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林業大學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畢業論文的寫作是本科教育中的最后一環,畢業論文的好壞是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考核指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會計學術研究領域與時俱進,選好題能為提高論文質量做好鋪墊。通過對西南林業大學會計專業本科2015—2019年的畢業論文題目進行研究和分析,找出會計學論文選題中存在選題不均、單一、重復、過大、缺乏新意等問題,最后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
關鍵詞:會計學;論文選題;西南林業大學
論文寫作有助于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數據收集和處理能力、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好的選題為后續的論文寫作起到導向性作用,也是決定論文質量的關鍵一環。會計學是一門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性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會計畢業論文寫作是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之一。本文對西南林業大學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改進建議。
一、西南林業大學會計學專業選題現狀分析
(一)選題基本情況。本文對我校會計學專業從2015—2019年的本科畢業論文進行統計,五年的選題數量分別為266、217、249、214和475個,總選題數量為1421個。其中2019年的選題數量比其他四年的選題數量大,根本原因是2019年畢業生人數增長幅度較大。將它們按科目分類標準進行劃分,結果見表1:從上表可以看出,選題主要集中在財務管理,其所占比例為34.34%;其次,占比在10%-20%之間的有四個科目類別分別是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公司戰略和其他類別;占比較低的是審計、稅務和成本會計三個科目。
(二)選題按研究領域劃分情況。為了更深入地分析西南林業大學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情況,進一步將選題從一級科目細分為二級領域研究。對選題比重較大的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公司戰略和其他五個科目進行整理,得到表2。可以看出,五個選題中數量最為集中的領域是財務報表分析和問卷調查,分別占選題總量的12.1%和11.82%。其次是發展前景分析和績效評價,占比分別為7.39%和7.32%。
北京林業大學制定出“兩翼并重,兩渠相融,兩陣貫穿”的人才培養模式。即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翼并重;畢業設計和南北方實習兩條綜合性培養渠道相互交融;第一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素質教育兩個陣地貫穿整個教學實踐過程始終。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院校采用了“Studio(工作室)”課程教學,每個studio課程包括輔助講座、調研分析、分組合作、研討交流、成果表達、答辯與展覽等內容。這種方式以規劃設計工作實踐的模式,有效整合了相關課程知識,起到了“活學活用”的效果。
衡水學院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研究以衡水學院園林專業為例,采用多層次設計,從各門課程實驗教學入手,培養學生的專項能力,到課程設計或學年論文、園林綜合專業實習、集中性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1實驗課程
實驗課程包括基礎實驗課程和專業實驗課程。基礎實驗課程的設課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園林課程中基本理論的理解,較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設計、制圖、植物識別與應用、實驗操作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并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技法及風景園林表現技法,具備應用藝術理論及設計理論對植物材料、自然景觀進行藝術設計的基本能力和園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專業實驗課程是在基礎實驗課程上的再提高,既要考慮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要考慮有適當的操作難度,突出綜合實驗和研究設計實驗,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計算機輔助制圖”課,該課程是園林專業的重要專業課,它將所學的各門專業知識與電腦制圖技術相結合,其掌握能力是學生專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為此,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細分為“園林AutoCAD制圖”、“園林Photoshop制圖”、“園林SketchUp制圖”三門課程,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電腦制圖能力。
2課程設計或學年論文
談到去年這個時候收到戴姆勒-克萊斯勒(北京)公司的錄用通知,北京聯合大學畢業生小吳的興奮還是溢于言表。去年上半年小吳到該公司實習,在實習中他發現一個技術難題,而公司的技術人員都想不出好的解決辦法。于是小吳將這個問題帶到畢業設計中,經過兩個月的鉆研,問題得到完美解決。公司領導得知后大為驚訝,當即拍板:這正是我們想要的人才,畢業后就來報到吧。小吳說,他能解決這個難題,完全歸功于TRIZ理論的學習與應用。
