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寶寶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成長需要專注力
專注力是一種習慣,越早培養效果越好。2歲之前的寶寶由于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夠完善,培養專注力往往比較困難。但2歲以后,就應逐漸訓練培養寶寶的專注能力。
通常進入小學后,專注力較高的寶寶,做任何事情都會事半功倍,從而也能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也隨之建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反之,缺乏專注力的寶寶往往做任何事情都會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
不要誤解專注力
對爸媽來說,首先要明確專注力的含義。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爸媽抱怨:“給寶寶買了那么多的玩具和書,可是寶寶往往是這本書翻兩頁,那本書翻兩頁;這個玩具玩一會兒,那個玩具玩一會兒,一點兒沒長性。”他們認為這種情況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而我們所說的專注力,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完成一件事情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寶寶的注意力本來就容易分散,如果給他們太多的選擇,根本無法判定寶寶的專注程度。
4個有用的方法
1 結合興趣
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寶寶在按老師或家長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而在做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卻能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對幼兒來說,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興趣的控制,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會很投入、很專心。
0~3歲的寶寶:爸媽不妨買一些會走動、會發出聲響的玩具,如會唱歌的小鴨子、爬梯子的小木偶、轉動的風鈴等,這些都是能讓寶寶集中注意力來觀察的玩具,對訓練這個年齡段寶寶的專注力效果很好。
3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采取擴大生活空間、豐富生活經驗的方法。比如,家附近新修的街心花園、摩天輪、游船、動物園等地方,在帶領寶寶觀察的時候,可以邊問邊答,不僅增加寶寶的常識,還能借此擴大寶寶對事物的注意范圍,增強他們的專注力。
2 帶著目的
當寶寶明確了做一件事的目的后,注意力也就會更加集中,維持的時間也就越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訓練寶寶帶著目的去自覺地集中和轉移注意力。如,問寶寶:“媽媽的眼鏡哪兒去了?”、“你桌上的玩具少了沒有?”、“看看咱們家多了什么沒有?”……這樣有目的地引導寶寶學會有意注意,可讓寶寶逐步養成圍繞目標、自覺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3 配合游戲
前蘇聯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單純完成任務的形式下,4歲幼兒能堅持17分鐘,6歲幼兒能堅持62分鐘。而在游戲中,4歲幼兒可以持續進行22分鐘,6歲幼兒可堅持71分鐘。可見,寶寶在游戲活動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穩定性較強。
游戲活動的方法很多,“找回不見的水果”便是一種簡單易行培養寶寶專注力的游戲。具體玩法是:家長與寶寶一同將幾種不同的水果擺在桌上的盤子里,并教寶寶清點數量;接著趁寶寶不注意的時候,拿走其中的某種或幾種,然后問寶寶:“什么水果不見了?”讓寶寶集中注意力去回想、查看、尋找。家長也可以將水果換成玩具、繪本等等。
4 自我控制
要維持長時間、集中的注意力。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而這種能力需要從小培養。這就要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計劃地向寶寶提出適當而合理的要求,培養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鼓勵他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堅持到底,培養他們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給爸媽的建議
1 營造一個有利于注意力集中的家庭環境。比如,寶寶在專心搭積木,而家長卻把電視的聲音開得很大,這無疑對寶寶形成一種干擾,容易引起寶寶不專心。又如,寶寶正在涂鴉,家長一會兒讓他喝水。一會兒提醒他不要把顏料弄到身上,這對寶寶都是人為的干擾。要盡量避免。
2 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作息安排不利于寶寶專注力的發展,必須讓寶寶有充足的睡眠、固定的飲食起居和游戲時間,讓寶寶愉快專注地去學習和游戲。
訓練爬行,好處多
鍛煉四肢
