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經濟貿易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自1975年中歐建立外交關系以來,歐盟對華政策的演變總體上對發展中歐經貿關系是越來越有利的。1978年中國和歐共體簽署了第一個貿易協定,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同時成立了中歐經濟貿易混合委員會,并于1985年5月在原貿易協定的基礎上又簽訂了《中歐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雙方同意在工業、農業、科技、能源、交通運輸、環保、發展援助等領域開展合作,對合作生產、合資經營、合作開發、技術轉讓、金融合作、技術援助、人員培訓與交流等各種合作提供便利和促進。歐盟隨后所有的對華經貿政策都是在1985年文件的基礎上發展和深化的,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經歷了一些曲折。
1989年之后的幾年,歐共體單方面中斷與中國的高層往來、軍事合作、政府貸款和合作項目,使得中歐經貿關系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和阻礙,但自1992年起,由于中歐政治關系大體恢復,中歐經貿關系也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1995年7月,歐盟委員會提出了《中歐關系長期政策》,強調要同中國全面發展政治、經濟和貿易關系,明確表示歐盟與中國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保證自實現雙方共同的目標。這是歐盟有史以來制定的第一個對華關系長期發展戰略,它不僅是對1985年協定的深化,更重要的是它表明歐盟對華戰略性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對中歐經貿關系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1996年11月,歐盟委員會又公布了《歐盟對華合作新戰略》,將歐盟對華長期政策進一步具體化,再次強調歐盟對華政策的全面性、獨立性和長期性,表示要進一步促進雙方在經貿、科技、發展援助等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1998年3月25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與中國建立全面伙伴關系》文件,要求把中歐雙邊政治經濟關系提高到歐美、歐日的同等水平上;支持中國盡早加入世貿組織等,并于2000年9月發表了關于執行1998年文件的報告。
為了使歐盟更加卓有成效地執行1998年確定的對華政策和追求歐盟與中國關系長遠目標的實現,歐盟委員會在2000年報告的基礎上又于2001年5月提交了《歐盟對華戰略:1998年文件執行情況和促進歐盟政策更為有效的未來步驟》文件,制訂了具體務實的中短期目標:在國際社會中與中國進一步接觸,其中關于政治和全球性問題的對話格外重要;支持中國在法治和尊重人權的基礎上轉變為開放的社會,這是歐盟與中國關系的核心;使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這對中國繼續改革開放具有重大意義,也是全面深化歐盟與中國的關系的關鍵;更好地利用歐洲現有資源支持與中國的交往;正確利用現代技術,擴大歐盟在中國的影響力。2002年3月,歐盟發表《國家戰略報告:中國》,繼續強調1998年和2001年歐盟對華文件所確定的對華政策目標,并進一步明確了對華合作的三個重點領域。第一,通過機構強化與能力建設、人力資源開發與構建穩健的商業法規框架以及促進私人部門的知識訣竅與技術的轉移來確保中國經濟與社會改革進程的可持續性;第二,通過提供知識和專業技能來促進可持續發展,協助中國謀求環境保護、社會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更好的平衡;第三,鼓勵良好治理,促進法治、民主與經濟、社會、政治與公民權利的履行以及強化構成市民社會網絡的結構與進程。
一、利益訴求
與任何國家的對外經貿政策一樣,歐盟對華經貿政策的變遷也反映了歐盟對發展中歐經貿關系的利益訴求以及這種利益訴求的動態變化,此外,歐盟1995年后的對華經貿政策中的一個重大變化是歐盟試圖促進中國與歐盟的制度趨同,這在發展政策中體現得極為明顯;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歐盟對華總體政策越來越積極,而指導經貿實踐的具體政策措施則越來越苛刻。
(1)出于歐盟經濟利益需求
摘要:經過長達13年的努力,在新世紀開端之年,我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成員。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件大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經濟體制改革也將進入新的突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所擁有的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及其可能的民展潛力和蘊藏的無限商機,都必將讓中國入世事件成為全球經濟界注目的焦點,這一時刻也洽談室將載入新世界全球經濟史冊。毋庸置疑,這注定是一個偉大的時刻。我們如何來面對這些機遇和挑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我們只有認清這些問題,才能真正的融入世界,才能真正的在世界市場中處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WTO;機遇;挑戰;經濟持續
Abstract:Afteris13yearendeavor,yearinthenewcenturybeginning,ourcountrybecomesWorldTradeOrganization''''sfullmember.Thisisinourcountrymodernizationadvancementhasasignificanthistoricimportanceimportantmatter.Symbolizesthatourcountryopeningtotheoutsideworldenteredthenewstage,theeconomicrestructuringwillalsoenterthenewbreakthrough.Intheachievementworldthebiggestdevelopingcountry,Chinahas1,300,000,000population''''sgiantmarkets,andthepossiblepeopletounfoldthepotentialandtheimplicationinfiniteopportunity,willcertainlytoletChinabeWTOentrytheeventtobecomethefocalpointwhichtheglobaleconomicworldgazes,thistimewillalsodiscusstheroomtogodowninthenewworldglobaleconomichistory.Withoutadoubt,thisisdoomedisonegreattime.Howdowecomefacingtheseopportunitiesandthechallengearesuspendinfrontofustheimportantquestion.Wethenclearlyrecognizethesequestions,cantrueintegratetheworld,cantruebeintheinvinciblepositionintheworldmarket.