何為“TRIZ”
TRIZ是什么?它是俄文縮寫轉換為拉丁文字,其意義為“發明問題解決理論”,也有中國專家給它取了一個中國化的名字叫“萃智”理論。
“舉個例子,要讓干果、種子的外殼和果實分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專家對許多物理現象和發明專利進行研究后發現,通過緩慢加壓(大氣壓)然后瞬間減壓,就可以使緊貼在一起的物理性狀不同的物質分離開。掌握了這個規律,許多問題就觸類旁通了。TRIZ就是這樣一門研究發明創造背后的規律、培養創新思維的理論。”創造學專家張武城教授說。
據介紹,TRIZ理論是前蘇聯學者阿奇舒勒歷經50多年,對數以百萬計的專利文獻加以整理、歸納、提煉和重組,建立起的一整套實用的理論方法體系。
在前蘇聯,以TRIZ為核心的創新方法學的教育非常普及,TRIZ是理工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課。
一、園林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分析
(一)我國園林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
隨著園林行業社會競爭力的加大和企業對人才要求的提升,近十多年來許多高校相繼開設園林專業、建立碩士點。據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76所高校(其中包括理工類、農林類、綜合類院校)設立了園林本科專業,135所院校及科研院所設立了園林及相關的碩士點,18所高校具有相關的博士點。國內現存的30余所農業院校,幾乎全部設置了風景園林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園林行業急需的高級人才。由于園林專業本身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較強,包含了生命科學、心理學、生態學、園藝學、地理學、建筑學和藝術等,需要多領域知識的融合與創新,又需要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國外成熟的培養體系相比,各院校對于園林專業研究生的培養仍處于不斷探索、改進階段。目前國內院校已在積極向一些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方法與經驗,針對園林專業本身的特點,調整現階段教學中不合理的部分,力爭在短時期內突破傳統模式,在探索中不斷改革、完善研究生的培養方案。
(二)現階段我國園林專業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大部分院校園林專業起步較晚,辦學歷程短,專業成立的初期基本培養模式大多以北京林業大學教學體制為藍本,但辦學、師資力量薄弱,不同類別院校教學體制有所偏重,課程設置魚龍混雜:農林類院校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偏向植物造景、環境綠化、生態修復等方面;理工及綜合類院校的園林相關專業大多受到城市規劃學和建筑學的影響,教學重點和課程設置多以空間規劃、園林建筑設計為主;藝術類院校的教學體制方面則偏向環境美化與景觀設計。各院校對于研究生的培養更是沿襲舊的模式,以至于學生專業口徑過窄,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畢業學生優勢不明顯,綜合實踐能力也比較差,研究生科技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較弱。
(三)國內外實踐基地培養模式的探索
一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改革
1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傳統教學采用粉筆板書的方式,書寫需要一定時間,導致學生接受知識量較少.而利用PPT課件,結合Flash動畫,能使教學內容生動、信息量大,給學生更直觀的印象,提高課堂效率.物理化學課程公式多,邏輯性強,有些問題比較抽象,單純采用多媒體呈現,導致學生思維跟不上文字顯示的速度,因此不能僅用多媒體一種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實際,采用多媒體教學與板書相結合的方式授課,學生能充分地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教學速度適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2考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
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方法普遍采用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兩大塊的組合,存在期末考試成績在總評成績中比例偏重的問題.考核方式改革前,平時成績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80%.這種考核方式可能導致學生平時學習不認真,期末考試前突擊,因而不能起到督促學生平時學習的作用.考核方式改革后,采取平時成績占20%,階段考試或考核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50%的形式.在原有基礎上,降低了期末考試的比例,規定小于等于48學時的課程,期間加一次階段性考試或考核;大于48學時小于等于64學時的課程,期間加兩次階段性考試或考核.雖然教師的工作量比改革前增加了,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學生要想取得優秀的成績,就不能忽視階段性成績.另外,也嘗試在總評成績中增加其它一些(如課堂討論、課程論文等)考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二設計實驗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