爬行能鍛煉寶寶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動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是一種綜合性的強體健身活動。爬行時寶寶必須頭頸抬起,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使手、腳及胸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得到鍛煉,逐漸發達起來,為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刺激大腦
爬行需要大、小腦之間的密切配合,寶寶多爬能夠豐富大、小腦之間的神經聯系,促進腦的生長。寶寶學會爬行以后,接觸的世界更廣闊了,這些也能在視覺、聽覺和觸覺上刺激寶寶大腦發育。
健康發育
通過爬行運動還能提高寶寶的新陳代謝水平,有助于身體的生長發育。寶寶的爬行運動還可以讓血液循環更流暢,促進了寶寶肌肉、骨骼的生長發育。
促進認知
爬行使寶寶開始主動移動自己的身體,開闊眼界。促進其認知能力的發展。寶寶多進行爬行鍛煉,能增進母子間的交流,并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以及智商的開發。爬行給寶寶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在爬行過程中,既能鍛煉寶寶的意志和膽量,也有利于寶寶良好的個性培養。
訓練爬行,分階段
第一階段:匍匐爬行6個月左右
大約在6個月時,寶寶會開始匍匐爬行,先從腹部開始緩慢蠕動,四肢不規則地劃動起來,這是寶寶開始爬行的先兆。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試著用手抵住寶寶的兩只小腳,使得寶寶的腿呈現蛙形,爸媽用手在后面推著寶寶的雙腳掌,使寶寶借著爸媽的力量以腹部為支點向前爬行。為了讓寶寶更好地練習爬行,爸爸媽媽還可以和寶寶做一些游戲。
游戲支持 喜歡就過來抓寶寶喜歡鮮亮的色彩,當有顏色亮麗的東西時,他會目不轉睛地看。并想抓在手里。這時,讓寶寶坐在一邊,爸媽拿一個色彩鮮艷的玩具,叫寶寶的名字,吸引他的注意力。寶寶俯下身爬過來時,爸媽向后退,等寶寶爬了三四下后,讓寶寶抓到物品,并夸獎寶寶做得好,親一親寶寶。
抬腿動一動寶寶開始能匍匐爬行以后,爸爸媽媽需要幫助寶寶鍛煉腰部和手臂的支撐力,這樣才能讓寶寶更快地學會爬行。先讓寶寶俯臥在床上或者鋪了墊子的地板上。爸爸媽媽用手輕輕地抓住寶寶的腳腕,慢慢地提起來,這時寶寶的背就會彎成弓形。頭部自然后仰,再放下雙腳,爸爸媽媽用手推寶寶腳掌,讓寶寶向前爬行,可以每天做一次,每次堅持10分鐘,這樣一直堅持到寶寶會爬。在做這個運動時,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緩慢用力,特別是在抓寶寶腳腕時,不能用力過大過猛,以免寶寶兩臂支撐不住碰傷臉。
聲音在哪兒? 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寶寶對聲音很敏感,稍微有點響聲就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嘩啷棒、帶電子音樂的小玩具,都是吸引寶寶的對象。在寶寶身體不遠處,搖動玩具,使其發出悅耳的聲音,寶寶會因為樂聲的吸引。想辦法過來,而爬則是他唯一可以利用的方法。注意不要離寶寶太遠,免得寶寶的注意力不在聲音上。
第二階段:手膝爬行7~8個月
寶寶在7~8個月的時候。就學會了用手和膝蓋爬行,到最后兩臀和兩腿會伸直開來,直到用手和腳爬行。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用雙手輕輕扶著寶寶的腰部,讓寶寶身體的力量都用在雙手和雙腿上,寶寶用手和膝蓋支撐身體爬行,能鍛煉好雙手和雙腿部肌肉。最好在寶寶的前面放些玩具等物品,引逗寶寶去拿,讓寶寶在游戲中多練習才能更快地學會爬行,為以后的走路打下基礎。
游戲支持 有競爭才有成就小寶寶的模仿能力極強,可為寶寶找一個會爬的小朋友來玩,當寶寶看到另外的小伙伴爬行時,他也就會模仿,很快學會爬。為了增加趣味性,爸媽可有意設計競賽,在前面逗引。比賽練習的時間不要過長,防止寶寶的手臂支撐不住身體,碰傷了臉部。
寶寶也尋寶小寶寶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喜歡到處鉆,發現角角落落里的小秘密。家里若是有條件,可以將床下或桌子底下打掃干凈,床角和桌子腿用軟墊包裹,在床下或是桌子底下,放上一些小玩具,給寶寶穿上襪子和厚實一點的衣褲,將寶寶放在地上,對寶寶說:“里面有個好玩的東西,去找找看。”寶寶的好奇心會驅使他尋找寶藏。床下或桌下如果太黑,寶寶會拒絕尋找,這時爸媽可打開燈,或是將桌布、床罩向上折,使光線穿過,甚至讓寶寶隱約看到玩具的影兒。激發寶寶去尋找。
追著小球爬為了鍛煉寶寶多爬、多運動,媽媽可以為寶寶準備一個小皮球。球是易滾的,當寶寶一碰到球,球就向前滾。滾動的球易引起寶寶的興趣,他會追著球爬行。開始爸爸媽媽要把小球滾到寶寶的面前,讓寶寶學會滾球,跟著小球滾動自己慢慢追著球爬行。如果小球能帶著響聲應該更會吸引寶寶的興趣,可以讓寶寶堅持爬行的時間長一些。需要注意的是。球不要氣太足,免得寶寶手一碰到,就滾出老遠,使寶寶對追球失去信心。
第三階段:手足爬行9~12個月
9~12個月的時候。寶寶的雙手和雙腳的力量已經足夠支撐起身體向前爬行了。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抽出時間來和寶寶玩兒,讓寶寶來回爬行,為以后的走路鍛煉好身體。當學習爬行的時候,四肢如何協調一致地運動成為寶寶最不易突破的難題,寶寶經常是顧得了手卻顧不了腳。這時候就需要爸媽站在寶寶身后,兩個手掌放在寶寶腳底,推動寶寶一只腳,當寶寶往上爬一點時,再推動寶寶的另一只腳,如此協助,幫寶寶度過爬行關。
在所有的胖寶寶中,只有5%是由于遺傳因素造成的,而其他寶寶大多是由于進食過量造成的單純性肥胖,胖寶寶的減肥營養計劃書。
你的寶寶超重嗎?
