視知識的簡約化、結構化,讓學生重點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結構和方法,實現認知結構的整體優化。
2.2.4、樹立科學的體育教育評價觀
體育教育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個人或小組的體育知識水平、體育能力、表現與成績做出的評定,這種評定要能反映學生在體育教育過程所產生的進步與變化,幫助學生加大“進步”的步伐,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能給學生、教師、社會提供有關體育教育現狀的信息,以便不斷改進體育教育過程中的不足。體育教育的評價形式很多,如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教師的教學考核體系等等??茖W合理地進行評價是提高體育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從片面強調量化的誤區中走出來,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式。
3、轉變體育教育思想要落實在深化體育教學改革上體育教育思想的轉變能否取得成效,關鍵要落實在深化體育教學改革上,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3.1、有計劃有系統地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精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更是體育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因此,重新構建面向21世紀的體育課程體系是一個需要特殊研究的重大課題,從未來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看究竟體育教學內容中需要刪除、加入哪些內容;從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著眼,怎樣編排精選的教學內容才能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有利于學會學習,這些問題需要組織專家、學者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探討、分析和實驗,力爭經過若干年后,形成與科學技術發展和新時期人才培養相適應的現代體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3.2、加大教學方法的改革力度
改革體育教學方法,加強基礎體育素質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課堂信息量太少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其危害是有目共睹的,現在的問題是教師要盡快采取行動,從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入手,加大教學方法改革的力度,真正體現啟發式體育教學的思想感情。教師是體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加大教學方法的改革力度,首要的一條就是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素質,要從觀念層次、知識層次和方法層次入手,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虛心學習,把教學方法的改進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3.3、注重學法指導和學生個性發展
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最終是要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主動獲得所需的知識,因此學生必須學會鍛煉。學會鍛煉需要教師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學習體育的方法技巧,在體育學習的實踐中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鍛煉的方法,不斷提高鍛煉效率。在進行學法指導的同時,要對有特殊才能的學生給予幫助鼓勵,讓他們發揮特長,施展個性,脫穎而出。
四、結論與建議
1、現有的體育教學內部的結構、功能與社會、人的發展變化有不相適應的方面,甚至有些因素阻礙著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體育教學改革要滿足社會與人的發展變化的需要,只有以體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觀念為中介,逐漸地在體育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反映出來,最后落實到體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因此,要進行體育教學改革,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轉變體育教育思想。
建構獨立體系階段(1990年至今)。1990年王占春研究員著《中學體育教學法》,1991年于長鎮教授著《體育教學論》,1993年吳志超、劉紹曾、曲宗湖教授合著《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這些專著在國內體育界引起強烈反響,取得一致好評。因為這些專著把體育教學理論提煉成相對獨立的一門學科,并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1994年劉清黎教授主編《體育教育學》,該書吸取了國內外體育教學理論最新成果,形成教育科學、心理科學、體育科學相互滲透的學科特色。1998至1999年毛振明教授著《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體育教學科學化》,探討了我國目前體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問題,介紹了國內優秀的體育教學實踐成果,并收集了一些新的體育教學實例和教研方法,對研究面向21世紀我國體育教學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較之前幾階段,這一時期我國體育教學理論在探索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道路上邁出了較大步伐,其體系更加趨于豐富和獨立。
我國當代體育教學理論的發展趨勢
(1)構建以和諧、系統思維為主線的現代體育教學理論。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學生、教材、方法、外部環境等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賴而組成的有機整體或系統。把教學方法綜合到教學過程的整體結構中,研究它如何協調師生活動,發揮自身的功能,從而突破以往的教學方法。要提高體育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就必須注重思想教育,形成教、學、練、育的最優化結合。用系統論的觀點研究體育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人們更全面、深刻地認識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有利于發揮其內在機制,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的和任務。
(2)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發展與教學改革的實踐緊密結合。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學校體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還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培養模式。教學實踐是檢驗某種教學方法能否采用的基礎和標準,上升到理性認識后再回到實踐中檢驗,才能實現良性循環。在我國,體育教學改革實驗與過去相比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較大進展,這不僅有利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建立起新的教學觀念,更有利于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