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總復習備課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材第118一120頁.已學過的各種計量單位和進率,及其名數的改寫,第120頁中間的”做一做”,練十五的第3—5題教學目標:復習已學過的長度、面積、體積、重量和時間等單位和進率.及其名數的改寫,使學生掌握相鄰兩個單位之間進率的規律,提高學生使用這些計量單位的熟練程度。教學重點:正確進行相鄰單位間的互化和換算。教學難點:時間單位的互化,不相鄰單位間的互化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準備: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復習已學過的各種計量單位和進率教師:“在日常生活、生產勞動和科學研究中,經常要進行各種量的計量:每種量都有自己的計量單位。我們學過的計量單位有哪些?”學生:“我們學過的計量單位有:長度單位、面積單位……”1.復習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和進率。教師:“誰能說一說,我們已學過的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有哪些?”指名學生回答,并讓學生用手或者手勢比劃—’下其中一些計量單位實際有多大,加深這些計量單位實際大小的認識:讓學生打開書.看中間的表.“長度、面積、體積單位”。讓學生在這個表中的括號里填上進率:填完后.教師提問:“誰能說一說.長度、面積、體積等計量單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有什么規律。”學生:長度單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大多數都是10(只有米和千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面積單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大多數都是100(只有平方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是100000.體積單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2,復習重量單位和進率。教師:“誰能說一說.我們已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我們稱體重時要用什么單位?計算火車或輪船的載重量呢?”指名學生回答。接著讓學生.看第118頁下面的表。“重量單位”,在這個表中的括號里填上進率。填完后.教師提問:“誰能說一。說.重量單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有什么規律?”指名學生回答。3.復習時間單位和進率。教師:“誰能說—說。我們已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指名學生回答。“請同學們看第119頁上面的表.‘時間單位’。我們經常用到的時間單位主要就是表里的這些。請大家在這個表中的括號里填上進率。”填完后,教師再提問:“誰能說一說.時間單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有什么規律?這里的進率與前面復習的其它計量單位的進率有什么不同?”指名學生問答。學生:“時間單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比較特殊.需要我們認真記憶。時、分、秒之間的進率都是60。天與時之間是24。—年有12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不完全相同.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30天。二月份的天數更特殊.平年二月有28天.閏年二月有29天。”教師:“怎樣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呢?”指名學生回答。二、復習名數的改寫l,復習名數、單名數和復名數;教師:“我們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面積或者重量時。都需要進行計量。計量的結果要用數來表示.并且要帶上計量單位的名稱,—般我們把這種既有數值又有單位名稱的數叫做名數,比如。一根竹竿長5米:把數值‘5’和單位名稱‘米’合起來就是名數。誰能再舉例說出幾個名數/”指名學生回答。教師:“上面我們說的名數,都是內—一個數值和一個單位名稱組成的。這樣的名數叫做單名數。有時—個量還可以用兩級或更多級的計量單位來表示。例如,有—段長度是2米又加.上5分米長,可以用2米5分米表示。這樣的名數叫做復名數。誰能再舉幾個長度的例子,說出幾個單名數和幾個復名數?”指名學生回答。2.復習名數的改寫。教師:“我們在表示和計算有關的量,或者比較計量的結果時,經常把同一種量的不同單位的名數進行改寫。大家來看——看這些名數應當怎樣改寫。”(板書例題。)例(1)3時20分=()分(2)2噸=()噸()干克(3)3080克=()千克()克(4)5分40秒=()秒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先獨立做這些題目。然后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教師幫助歸納概括:“把高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時,要用進率去乘;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時,要用進率去除、”3.做教科書第120頁中間的“做一做”。學生在練習本上做題。做完后集體訂正。三、作業練十五的第3—5題。個性化教學設計教學反饋:(數學、六年級)教案第四單元主講黃平計量單位和進率練習課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0頁,運用移動小數點的辦法進行名數的改寫。及其下面的“做一做”。練十五的第1—2題和第6—11題:教學目標:進—一步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和進率,提高名數改寫的熟練程度。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相鄰兩個單位之間進率的規律,提高學生使用這些計量單位的熟練程度。教學難點:時間單位的互化,不相鄰單位間的互化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準備: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復習長度、面積、體積和容積等計量單位1.做練十五的第1題。先讓學生自己在書上填空。然后,指名分別說—一說.