小兒體重計算公式(千克):1~3個月:出生體重十月齡×0.7(千克)4-6個月:出生體重+月齡×0.6(千克)7~12個月:出生體重+月齡×0.5(千克]1歲以上:年齡×2+8(千克)
為什么我們的寶寶越來越胖?
在所有的胖寶寶中,只有5%是由于遺傳因素造成的,而其他寶寶大多是由于進食過量造成的單純性肥胖。主要原因是:
1、飲食不均衡,食入熱量過高的食品
很多兒童除了正餐以外,經常食用零食、油炸食品、甜味飲料等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有的甚至用點心、糖果等零食取代正餐。這樣長期下去,會造成不必要的脂肪堆積。
2、活動量太少,脂肪不能很快被消耗而存于體內
而今,尤其在城市中,我們為孩子們提供的活動場地比較有限,加之有些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會發生磕碰,所以,盡量對孩子的活動加以限制,這些都大大降低了孩子室外活動的時間和強度,嬰幼兒食譜《胖寶寶的減肥營養計劃書》。另外,調查顯示,在我國兒童當中,長時間看電視的比例已經高達12.7%。這也是我們的小胖子越來越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3、餓不餓都吃
很多年輕父母的工作壓力比較大,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隔輩喂養,很多老人都覺得能吃是福,胖孩子身體好,所以從小就讓孩子食用大量的食物,從而養成了孩子餓不餓都吃東西的習慣。
4、缺不缺都補
很多家長生怕孩子營養素缺乏,所以在正常飲食之外經常大量給孩子補充各類營養素,從而造成孩子營養過剩。而實際上,只要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保證膳食平衡,基本上就能保證每天所必須的營養。而且,大部分補品從功效上來說,遠遠不如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豐富、平衡。
5、父母不良的飲食習慣
胖寶寶的產生跟父母及家庭的飲食習慣有直接關系,如父母是否吃零食、是否吃早餐以及父母口味等,都能影響孩子體重。可以說:父母的飲食習慣造就了孩子的身體狀況。所以,若想孩子身體好,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調整好自身的飲食習慣。
然而,肉類也有一些令人憂慮之處,如脂肪較多,即便是瘦肉的脂肪量也達25%左右(肥肉則高達90%),容易造就“小胖墩”;含有激素(成年動物體內天然含有一定量激素,如同成年女性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一樣。另外,飼料可能混有激素),而激素有促成寶寶性早熟的風險。有關資料顯示,肉類攝入增多,可促使寶寶的發育提前2年~3年。
看來,對于利弊同在的肉食,結合寶寶的體質、季節以及營養特點進行選擇勢在必行。為此,本文將常見的肉食來一次PK,你的寶寶適合哪種肉食,你也就心中有數了。
魚肉
性味特點:魚肉性涼、味甘,可養陰益胃、健脾利濕、補虛益氣。根據中醫“熱者寒之”的飲食原則,特別適合夏季苦夏、上火的寶寶食用。
營養優勢: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特別多,尤其是享有“腦黃金”譽稱的特殊脂質(如20碳5烯酸、22碳6烯酸等)豐富,常食可使寶寶更聰明。蛋白質不僅含量豐富,而且氨基酸的構成比畜肉更接近于兒童的生理需求,吸收與利用率高。有關專家認為,魚肉促進寶寶生長發育的作用,與奶粉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寶寶從生后1個半月起即可用魚湯喂養。
牛肉
性味特點:牛肉性微溫,功效是補脾胃、強筋骨,各種體質的寶寶都可食用,但身體瘦弱、貧血者更為適宜。不分季節,四季皆宜。
營養優勢:蛋白質含量高達20%,顏色深紅,富含血紅素鐵,是補血的好食品。同時,鋅、硒、錳等微量元素和各種B族維生素含量也較高。至于脂肪,普通牛肉含量平均低于6%,但肥牛肉的脂肪含量可達30%以上,應少吃。
羊肉
性味特點:羊肉性溫熱,以益氣補虛著稱,最適合虛寒體質(表現為身體瘦弱、怕冷、吃涼食后容易胃痛或腹瀉)的寶寶食用,冬季最宜。反之,經常“上火”怕熱的寶寶春夏應少吃羊肉。
