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家庭服務業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家政服務業主要是指衛生清潔服務、初級衛生保健、嬰幼兒看護、中小學生家庭教育、養老服務、病人看護、護理孕婦和產婦、家務管理等以家庭成員為服務對象的行業,它是由家政服務員、雇主、家政公司三個方面形成,他們構成了家政服務市場的供給、需求與橋梁的三個方面。
一、我區家政服務業的現狀
目前,我區有六家正式注冊成立的家政服務部。最早成立的是三替服務社。成立于20*年,因為處于區中心,經營狀況良好。但店主看好搞家政這一行業,于2004年轉入**市成立家政公司。其余一家成立于20*年,三家成立于20*年,一家成立于于20*年,這五家注冊的家政服務社由于各方面原因,都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而隨著我區經濟的高速發展,成功再就業和自主創業的機會較多,家政服務的需求量與日俱增,而且相對于我區婦女來講,思想不夠解放,大都也沒有意識真正走出來。通過調查也了解到,我區絕大多數用戶都要求家政服務員必須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在對人的品行上有一定要求。現在,每天通過電話、經朋友介紹等方式尋找做家政人員的家庭也不在少數。家政服務行業在我區正成為有一定潛力需求的市場。
據對市婦聯“嫂子家園”等服務中心咨詢,各服務中心自成立以來,經過最初的積極授課、培訓等方式直到最后自愿成為家政服務員的婦女越來越多,她們主要由城鎮下崗女性和農村失地女性組成,誠實善良、吃苦耐勞是她們的優勢。因此,從總體上看,家政服務正在發展成為一個新型行業,家政服務業也是下崗人員和農村剩余婦女勞動力再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
二、目前家政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家政服務業還沒有產業化。人們還沒有從塑造一個新興產業的角度來看待家政服務業,家政服務業還不是我們社會生活中的正式職業,因此市場管理就有種種不正常的現象,家政服務員、雇主、家政公司三方的權益也得不到很好的維護。
家政服務業主要是指清潔衛生服務、初級衛生保健、嬰幼兒看護、中小學生家庭教育、養老服務、病人看護、護理孕婦和產婦、家務管理等以家庭成員為服務對象的行業,它是由家政服務員、雇主、家政公司三個方面形成,他們構成了家政服務市場的供給、需求與橋梁的三個方面。
一、我市家政服務業的現狀
據對市婦聯“好阿姨”服務中心及其11個分部調研,“好阿姨”服務中心是我市從事家政服務業的主要企業,中心于1997年5月成立以來,共有9205人報名成為家政服務員,目前,有3000多人長期從事家政服務,她們主要由本地城鎮下崗女性和農村失地女性組成,誠實善良、吃苦耐勞是她們的優勢,但她們中多數人文化水平偏低,年齡偏大,技能單一,有些人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與用戶的要求相比有差異。隨著昆山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功再就業和自主創業的機會較多,近兩年從事家政服務的女性人數銳減。與此相反,家政服務的需求量卻與日俱增,八年來,中心介紹成功家政服務23800多例,2003年前,每天到中心申請的不足5例,現在,每天通過網絡、電話和窗口申請的超過40例,而且,絕大多數用戶都要求家政服務員必須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
通過調查,我們認為從總體上看,我市的家政服務在廣大居民群眾中存在著巨大潛力的需求的市場;同時,家政服務業也是下崗人員和農村剩余婦女勞動力再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
二、目前家政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家政服務業還沒有產業化。原創:人們還沒有從塑造一個新興產業的角度來看待家政服務業,家政服務業還不是我們社會生活中的正式職業,因此市場管理就有種種不正常的現象,家政服務員、雇主、家政公司三方的權益也得不到很好的維護。
一、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路徑優化
1.從養老服務需求者角度,需要不斷提升老年人群有效需求能力,重塑老年消費觀念
(1)完善多元化老年保障機制,提升老年保障水平
首先,不斷完善國家老年社會保障。國家老年社會保障是保障老年生活的重要制度,主要包括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老年救助制度以及老年福利制度。國家老年社會保障的完善和發展意味著老年人群體有著穩定持續的收入預期,對老年人長久持續的消費預期有著重要促進作用。然而當前我國老年社會保障制度面臨一系列問題,老年社會保障覆蓋面有限、保障水平低、老年保障公平性差,使得部分老年人缺乏對未來生活的穩定有效預期,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消費行為。比如,當前我國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從2005年以來已連續提高10次,但每月僅為2000多元,而新農保的基礎養老金只有55元,根本難以承受市場化養老服務的供給價格。因此,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需要持續加大對老年社會保障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升老年社會保障的保障水平,通過老年社會保障的不斷提高,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群對養老服務的有效需求能力。其次,完善家庭保障機制,提升家庭保障水平。當前家庭仍然是老年供養的一個主要來源,家庭提供的養老經濟支持力度越大越有利于提高養老服務業發展。再者,完善老年人自我保障能力。在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現有退休年齡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應該創造條件給予老年人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其收入水平,增強其個人儲蓄養老水平。
(2)重塑老年人群的消費觀念
老年人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只是意味著老年人群具有消費市場化養老服務的能力,然而如果老年人群缺乏相應的市場化養老服務消費意愿和消費觀念,仍然難以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當前老年人群的消費意愿不高、消費觀念仍然趨于保守,對于大多數老年人來說仍不愿接受社會化市場化的老年服務,因此需要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宣傳,重塑老年人群的消費觀念對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至關重要。
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43億,占總人口的11%;預計2020年將達到2.4億,占當時總人口的16%左右。養老服務業是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和護理服務,滿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務行業。為促進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重要意義
老年人最值得尊敬和愛戴,也最需要關心和幫助。中華民族素有敬老、尊老的傳統,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生活方式的轉變,老年群體在日常生活照顧、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緊急救助等方面呈現出日益增長的需求。妥善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關心老年人的需求,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認真解決老年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利于保持家庭關系穩定和睦,促進老年群體與其他群體和諧相處,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同時,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有利于促進相關行業發展,推動經濟增長,提高全體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重要意義,采取有效措施,推動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
二、突出工作重點,明確政策措施
發展養老服務業要按照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的原則,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服務體系。要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養老服務業準入制度,積極支持以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
(一)進一步發展老年社會福利事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不斷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老年福利服務體系,為城鄉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的老年人和生活困難的老年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服務,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要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參與老年社會福利事業,增加老年福利服務設施數量,提高服務質量。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直各部門和單位:
我市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快,目前,全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1.43萬人,占總人口的14.78%;預計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19.04萬人,占總人口的22.67%,養老服務正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為適應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的趨勢,促進養老事業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6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通知》(浙政辦發[20*84號)和《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紹政辦發[20*142號)文件精神,經市政府同意,現就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生活方式的轉變,老年群體在日常生活照顧、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緊急救助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妥善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關心老年人的需求,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培育養老服務產業鏈,是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滿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是拓展服務業新增長點、擴大就業的有效途徑,有利于促進相關行業發展,推動經濟又快又好增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
二、明確目標,拓展模式,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發展養老服務業要按照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的原則,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服務體系。要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養老服務業準入制度,創新養老模式,加快發展家庭養老院、社區老年服務中心等機構,拓展以老年人為對象的老年生活照顧、家政服務、心理咨詢、康復服務、緊急救援等業務,積極支持以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形成能滿足各類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的養老服務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