題中6道小題的括號里應該填什么單位名稱,使學生應用這些計量單位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例如,當學生說到“一支鉛筆長15(厘米)”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一支鉛筆大約有多長,說明這—題填寫“厘米”這個單位名稱是正確的。又如。當學生說到“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1.2(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手比量一下1升(即l立方分米)的容積有多大;想一想,如果填其他的容積單位合適不合適。2.做練十五的第2題。先讓學生自己思考,把答案寫在書上。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適當提示。然后集體訂正。對于第(1)小題,要先讓學生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應當是什么樣,棱長是多少?再想一想,它的每個面是什么樣,面積是多少?對于第(2)小題。要先讓學生想一想,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堆成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長、寬、高各要擺多少個小正方體?再想一想一共需要多少塊小正方體?然后再想把這些小正方體排成一行有多長就容易了。二、運用移動個數點的辦法進行名數的改寫1.復習小數點移動后數的變化規律:教師:“在名數改寫時.有時為了方便.對于一些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100,1000的名數.應用移動小數點引起數的大小變化的規律進行改寫比較方便。誰來說一說.下面的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板書如下。)小數點向()移動()位小數點向()移動()位0.32千米=320米=32000厘米小數點向()移動()位小數點向()移動()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幫助總結規律。2.做教科書第120頁下面的“做一做”學生在練習本上做題。做完后集體訂正.三、課堂練習1.做練十五的第6題。先讓學生在書上填空。然后集體訂正。(注意“旬”的用法,每個月的上旬和中旬都是10天;唯有下旬的天數各月不完全相同,都是從21號開始,有的到30號,有的到31號,平年的二月到28號,閏年的二月到29號。)2.做練十五的第7題。先讓學生自己判斷、答案填在書上一然后集體訂正,要說明判斷的理由。3.做練十五的第8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訂正時請一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先求出王老師從到校到離校一共有多少小時.再減去午休2小時)。四、作業練十五的第:9一11題:個性化教學設計教學反饋:(數學、六年級)教案第四單元主講黃平幾何初步知識——平面圖形的認識(直線形)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3—125頁,“做—做”中的題目。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各種平面圖形(直線形)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掌握各種平面圖形(直線形)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掌握各種平面圖形(直線形)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準備:1.教師把教科書第123頁和第125頁的兩個表畫在小黑板上。其中第123頁的表可先不寫表中的字,只畫出圖形:2.按照教科書第125頁“做一做”第2題的要求,做一個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教學過程:一、直線、射線和線段教師:“我們已經學過直線、射線和線段(教師邊說邊在黑板上從上到下板書:直線、射線和線段),每人各畫一條直線、射線和線段。”讓一名學生在黑板上畫。其他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教師巡視,看學生畫圖的情況。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畫的。教師:“根據我們畫的圖形,想一想,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相同點:直線、射線和線段都是直的;不同點:直線沒有端點。射線有一個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成如下的形式:做教科書第123頁中間的“做一做”:先讓學生自己獨立畫一畫,然后讓學生討論結論是怎樣的。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過—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而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教師還可以告訴學生,用插標桿測定直線的方法,就是應用了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的道理。二、角1.角的概念。教師:“我們已經學過角,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角。”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畫,教師巡視,看大家一共畫出幾種角。請把不同的角畫在黑板上。教師:“同學們都會畫角了,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角是什么樣的圖形?”(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接著提問:“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頂點和邊。)“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大小與所畫角的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沒有。)“角用什么樣的符號表示?”“計量角的大小單位是什么?用什么符號表示?”2.角的分類。教師:“我們可以把小于180。的角分成哪幾類?每一類的名稱是什么?”(分成三類:銳角、直角和鈍角。)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小黑板。提問:“小黑板上畫的每一圖形是哪一種角,它的度數在什么范圍內?”讓學生在教科書上獨立填寫,集體訂正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小黑板上的表填寫完整。3.畫角和量角。