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南京屠殺語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2.理解課文,了解報告文學的總體特征與本課的獨特風格。
3.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量。
4.準確認讀生難字詞,掌握它們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是:觀看影片,瀏覽全文,了解文章內容,報告文學的總體特征以及本課的獨特風格,最后針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專門設置了一堂討論課。
情感態度價值觀
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明確人生方向,發奮圖強。,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把握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態度。
2.體會文章的內容編排設計以及用史料為證表達自己態度的方法。
3.把握報告文學的特點和整體風格。
難點
1.體會文章的內容編排設計以及用史料為證表達自己態度的方法。
2.把握報告文學整體風格。
教學突破
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認識歷史的重要性,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本文為何從老太太寫起是一個疑點,要加以分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查找資料,了解南京大屠殺具體情況。關注當今日本對侵華歷史的態度。
2.準備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圖片。
3.準備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影片。
學生準備1.查閱資料,了解日軍侵華與抗日戰爭歷史。2.預習課文,標記理解有疑問的地方。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創設情景,導入課1.觀看影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2.介紹報告文學的風格,指導閱讀2.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結構及主要內容。
3、研讀閱讀課文1-8段3、研讀1—8段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文(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播放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影片,展示
相關圖片。
2.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對日軍侵華史、
抗日戰爭的了解和認識。
3.師:大家對于南京大屠殺的發生原
因應該有自己的見解吧,誰跟我們
說說?
4.師:同學們說得很正確,但除此之外
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在學習課文
的過程中相信大家會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1.看影片和圖片,為南京大屠殺血淋
淋的場面所震撼,心中充滿憤慨。
2.紛紛發言,講述自己的所知與認識。
3.生:落后就要挨打,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舊中國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土地上
的人民,導致了南京城內30萬居民
的被害。
4.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
二、認真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結構(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r
;
f
1.介紹報告文學的整體風格,將內容
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從而指導1.抓住報告文學的特點來閱讀課文,
了解文章內容。
課文,把握課文結構及主要內容3.研讀閱讀課文1~8段3.研讀1-8段
學生閱讀本文。
2.抽學生劃分層次,歸納層意。
3.根據學生的表述,補充,糾正。
2.劃分課文層次,歸納文章的主要內
容,并思考本文作者的意圖。’
3.與教師共同明確文章結構,了解作
者意圖,作好筆記。
三、分析課文l-8自然段(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讓學生快速閱讀1-8自然段。
2.結合報告文學的特點,組織學生討
論交流本課題目與開頭的特色。將
內容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
3.師:作者為什么要以一個老太太的
經歷來開始文章的寫作?
4.指導完成隨堂練習1。1.快速閱讀。
2.分析討論本文標題和開頭的特色。
3.思考回答。
生:因為她是曾經受到日本侵略者
迫害的中國民眾的縮影。
4.完成隨堂練習l。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組織學生觀看了南京大屠殺的影片,擴充了學生對背景知識的了解,并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感情基礎。這節課對報告文學的特點作了一定的分析,學生針對其特點瀏覽了全文,理清了文章結構,并重點分析了課文的前半部分。
五、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南京大屠殺
溫書林
報告文學的特點
新聞性:真實,準確,時效
文學性:性格刻劃、心理描寫、環境渲染、細節鋪陳
政論性:水平和價值的決定性因素
標題:吸引力和震撼力;概括力和氣魄
開頭:生動逼真的生活場面;制造懸念,引發主題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研讀9—33自然段1.研讀課文,分析文章的內容安排及寫作特色
2.研讀34—38自然段2.研讀課文,體會作者意圖
一、研讀9~33自然段(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讓學生快速瀏覽9-33段,可以請
幾名同學朗讀9--15段(提示:這是
唯一一節詳細敘述)。
2.介紹南京大屠殺的具體情況。
3.師:這一節一共講述了哪些內容?
