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金融實務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項目教學法在個人理財實務課程中的設計及實施
1以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
培養目標為依據設計項目目前市場上對理財人才的需求呈現兩極化趨勢。高端崗位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較扎實雄厚的金融理論基礎和較好的經濟判斷與分析能力,能夠研發理財產品;而一線的零售崗位以及一般管理與業務崗位要求從業人員能夠分析個體客戶的財務狀況及風險偏好,結合客戶的理財目標或幫助客戶制定切實可行的理財目標,為客戶制定理財規劃,或是在眾多的理財產品中挑選出適合客戶實際需求的產品進行銷售及后期維護。大多數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畢業生從事的是一線工作,在對畢業生回訪調研過程中及訪問相關金融機構的行業專家后,對理財業務崗位群進行了分析,以就業為導向,確立了項目開發的依據,即以銀行助理理財規劃師、理財經理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理財服務崗位為核心,以專業技能、應用寫作、規劃能力為基本職業能力,以溝通、分工合作、創新、管理這四種能力為職業拓展能力。同時,在項目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考慮以下的因素:項目內容應包括教學計劃中的具體內容,這樣才能在完成項目的同時保證學生掌握學習內容;項目要具備完整性,項目內部各個子項目要具備邏輯連貫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符合認知常理,從淺入深;項目多少、大小要與課時匹配。由此,確定了個人理財實務課程的整體項目———設計個人的理財方案,編寫理財規劃書。
2分解整體項目,提煉相關知識點
以實現能力培養目標學生學習的過程應是由淺入深的,在學生對什么是理財、為什么理財、如何理財等基礎知識毫無了解的情況下,在學期初就讓學生做整體項目顯然是不現實的。鑒于此,將整體項目根據授課內容的遞進性、授課計劃及項目內在的邏輯性,將整體項目進行細化,分解成若干個子項目。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相對簡單的子任務,能夠增強學習的信心,為在教師引導下完成整體項目打下比較好的基礎。根據理財工作的一般流程和工作內容,結合講授的知識點和能力培養目標,設計個人的理財方案,編寫理財規劃書。整體項目可以分解為“制定儲蓄計劃”“貸款與你的生活”“制作合理使用信用卡的小貼士”“在投資中生活,在生活中投資”“安居樂業———制定房地產規劃”等子項目。學生在完成每個規劃項目的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點,又培養并鍛煉了崗位能力。
3有效組織項目實施
論文是指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會計論文是指討論或研究會計問題的文章。會計論文主要是表述會計科研成果、研究會計現象、探討會計發展規律,指導會計工作實踐的記錄和總結。 一、會計論文的現狀
目前我國會計論文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又稱科研論文、研究論文、專題論文,是會計學界和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人員總結科研成果,送交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學術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發表或宣讀交流的論文。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專科教育財經類學生的畢業論文。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完成會計論文的準備工作后,開始動手撰寫論文,會計論文寫作程序一般包括確定論文題目,草擬論文提綱,寫出初稿,反復修改直至定稿等內容。
(一)選定論題范圍
選定論題范圍簡稱選題,是論文寫作的起點,即要選擇確定所要研究論證的學術問題,或在實際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要本著將客觀上的需要和主觀上的可能相結合的科學的選題態度。
論題不同于論文題目,論文題目是論文的標題,是從論題范圍中選擇出來的,研究的范圍比論題小。選擇論題范圍不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因為論題范圍一般比較大,比較廣,是就某一領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討。作者在寫作之前,應該先確定論文論題的范圍,具體的論文題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資料后再加以明確。
1.論題的來源。正確恰當地選擇論題范圍與論題的來源是密不可分的。論題可以從理論研討和社會實踐兩方面得來:
一方面,來自社會實踐中出現的新現象、新業務、新問題。
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內容。現代審計教育必須以社會對審計需求的發展為導向,注重學生專業勝任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要綜合考慮學科發展、專業設置、外部環境等因素,要體現審計學科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既要有寬闊的視野,又要站在學術的前沿,突出體現現代審計對信息技術的需要。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隨時關注審計領域的發展動態,緊跟當前審計理論與實務發展的步伐,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時補充新的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質量,并適當引入具有創新性、前瞻性的課程。審計學專業教學內容應包含審計基礎理論、審計技術與方法、審計實務等方面,以及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這三大主體審計的內容、方法和程序,適度地融入管理審計、績效審計、工程審計、計算機審計、環境審計等內容。