教師:“我們還學過畫角和量角,同學們還記得是怎樣做的嗎?”讓學生自己任意畫一個角。量一量自己畫的角的度數是多少。教師:如果讓我們任意畫一個角,用直尺就可以了。要畫一個指定度數的角就必須用量角器畫。”讓學生做教科書第125頁下面的“做一做”。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三、垂直和平行1.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教師:“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關系有哪幾種情況?”(平行和相交。)“什么樣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什么線?”(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什么?”(垂足。)什么樣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平行?”(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什么線?”(平行線。)教師:“平行線”和“垂線”是就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談的,只能說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或“垂線”:教師:“怎樣判斷兩條直線垂直或平行?”讓學生說一說判斷的方法,然后讓學生獨立判斷教科書第124頁“做一做”上面的圖形。教師巡視。看學生判斷的方法是否正確。發現問題及時糾正。2.畫垂線和平行線。教師:“我們已經會判斷兩條直線垂直或平行,實際上用同樣的方法還可以畫一條直線的垂線或平行線。同學們想一想應該怎樣畫?”然后讓學生獨立做教科書第124頁的“做一做”。教師巡視,檢查學生的畫法是否正確,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教師:“什么叫做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距離?”(從這點到直線所畫的垂線段的長度。)讓學生量一量A點到直線的距離。四、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教師:“我們已經學過三角形,請同學們自己畫出幾種不同的三角形。”學生獨立畫.教師巡視。畫完后讓學生說一說各畫的是什么三角形。教師:“大家已經會畫三角形了,說一說三角形是什么樣的圖形。”(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教師:“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這一特性?”讓學生舉例說一說。教師:“在三角形中一個頂點的對邊是哪一條邊?看一看自己畫的三角形,指一下每個頂點的對邊。”每個學生自己指,同桌的同學相互檢查指得對不對。教師:“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樣畫一個三角形的高。”讓學生畫出教科書第124頁下面三個三角形的高。教師巡視,檢查學生的畫法是否正確。集體訂正時,讓畫得好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畫的。2.三角形的分類。教師:“同學們剛才畫了幾種不同的三角形,它們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標準分類的?”(兩種標準:按角分類,按邊分類。)“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它們分別叫做什么三角形?”(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每類三角形的三個角各是什么角?”“我們學過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讓學生獨立把教科書第125頁上面的表填完整。要提醒學生先要判斷是什么三角形。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各種三角形的特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準備好的小黑板上把表填完整。五、四邊形1.四邊形的概念。教師:“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自己畫—個四邊形。”學生獨立畫,教師巡視,看學生畫了幾種四邊形。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各畫的是什么四邊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按照教科書第125頁中間的四邊形關系圖,把各種四邊形畫在黑板接著,指名說每個圖形的特點。如平行四邊形:“什么樣的圖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平行四邊形的底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怎樣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讓學生自己畫一畫。其它圖形可以仿照上面的提問進行。還要引導學生說一說圖形間的關系:“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教師可以用準備好的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進行演示。“正方形與長方形有什么關系?”教師根據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逐步整理成下圖。2.課堂練習:做教科書第125頁“做一做”的第1題。學生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對畫法不對的學生及時進行輔導。六、小結個性化教學設計教學反饋:(數學、六年級)教案第四單元主講黃平圓和軸對稱圖形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6一126頁,練十六的第1—4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圓的基本特點,能用工具畫指定的圓。2.使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3.加深對平面圖形的認識。教學重點:掌握圓的基本特點,能用工具畫指定的圓。認識軸對稱圖形。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教學難點:掌握圓的基本特點,能用工具畫指定的圓。認識軸對稱圖形。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準備:1.教師、學生準備圓規。2.教師準備小黑板,畫幾個軸對稱圖形。