keyword:WTO;Opportunity;Challenge;Theeconomycontinues
1、有利于拉動投資和內需,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初步分析,到2008年,中國在加入WTO和“奧運景氣”的雙重作用下,經濟總量將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以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000美元以上,提前兩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吸收吸引外資。這是不言而喻的。WTO的宗旨就是貿易自由化。加入WTO,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將全方位接軌,各種限制逐步打破,在法制和規范更加成熟的條件下,外商會更踴躍地進入中國,不僅可以將產品就地銷售,還可以賣到全世界,中國的資源和勞動力優勢將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有專家估計,加入WTO后兩三年內可吸引1000億美元以上的外資。加入WTO后,我國將使國際貿易交往更加具有穩定性和可預見性。
摘要經濟全球化與貿易保護擴大化是一對矛盾。經濟的全球化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但貿易保護主義使發展中國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探討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收益,同時也指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貿易保護的特點與成因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貿易保護貿易自由
中圖分類號F741.2文獻標識碼A
1經濟全球化的背景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化的界定,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和服務交易及國際資本流通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加強。而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產要素超越國界流動,國際貿易、跨國投資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高新技術的廣泛傳播,跨國公司作用顯赫,從而導致各國經濟活動高度相關,世界經濟整體化和一體化空前突出的經濟現象與過程。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一、戶籍管理信息化的探索實踐
1.戶籍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面對每年巨大的工作量,提高辦公效率是戶籍管理者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信息化是戶籍管理工作的革命性變革。戶籍管理信息化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簡化了戶籍業務辦理流程’減少了學生辦理戶籍業務的時間。一方面,從師生角度來看,縮短了業務辦理等待時間;另一方面’對于戶籍管理者而言,按照每天接待200名學生來計算,一天可以節省4小時,減少了冗余動作。
2.戶籍管理信息化的數據流
戶籍管理信息化的數據流從新生入學起,即開始建立,直至學生畢業離校戶口遷出。新生入學前,進行基本數據準備。學生開學報到前,在戶籍管理信息系統中選擇遷移戶口或者放棄遷移戶口。遷移戶口的新生自助填寫一些內容信息,包括戶口遷移證上的“出生地”“籍貫”“原住址”等。新生自助填寫的信息經過保衛處核定后,生成正式的在校生數據庫。在校生能夠辦理借用常住人口登記卡、補辦身份證、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等業務。畢業生能夠在戶籍管理系統中辦理戶口暫存和戶口遷出。教職工數據流與學生完全相同’使用相同的數據結構。
3.戶籍管理信息化的功能模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進一步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進一步加快和提升了災后重建、進一步深化了城鄉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加速了城鄉現代化建設、進一步發展了城鄉社會事業、進一步強化了政府自身建設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工業快速增長、服務業加快發展、農業穩步發展、開放合作成效明顯、城鄉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基礎設施重建扎實推進、災區產業重建全面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城鄉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城鄉社會事業改革深入實施、樞紐中心建設全面展開、城鄉規劃建設繼續加強、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就業社保切實加強、教育衛生提升發展、科技文化蓬勃發展、平安*扎實推進、依法行政全面推進、行政效能不斷提高、廉政勤政深入開展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年工作回顧
20*年,是*發展史上面臨重大困難和艱巨挑戰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緊緊抓住擴大內需、災后重建和試驗區建設三大機遇,著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克服了特大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雙重不利因素影響,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圓滿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取得了全國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省會、副省級城市第三名的優良成績。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6億元,增長14.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7.5億元,同口徑增長22.3%;固定資產投資4*5.9億元,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0億元,增長20.3%;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29元,分別增長10.1%和10%。
一、進一步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