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一上冊語文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初中語文新課標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三大基本理念。筆者認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指出了課堂教學的總體目標,后兩者則是明確了實現該目標的具體途徑。因而,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使學生熱學、愛學,必須以情為徑,充分挖掘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情感素材,精心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情境,才能實現新課標培育學生情感,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思想道德和審美情趣的基本理念。
一、創設內部情景,營造具象情感氛圍
從教材、練習等課堂內部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具象的情感氛圍,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參與“聽、說、讀、寫”等語言練習活動的突破口,也是建設開放而有活力課堂的第一步。
1.新課導入要巧妙設計意境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每單元都會有設定一個主題,例如初一上冊第二單元的“金色年華”和第三單元的“民俗風情”,在學習前將主題呈現給學生,會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調動學生好奇心的作用,“什么樣的年華是金色的?”、“異地人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等等問題會在學生心理蕩起漣漪,使之想從新課文的學習中尋找答案,此時就要在導入新課的時候緊緊抓住學生這種求知心理,否則一旦學生求知欲不能得到滿足,則會因失望產生厭學情緒,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巧妙設計意境導入新課。
以蘇教版初二上冊第二單元《最后一課》為例,在新課導入時,可以節選同樣以普法戰爭為背景的電影《羊脂球》的片段播放給學生,將普魯士統治下的法國以具象的畫面展現給學生,使之能夠更加形象地感受普魯士統治下法國人民的悲憤和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又如,在導入《美麗的西雙版納》新課時,可以利用PPT向學生展示西雙版納風景的圖片,也可以播放展示西雙版納風俗民情的宣傳記錄片,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夠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充分想象課文描繪的風景,再配以班得瑞《世外桃源》、《寂靜山林》等輕音樂,可以讓學生充分融入文字所編織的世界,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課堂教學要精心設計角色扮演
開展師生互動活動,是課堂情境教學應用最為普遍的教學方式,能夠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情境表演使之更好地理解課文中蘊含的知識、情感和思想,通過合作探究使之掌握尋找規律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增強學生自主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以蘇教版八年級上冊《晏子使楚》的教學為例,在初讀、精讀兩堂課的教學后增加一節情景活動課,課前為學生布置情景扮演的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對課文中每個角色的對話加以練習,體會不同人物的語言特點。在情景活動課時,教師先將精讀課對文中主要人物楚王、晏子的語言特點和性格得出的結論作以總結,然后將學生分為三至四個“導演組”和一個評委組,展開角色扮演比賽:首先進行分角色朗讀比賽,通過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特點為角色表演做準備,而后節選文中的小故事讓各組進行角色扮演,要求同學在角色扮演后回答“除了晏子的語言之外,還可以從什么地方展現晏子善辯的口才和過人的智慧”,進而引導各“導演組”的同學從角色表演中總結出文中晏子動作神態所流露出的智慧,例如“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嚴肅地回答”、“面不改色”等等。最后,由評委組分別對各“導演組”的表演進行評分,加上老師根據各組回答問題的評分,評選出冠軍,累積三次冠軍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通過表演和合作答題充分訓練了學生語言交際能力,使之更為深入地理解了課文描述的歷史環境和人物特點,有助于學生以主人公為榜樣發展智力、培養情感以及塑造高尚的人格。
二、活用外部環境,拓展學生活動空間
充分開展初中語文情景教育,既要注重挖掘課內的素材創設情景,又要擴大課堂的情景空間,靈活運用諸如組織演唱會、朗誦會和各類比賽等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拓展學生語文學習和情景教育活動的空間。例如,在蘇教版九年級《溫泉》(碧野)的教學中,可以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周末帶領學生去市周邊的溫泉親身體驗溫泉的特點、作用以及大自然的美麗;又如,在《故鄉》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去龍鳳濕地、鐵人紀念館、油田技術博物館和大慶博物館等承載家鄉特色景觀、核心產業、文化歷史的地方進行參觀,激發學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培養學生熱愛故鄉、建設故鄉的情懷,從而推動學生孜孜不倦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成為合格的建設人才。
1. 注音寫字:(8分)
癡想() 隱秘() 喧téng() 盤虬臥龍()
訓誡( ) 聳立() 迂回() 仙露qióng()漿
lín峋() 卑微( ) 寬shù( ) 伶仃( )
zhù立( ) 瞬間() chuò泣() 鶴lì( )云端
2.原文填空。(5分)
(1)在千年之后,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 又怎樣 的心啊!”