教學過程:—、圓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復習的圖形都是直線形。今天。我們復習的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同學們能想出是什么圖形嗎?”(圓。)“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讓學生用圓規自己畫一個圓。畫完后,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畫的。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畫一個圓。教師:“我們在學習圓時,學了與圓有關的哪些概念?”(圓心、半徑和直徑。)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寫上相應的字母。教師:“同一個圓內的所有半徑的長度怎樣?直徑呢?”(長度相等。)接著問:“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半徑是直徑的一半。)教師:“想一想,要畫一個指定的圓,應該怎樣畫?”先讓學生想一想,然后讓學生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教師巡視,看學生畫圓的方法是否正確,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教師還可以問:“通過畫圓你們發現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半徑的長短有關。)教師:“在一個圓里有多少條半徑?有多少條直徑?”“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不是都是直徑?為什么?”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道理,注意提問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二、軸對稱圖形教師:“我們學過軸對稱圖形,誰能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如果一個圖形沿著——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什么?”(對稱軸。)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27頁下面的圖形,判斷哪幾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各有幾條對稱軸,并讓學生畫一畫。先讓學生獨立判斷,并畫對稱軸.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畫的情況。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每一個圖形有多少條對稱軸:特別要弄清楚:圓有無數條對稱軸。教師:“我們學過的圖形中,還有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小黑板,讓學生判斷這些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各有幾條對稱軸。可以讓學生討論,然后指名在黑板上畫出對稱軸。教師:“看一看你周圍的物體中,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軸對稱圖形?”在學牛回答時,要注意提醒學生說物體的某一面是軸對稱圖形。三、課堂練習1.做練十六的第4題。學生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對畫圖方法不正確的學生及時輔導。集體訂正時,再讓一名學生在黑板上演示。2.做練十六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集體訂正時。對于每一道小題都要讓學生說——說判斷的道理,特別要說明為什么不對。可有意識地讓一些判斷有錯誤的學生說,使他們知道為什么錯了。3,做練十六的第2題。學生獨立判斷,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道理。沒有選學三角形內角和的班級,第(2)小題可以不做。也可以多做一些其它的練習題。如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①銳角②直角②鈍角4.做練十六的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在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解決的,以及解決這個問題應用了學過的什么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思考練十六的第5’題。四、小結(略)個性化教學設計教學反饋:(數學、六年級)教案第四單元主講黃平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8頁.練十七的第l—10題。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周長和面積的含義,以及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并能根據它們的含義和公式計算所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重點:掌握周長和面積的含義,以及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并能根據它們的含義和公式計算所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難點:掌握周長和面積的含義,以及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并能根據它們的含義和公式計算所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準備:教師把教科書第134頁的兩個圖畫在小黑板上教學過程:一、周長和面積的含義教師:“我們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請說出什么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分別說一說多邊形和圓的周長的含義。然后,教師用教科書上的結語進行概括: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計量周長要用什么計量單位?”(要用長度單位。)教師:“我們還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請說出什么是平面圖形的面積?”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然后.教師用結語進行概括: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頃、平方千米。)