營養優勢: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近乎牛肉,富含血紅素鐵,也是補血的好食品。普通羊肉脂肪含量稍高牛肉,平均可達14%,但用于涮羊肉的“肥羊片”脂肪含量可超過30%,需要提防。
豬肉
性味特點:豬肉性平,各種體質的孩子都可以吃,比較起來更適合消瘦的寶寶,較胖者要適當控制。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營養優勢:蛋白質含量低于其他肉類,平均為15%左右。顏色粉紅,血紅素鐵含量不及牛羊肉,但多于雞鴨肉。微量元素含量較為豐富,尤其是維生素B,的含量位列各種肉食的前茅。另外,有健腦作用的磷脂也不少。脂肪雖居各種肉食之首,但各部位含量差異甚大,比如里脊肉脂肪含量儀有8%,而排骨則高達40%。故胖寶寶宜多選擇里脊肉,少與排骨打交道。
雞肉
性味特點:雞肉性微溫,能補中益氣,各種體質的寶寶都可以吃,對身體較弱、食欲不佳者尤為有益。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冬春季節更為適合。
營養優勢:蛋白質豐富,被營養學家稱為人體蛋白質的最佳來源。此外,含鐵、鋅、錳等礦物元素也頗多。脂肪總體含量低,但雞翅尖、雞爪等部位脂肪含量高,胸肉脂肪含量低。雞脖部位顏色紅,養分多且,肉質細膩。雞肝、雞心等部位為鐵的“富礦”,補鐵效果好。
鴨肉
性味特點:鴨肉性質偏涼,滋陰補血效果顯著,故熱性體質寶寶不妨用鴨肉取代雞肉,起到清補作用。最適合夏秋季節食用,既能補足寶寶夏季因代謝增快所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元素,又有清熱祛火之功,且不油不膩,口感也佳,有助于寶寶平安度夏。
營養優勢:蛋白質含量不遜于雞肉,鴨掌部位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6%。另外,B族維生素以鴨心最多,鴨肝、鴨血的鐵含量極高,堪稱補血佳品。脂肪含量總體較低,最低當推鴨胸肉。如果用來燉食,以老鴨較好。
幾個技巧助你喂養成功
1 把握時機。寶寶長到6個月大小,不論是母乳還是牛奶喂養,營養已經逐漸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需要補充輔食,而肉食就是輔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添加肝泥,因肝泥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可提高呼吸道黏膜的抗病能力,收到預防感冒的效果。寶寶長到7個月~8個月以后,_牙齒開始萌出,胃腸道也適應了添加的食物,可逐漸由肝泥過渡到肝末兒、肉末兒。1歲左右就能吃碎肉丁了。至于魚肉,人工喂養者生后2個月~3個月就可以品鮮美的魚湯,母乳喂養兒可在4個月~6個月以后添加魚、蝦肉少許。原則是根據年齡和胃口調整,起初少給一點,或僅讓寶寶品嘗一下味道,觀察3天~5天,若無過敏或不適,再繼續增量或添加其他種類。
2 搭配蔬菜。蔬菜不僅可以補償肉食的缺陷(如肉食缺乏維生素C,這恰是蔬菜的強項),而且含有特殊成分可促進肉食中蛋白質的吸收,提升肉食的營養價值。研究資料顯示,肉食搭配蔬菜,其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高達87%,比單純吃肉高出20%。
3 湯肉并舉。一些家長鐘情于湯,認為湯薈萃了肉的全部精華,又容易消化,湯里的肉塊則如同藥渣一般沒味了,而且又硬,擔心損傷寶寶稚嫩的牙齒。于是想出一條“捷徑”:只喝湯不吃肉。其實不妥,肉類經過水煮之后,只有少部分氨基酸(5%左右)脫離蛋白質溶于湯中,使湯的味道變得鮮美,其余大部分養分(95%)仍滯留于肉塊中,如果只喝湯不吃肉,無異于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導致孩子蛋白質攝取不足。另外,喝湯不吃肉還可能引起其他營養物質吸收減少,比如鋅元素。由于鋅是以蛋白質結合的形式存在于肉品中,故不能直接溶解在湯內。因此,只喝湯等于白白丟失了肉食中的鋅。總之,除非寶寶出現了消化功能異常,切不可以湯代肉,應該湯肉并舉,以保證蛋白質與鋅元素等養分的足量獲取。
在九月炙熱的陽光下,我們接過寶寶們的小手,看著一雙雙稚嫩而又渴求安全感的眼神、聽著一聲聲的哭喊,我們努力著,忙碌著、付出著并享受著……直到成功地建立起我們溫馨而又快樂的小班。我們主要從情感上著手,選擇了三個著眼點,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情感的陪護和個性的熏陶,開展了一系列的班級工作。