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結合我院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設計了包括通識教育課、專業課、實踐環節三大板塊的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通識教育課和專業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通識教育必修課主要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設置,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基礎課(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應用文寫作、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計算機程序設計(VF)、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等),以及體育、軍事理論課程、形勢與政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學生學習與心理指導等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按人文素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素養教育、健康教育、創新創業實踐教育6大模塊設置,學生每學期至少選修1門課程,學有余力者可以多選。專業課遵循“先基礎,后主干”“、先理論,后實務”的順序,設置為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三部分。由于審計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熟悉會計專業知識,掌握計算機、法律、經濟管理等相關知識,為此我們設計的審計學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包括會計學基礎、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經濟法、財務管理、宏觀經濟學、市場營銷共計9門課程。審計學專業的專業主干課包括財務會計、財經基本技能、高級財務會計、審計學基礎、金融學、會計模擬實訓、稅法、審計實務、會計軟件應用、成本會計、金融企業會計、計算機輔助審計、投資學共計13門課程。其中,金融學、金融企業會計、投資學等課程是結合我院金融行業背景而設置的課程,不僅體現了行業差異性對審計工作的要求,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院審計學專業的辦學特色。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還應體現各個行業對審計人才的不同要求。為此我們設置了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內部審計、政府審計、金融審計、審計案例分析、審計英語、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等專業選修課。學生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志向以及就業方向,采取“三選一”的方式,從12門專業選修課程中選修4門,學有余力者可以多選。審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由課內實踐(實驗、上機等)、校外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社會調查、軍訓等項目構成。實踐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重要形式,應該貫穿于審計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
審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我院審計學專業實踐教學主要采取以下三種形式:①審計實驗。為配合審計學專業的課堂教學,我院在校內建設了手工和電算兩個審計實驗室。手工實驗室主要用于訓練審計程序、方法等內容。實驗時,學生每人領取一份用檔案盒存放的模擬企業賬套資料(以前做會計模擬實驗時形成),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制定審計方案、實施抽樣審計、形成審計工作底稿、出具審計報告等一系列手工操作。電算實驗室配備了專業的審計軟件,學生借助于模擬的數據資料開展社會審計及企業內部審計,提高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實際操作能力。②案例教學。實施案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審計社會責任的感性認識,是培養審計學專業學生實務技能的重要手段。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彌補教材的不足,有利于鞏固和深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③審計實習。審計實習通常在校外進行,使學生通過接觸社會,深入地了解審計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最終實現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綜合考慮各審計機關、各單位審計部門和社會審計機構的特點,我們認為實習基地主要應建在會計師事務所,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夠接觸到各行各業、各種各樣的審計業務,可以盡早熟悉將來可能承擔的審計工作。
本文作者:劉東輝盛永志作者單位:哈爾濱金融學院
【摘要】從研究主題、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三個主要方面探討了管理會計研究面臨的關鍵性問題。進而采用文獻回顧對《會計研究》和JMAR在19962006共11年發表的管理會計論文進行了統計分析,進一步驗證了前述分析。最后,為中國管理會計研究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管理會計;研究主題;理論基礎
一、引言
管理會計誕生于19世紀西方紡織、鋼鐵等重型制造企業中。二戰后,管理會計正式成為哈佛商學院的一門專業學科,并得到學術界的公認。幾十年來,西方管理會計研究伴隨著眾多企業的生存與競爭不斷地突破自我和創新,研究內容不斷增加,研究方法日趨多樣,理論基礎也不斷擴展。可以說,這門學科的研究目前在西方已經比較成熟。
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初在引進西方管理會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早期的中國管理會計研究還沒有自己的體系和重點。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研究逐漸與實務相結合,并經過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取得了許多豐富的成果。時至今日,與國外相比我國管理會計研究還存在哪些差距?如何能夠使中國的管理會計研究走向世界?我們以相關文獻為依據,從研究主題、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等方面來分析管理會計研究所必須面對的關鍵性問題,為中國管理會計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議。
二、管理會計研究面臨的關鍵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