“請你用手勢比劃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大小。”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中間的圖,讓學生比較一下每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較。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左圖中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長一些(它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那么兩斜邊就要長一些);右圖中的兩個圖形的面積不相等,但是周長是相等的。二、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下面的圖。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請說一說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各是怎樣計算的。它們的計算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先復習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然后,復習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是基礎,正方形的有關公式是在長方形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圓的周長公式是怎樣導出的?”(通過實驗導出的。)“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有怎樣的關系?”“∏表示什么?它是哪兩個數量的比值?”“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教師:“從前面的復習中,我們可以發現,哪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最基礎的?”(長方形。)教師還可以把圖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整理成下表:三、課堂練習1.做練十七的第1題。教師說明要求,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2.做練十七的第2題。題目中沒有給出數據,讓學生先判斷要求面積需要哪些數據,然后自己想辦法量出數據,再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看學生做題有什么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有沒有不同的做法。3.做練十七的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說一說思考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說明道理。必要時,教師可以畫圖演示。4.做練十七的第9題。先讓學生認真審題,明白題中所說的事情,然后指名說一說題目中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學生明白后,再讓學生獨立解答四、小結(略)五、作業練十七的第4、5、6、7、8、10題。個性化教學設計教學反饋:(數學、六年級)教案第四單元主講黃平立體圖形的認識,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1一132頁,練十八的第l一9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所學立體圖形的名稱、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2.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教學重點:知道所學立體圖形的名稱、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教學難點:知道所學立體圖形的名稱、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準備:教師把教科書第131頁上的圖畫在小黑板上。教學過程:一、立體圖形的認識教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讓學生先想一想這些圖形是什么形狀的,然后出示準備好的小黑板。指名說出每個圖形的名稱。“各圖形中的每個字母表示什么?”“如果把這些圖形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為什么?,(長方體和正方體是一類,它們的每個面都是平面;圓柱、圓錐和球*是一類,它們都有一個面是曲面。)教師:“下面我們就分別進行復習。”1.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師:“長方體是什么樣的圖形?它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長方體的6個面是什么形?”(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有什么特點?”(可以分成3組,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教師:“正方體是什么樣的圖形?它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什么形?”(都是正方形。)“正方體的12條棱有什么特點?”(長度全部相等。)教師可以把上面的復習整理成下表。教師:“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有什么關系?”(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2.圓柱和圓錐。教師:“圓柱是什么樣的圖形?它有幾個面?每個面各是什么形狀?”(圓柱是一個立體圖形,有三個面,上、下兩個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個曲面叫做例面。)“圓錐是什么樣的圖形?它有幾個面?每個面各是什么形狀?”(圓錐是一個立體圖形,它有兩個面。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它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教師簡單板書:圓柱:3個面,2個大小相等的圓和1個曲面。圓錐:2個面,1個圓和1個曲面。3.課堂練習。(1)做教科書第131頁“做一做”的第1、2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進行討論。特別是第2題,要讓學生想是怎么展開的,可能有不同的情況。