關鍵詞:幼兒園;寶寶;小班
1 注重一個“勤”字,培養能干的寶寶
自理能力對于剛入園不久的小班孩子來說尤為重要,本學期,我們結合階段《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小課題,在班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首先,我們鼓勵孩子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情要試著獨立完成,哪怕做得不是那么完美,但還是值得表揚的。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家長面對困難不退縮,勇于克服,孩子就會以家長為榜樣。有些家長勤于動腦、動手,自己做玩具。寶寶玩過家家時就會學習父母,自己找一些廢品當道具,當他會用剪刀和釘錘時,也會嘗試自己做小玩具。當孩子漸漸熟練使用工具,并懂得怎樣利用材料后,制作技巧就會提高,勇于修理損壞的玩具,長大會有助于主動克服困難。
游戲時,如爬上高的攀登架,有些寶寶會勇敢的攀登,大人只要輕輕幫助就能轉身下來。而擔心的寶寶即使有大人牽著也不敢上。這些寶寶可以通過訓練,隔幾天多上一級,練熟了再多上一級,慢慢就可以克服怕上高的困難。
學習時,也會經常遇到關卡,大人可以幫助他把難關分成幾步,逐步跨越。有了這些經歷,孩子學著把難關切分若干步驟的方法,自己克服困難。如果沒有大人的幫助,較小的寶寶就會放棄,經常放棄就習以為常了,以后就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了。
2 注重一個“勵”字,培養獨特的寶寶
2.1.環境激勵。
(1)本周小明星。
根據我班孩子的特點和傾向,我們將評比角創設成小皇冠流動的形式,在孩子的小熊相框頭上插上小皇冠,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自己獨特的明星稱號,在此基礎上,還鼓勵孩子們相互學習,進行榜樣勉勵,爭取下次能得到另外的明星稱號。
(2)親子小活動。
孩子獨特個性的培養,家庭作用當然也必不可少。因此,我們針對孩子們的需要,開展了一系列的家園互動活動。如家庭樹葉貼畫比賽、家庭自制相框展、我喜歡的玩具小調查、我的小本領等。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在很多作品中都體現了孩子們的愛好與創意,收到了家園雙贏的效果。
2.2語言激勵。
小班的孩子年齡雖小,但他們對于鼓勵的語言還是非常敏感的,適當的鼓勵,能讓他們產生更大的能量,對于良好個性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一日生活中,我們細心觀察,不斷發現孩子的狀況,及時給予鼓勵和督促
2.3 載體激勵。
我們把孩子的特點在愛好傾向方面進行了分析,利用各種載體,給予針對性的教育
3注重一個“愛”字,培養快樂的寶寶
對于剛入園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一直處于不穩定狀態,對于外界極度缺乏安全感。常常利用排斥、哭鬧來保護自己幼小的心靈。針對這些寶寶,我們就用自己百分百的愛來感染他們。
有的孩子在外面拾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就留下自己玩;有的在和小朋友交往中很霸道,甚至動手打人;也有的孩子在街道撿到錢物沒能交給老師或警察叔叔,這些舉動顯然都是不對的。家長應當非常重視這些苗頭,要和孩子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認識錯在哪里,以及為什么說不對,讓他心服口服,并迅速加以改正。
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條件之一。體內的生長激素,只有在睡眠的時候才能旺盛分泌,促進孩子全身各組織,特別是骨骼的生長。如果睡眠不足,孩子就會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影響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