(2)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 。
(3)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 , ,故時有物外之趣。
3. 解釋文言字詞:(4分)
(1)項為之強( )(2)以叢草為林( )
(3)興正濃( ) (4)方出神( )
4.寫出句子所用的修辭方法。(3分)
(1)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
(2)在山的那邊,是海嗎?是的!人們啊,請相信——( )
(3)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
5.對文章作者及主旨,敘述錯誤的是:()(2分)
A.《在山的那邊》,“山”與“海”兩個相對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義的,這首詩抒寫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要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在人生道路上,艱難險阻并不可怕,大困難可以化整為零,化難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戰勝一切困難。作者是英國作家莫頓•亨特。
C. 《紫藤蘿瀑布》,由紫藤蘿瀑布的輝煌、藤蘿的命運,感悟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一時的不幸,個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應該是豁達的,樂觀的,奮發的,進取的。作者是當代女作家宗璞。
D.《童趣》回憶童稚時代的種種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動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無窮的物外之趣。作者是清代文學家沈復,字三白。本文選自《浮生六記》。
6.選出標點有誤的一項:( )(2分)
A. “嗨,慢著,”我軟弱地哀求道,“我沒法——”
B.“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在嚷嚷。
C.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D.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于生死謎,手足情的。
7.下列文言句子的停頓(“•”表示很短暫的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能/張目•對日B.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C.使/之沖煙/而飛鳴D.作/青云•白鶴/觀
8. 寫出我國四大名著:《 》《 》《 》《 》。(2分)二、古詩文閱讀理解 (共14分)
9.依據上下文提示默寫 (3分)
①夏蚊成雷, 。
② , ,蓋一癩蝦蟆
10,解釋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① 徐( )噴以煙。
② 果如鶴唳( )云端。
③ 神游其中,怡然( )自得。
④ 物外( )之趣
11,翻譯下列文言語句:(4分)
①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②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
12,《童趣》一文的作者,童年時對著蚊子徐噴以煙,讓蚊子“沖煙而飛鳴”。他做這件事感受到 “物外之趣”。從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分)
(二)閱讀下面選自課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問題。(共12分)
1989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礬一帶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使30萬人受到傷害。在混亂的廢墟中,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七歲的兒子上學的學校。他眼前,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笑的漂亮的三層教室樓,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的。”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他挖了8個小時、12個小時、24個小時、36個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到第38個小時,他突然聽到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爸爸,真的是你嗎?”“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尸“你現在怎么樣?有幾個孩子活著?”“我們這里有14個同學,都活著,我們都在教室的墻角,屋頂塌下來架了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著。”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里有14個孩子,都活著!快來人!”過路的幾個人趕緊上前幫忙,50分鐘后,一個安全的小出口開辟了出來。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這對了不起的父子在經歷了巨大的磨難后,無比幸福地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13:這里所選幾段文字,敘述了一個什么事件? (2分)
14.你認為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寫得好嗎?請說明理由。 (2分)
15,請寫出文中表現阿曼達父子心心相連的一句話。(2分)
16,文章結尾段說這對父子“了不起”。仔細閱讀文章,根據文中對父子二人的描寫,說他們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2分)
17.請你根據文章內容的提示,想像地震剛剛發生、教室剛剛塌陷時阿曼達的處境,寫他的所見、所想和所做。篇幅不超過一百字。(4分)
答案12. 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應該富有觀察力和想像力,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
13.阿曼達的父親在地震后懷著堅定的信念成功地搶救出兒子。(此題亦可從阿曼達的角度總結。)
14.劃線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渲染時間延續過程又長又慢,突出強調父親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不停地行動,頑強地救出兒子。
深刻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摯愛之情。(這是一個開放型題目,可以從不同角度回答問題,能答出一個方面即可,不必求全。)
15.這句話是“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