(2)做練十八的第1題。讓學生獨立思考,集體討論。也可以課前準備類似的教具,讓學生實際拼一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3)做練十八的第2題:學生獨立判斷,集體訂正。(4)做練十八的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集體討論。可以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對說的比較好的學生要給予表揚。使學生明確:這個長方體不同的三個面的長、寬分別是10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8厘米、7厘米,而正方形木板洞的邊長是;厘米.所以不管怎樣擺,這個長方體都不會從這個木板洞中漏下去。二、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1.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概念。教師:“請舉例說明什么是立體圖形的表面積。”(一個立體圖形所有的面的面積總和.叫做它的表面積。)讓學生用周圍的實物舉例說明。”計量立體圖形的表面積用什么計量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什么是立體圖形的體積?”(一個立體圖形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它的體積。)“計量立體圖形的體積用什么計量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立體圖形表面積的計算教師:“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表面積各應該怎樣計算?”先讓學生思考一下,然后,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38頁中間的圖自己寫出計算的公式。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特別要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有什么聯系和區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計算公式板書在黑板上。做練十八的第5題:先指名說題意,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做練十八的第1題。四、立體圖形體積的計算教師:“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各應該怎樣計算?”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38頁下面的圖,自己寫出計算公式。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和圓錐體積的汁算有什么聯系和區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計算公式板書在黑板上。做練十八的第6題。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可以有意識地讓做錯的學生說一說,以使他們更明確是怎么錯的。必要時,教師可適當演示。做練十八的第9題。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讓學生想一想:計算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計算立體圖形的體積有什么不同。五、小結(略)六、作業練十八的第7、8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讓他們思考練十八的第17題。個性化教學設計教學反饋:(數學、六年級)教案第四單元主講黃平簡單的統計——平均數和統計表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6—137頁例l、例2和“做一做”,練十九的第l一5題。教學目標:通過復習已學過的統計初步知識,加深學生對統計的意義及其應用的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求平均數與填寫;閱讀統計表的能力。教學重點:對統計的意義及其應用的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求平均數與填寫;閱讀統計表的能力。教學難點:對統計的意義及其應用的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求平均數與填寫;閱讀統計表的能力。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準備: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復習統計知識及其應用教師:“我們在小學里都學過哪些統計初步知識?”指名學生回答。學生:“我們學過簡單的統計表,還有統計圖。統計表里分為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統計圖里分為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還學過求平均數和求百分數。這些都是統計初步知識。”教師:“誰知道統計知識有什么用處?”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幫助歸納:“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經常需要用到統計知識。例如,為了了解學生的身體發育情況,經常要測量學生的身高和體重,把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再制成統計表或統計圖進行分析。又如,工廠要了解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年的生產進度或產量,就需要進行統計;要了解本單位的工作效率,產品的質量,計算產品的合格率等,也需要進行統計。”(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再舉出一些例子,說明統計知識的用處。)二、復習求平均數1.教學例1。請全班學生打開教科書第136頁,在書上解答例l。做完之后,教師指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式解答的。教師:“我們在求——組數的平均數時,必須要先知道什么?”(必須要先知道這組數的總數是多少。)“例1中要求的平均數是按照什么平均的?”(是按照班數平均的。)“那么這道題在求平均數的時候,應當怎樣計算?”(用三個年級的總人數除以班數。)“所以。求平均數的關鍵,是要先弄清被平均的數量是什么,總數是多少;以及要求的平均數是按照什么平均的,要平均分成多少份。這在例1中比較簡單,題目要求按班平均,班數是已知的(7),只要先求出總人數,就可以求出平均每班有多少人。”