指導完成隨堂練習設計2。
4.結合報告文學的特征說明本節特
色。(見課末板書設計)1.快速閱讀課文,朗讀相關段落。
2.傾聽,充滿情感。
3.根據9—33自然段中的多家新聞媒
體報道,將其分別改為30字以內的
新聞導語。
4.與教師共同探討完成。·
二、研讀34—38自然段(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要求學生齊讀課文34--38自然段。
2.師:前文講述了歷史事實,這一節表
達了作者的情感態度。請問作者的
情感態度是什么呢?
3.抽多名學生回答,小結。
4.結合報告文學的特征說明本節特
色。(見課末板書設計)1.充滿感情的朗讀。
2.思考。
3.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
4.與教師共同探討完成。
三、本課小結
本節課按照課文瀏覽、內容分析、特色探討的順序完成了課文的學習。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作者情感有了深入了解。
四、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南京大屠殺
溫書林
中間結構多線條發展
事件(或人物)以線穿珠
效果:鮮明、集中、新穎,表現主題
結尾鼓舞展望式
哲理思索式
效果:余味無窮
教學步驟
(第3課時)
第三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疑難字詞練習1.查字典或通過課文掌握字詞
2.組織討論2.討論交流,確立目標
一、掌握字詞(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指導完成隨堂練習設計3。通過注音、釋義、造句等方式完成字詞
積累。
二、討論.明確懵感態度價值觀f約分鐘1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師:課文引用了美國護士的日記,多
家新聞媒體的報道,以及1946年2
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的查證等大量1.生:增強了文章內容的可信度,南京
大屠殺是有據查的,并非當前許多
日本人認為的那樣是憑空捏造。
史料,請問引用這些資料有什么作
用?
2.組織討論:作者結尾時說南京大屠
殺“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
怎么走”,為什么?我們以后的路到
底該怎樣走?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
應該怎樣要求自己?
2.積極參與討論,表明心志,明確情感
態度價值觀。
三、本課小結
本節課是堂討論課,其目的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在討論中總結歷史的慘痛教訓,明確方向,樹立目標,下定決心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四、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南京大屠殺
溫書林
銘記歷史,不忘國恥’
明確方向,發奮圖強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盡管證據確鑿,南京大屠殺卻仍不被一些人特別是日本人承認,而且中國受害人的理賠之路異常艱難,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是什么?未來之路我們該如何去走?教師可介紹當今日本政府和社會對日軍侵華歷史所持的態度,啟發學生作深入思考。
慘絕人寰舉世聞名
個性練習設計
作者在文中寫道:“作為歷史的回顧,我們不應該只有四大發明、古國文化、開元盛世、絲路花雨,也應該有南京大屠殺”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教學探討與反思
1.這是一篇關于日軍侵華歷史的報告文學作品,所以一要注意向學生介紹相關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二要注意結合報告文學的風格特點來講述課文。
2.文章比較長,可以讓學生先讀一讀,在培養學生情感的時候,注意創造情景,調動大家的情緒。
補充資料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侵占南京。進城后,對無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進行了長達六個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殺。日軍在瘋狂殺戮的同時,還大肆奸淫婦女,進行大規模的搶劫、焚燒和破壞。據不完全統計,日軍當時集體屠殺中國軍民19萬余人,零散殺害居民僅收埋的尸體就達15萬多具,被屠殺總數達30萬人以上。
這場大屠殺,是在日本當局策劃與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等戰犯的指揮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的。其手段之殘忍,行為之野蠻,令人發指。
南京暴行發生之后,引起中國人民和世界正義人士的極大憤怒和譴責。英國《曼徹斯特衛報》記者田伯烈在所著《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中,稱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是“現代史上破天荒的殘暴記錄”,“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杜廷譴責日軍“把南京變成一座恐怖的城市”。
然而,在日本卻有人否定歷史事實。日本拓植大學講師田中正明便是其中的一個。此人于1984年6月出版一本名為《“南京大屠殺”之虛構》的書,想把南京大屠殺從歷史上一筆勾銷。墨寫的謊言,掩蓋不住血寫的事實。證明南京大屠殺的人證、物證俱在,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