再讓學生看一看例1下面的“想一想”,指名學生回答。2.教學例2。教師:“請同學們接著在書上做下面的例2。注意這里是要按照什么數量平均,被平均的數量是什么,怎樣求出總數。”學生解答完之后,教師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式解答的。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弄清上面強調的關鍵。(這道題中被平均的數量是玩具小熊的個數,要按照五年級所有學生的人數平均,所以必須要先求出玩具小熊的總數和五年級所有學生的人數,就能求出平均每人做幾個。)3.完成教科書第137頁上的“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審題和解答。教師只給予必要的提示,關鍵是怎樣求出身高的總數和學生的總數。這里應讓學生練習自己看統計表,取得數據。進行計算。三、復習統計表1.閱讀和填寫統計表。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37頁“統計表”標題下的內容,自己在書上把統計表填寫完整。填寫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比如,合計這一行中的數據表示什么?總計這一行中的數據表示什么?填完后,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填的。教師用適當的提問來引導。教師:“在‘十月’這一欄的合計空格內應當填什么數量?”(應填十月份一車間和二車間一共生產了多少臺。)“在‘十一月’這一欄‘一車間’這一行的空格內應當填什么數量?”(應填十一月份——車間生產了多少臺。)“在‘總計’這一欄·一車間。這一行的空格內應當填什么數量?”(應填十、十一、十二三個月一車間一共生產了多少臺:)教師:“照此把上面的數量填好.再填其他的空格就容易了。”2,完成教科書第138頁上的。“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提示學生先用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把統計表填好.再計算出統計表下面的平均分和及格率。然后集體訂正。四、作業練十九的第l一5題。個性化教學設計教學反饋:(數學、六年級)教案第四單元主講黃平統計圖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8一140頁統計圖的例題和“做一做”。練十九的第6—10題。教學目標:通過復習已學過的統計圖,加強學生閱讀、分析和繪制簡單統計圖的能力。同時:結合分析例題中的統計圖,對學生進行重視科學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的思想教育。教學重點:加強學生閱讀、分析和繪制簡單統計圖的能力。教學難點:加強學生閱讀、分析和繪制簡單統計圖的能力。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三塊小黑板,課前分別按照教科書第144—145頁畫好某市兩個工廠的產值、人員和銷售情況的統計圖。教學過程:一、復習已學過的各種統計圖教師:“誰能說一說我們已學過哪些統計圖?”指名學生回答。學生:“我們學過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還學過扇形統計圖。”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三個統計圖。它們分別反映了某市兩個工廠的工業產值、人員和銷售情況。”1.出示第一塊小黑板(工業產值增長情況統計圖)。教師:“大家一起來看這張統計圖。這屬于哪一種統計圖?從這張統計圖來看.哪個工廠的產值增長得快些?”指名學生回答。(是復式的折線統計圖。從這張圖看.一廠的產值增長得快些。)為了使全班學生的認識更加明確,教師還可以繼續問一問學生是怎樣看出來的:例如,哪一條折線表示的是一廠的產值增長情況?怎樣看出它的產值增長得快?等等。2.出示第二塊小黑板(各類人員人數統計圖)。教師提問:“這一張統計圖屬于哪一種統計圖?從這張統計圖來看,哪個工廠的工人人數多?哪個工廠的技術人員人數多?”指名學生回答。(是復式的條形統計圖。二廠的工人人數多,一廠的技術人員多。)為了使學生更加熟悉條形統計圖。教師還可以再補充提出一些問題。例如,這張統計圖中一共表示出幾種人員的情況?兩個廠的管理人員各是多少人?哪個工廠的勤務人員少,少多少人?等等。3.出示第三塊小黑板(產品銷售情況統計圖)。教師:“這一張圖屬于哪一種統計圖?從這張統計圖中可以看到這兩個工廠都有內銷產品和外銷產品。內銷是指在國內銷售的產品,外銷是指在向國外銷售的產品。誰能說一說,外銷的和內銷的產品合起來是百分之幾?為什么?”指名學生回答。(這是兩幅扇形統計圖。在每一幅圖中,外銷的和內銷的產品合起來都是百分之百。因為工廠的產品不是銷往國外就是銷往國內。合起來就是工廠的全部產品,百分之百。)“誰能再說一說,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兩個工廠哪個廠的外銷產品占銷售總數的百分比大?”指名學生回答。(一廠的大。)4.對以上幾幅統計圖進行綜合分析。教師:“根據剛才看過的三幅統計圖,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哪個工廠的生產搞得好一些?誰能試著說明一下自己分析的理由?”指名學生回答。可以多請幾名學生分析,教師幫助綜合與整理。例如,從第一幅圖(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一廠生產產值的折線上升得快,說明一廠的生產搞得好;從第二幅圖(條形統計圖)中又可以看出。一廠的技術人員多一些,工人人數少一些,說明這個廠比較重視技術開發,所以工作效率高,生產搞得好;另外,從第三幅圖(扇形統計圖)中還可以看出,一廠的外銷量占產品總數的百分比比二廠的高。也說明一廠的產品質量比較好。二、比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教師:“通過以上的復習,誰能說一說我們學過的三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在表示數量時各有什么優勢?”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幫助概括和整理。學生綜合整理統計圖的特點以后,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看第146頁上的表。三、課堂練習1.做教科書第140頁“做一做”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可適當提示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如何留好畫橫軸和縱軸的位置。2.做教科書第140頁“做—做”的第2題。先讓學生仔細審題,還可以分小組討論。然后,教師指名請幾個學生給全班說一說。(毛衣的銷售量從七月份起里上升趨勢。到十一月銷售量最大:而襯衫的銷售量從七月份到十二月份一直呈下降趨勢:)四、作業練十九的第6—1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