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層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策略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不良資產對經營流動性的影響
流動性降低形成了流動性風險。銀行的流動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資產的流動性;二是負債的流動性。資產的流動性是指銀行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情況下迅速變現的能力;負債的流動性是指銀行以較低的成本適時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掌握的可用于即時支付的流動資金不能滿足支付需要,從而使銀行喪失清償能力的可能性。由于經營管理不善,基層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高比例壞死,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財務包袱沉重使得呆賬準備金提取不足和資本補充乏力問題,嚴重影響到經營的流動性。
(二)信貸風險對銀行持續發展力的影響
貸款是銀行最主要的資產,也是最主要的利潤來源。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貸款利息扣減資金成本、管理費用、稅費、資本成本等貸款成本及風險成本后,所得差額已越來越小。壞帳仍將是商業銀行利潤“克星”。如果某銀行有筆一百萬元的貸款成為壞帳,就要從利息收入中提取一百萬元去抵銷,而這一百萬元的利息收入在0.5%的貸款收益率下,需要發放2億元的一年期貸款才能賺回來。基層商業銀行很大一部分資產已經失去盈利的能力,導致嚴重虧損,資本金補充不足,商業化改革受到很大制約,基層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受到極大威脅。由于大量的不良貸款長期沉淀,基層商業銀行不得不通過擴大負債的規模,來應付顧客取現,而對于新的優良客戶和其他看好的可盈利項目的支持力度被迫減弱,使得貸款周轉不能形成良性循環,制約商業銀行的持續發展能力。
(三)違規操作所造成的信貸資產損失影響
違規經營、違章操作現象屢見不鮮、屢禁不止。主要原因有:一是利益驅動。貸款資金的所有者是國家,而經營者和管理者是聘請的員工,當委托責任與經營管理者利益嚴重不一致時,損公肥私的道德風險在客觀上是普遍存在的。二是迫于任務壓力。現有的商業銀行的管理體制,仍然是年初定目標,年末進行考核,行長迫于政績的壓力或者是員工福利的壓力,不得已而采取違規操作滿足上級行需要你完成的計劃指標,這樣才能使得上下滿意。三是操作風險的存在。由于某些員工對政策法規的理解不深不透,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對繁瑣的規章制度掌握不夠熟練,業務生疏也可能引發貸款風險。所以,現在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的形成,既有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違規已經成為少數領導千部和員工的潛意識和慣性思維,最終還形成了內部違規文化。
(四)國企改革成本過多轉嫁于基層商業銀行
企業高負債與銀行貸款回收困難惡性循環,使基層商業銀行歷史上形成的包袱十分沉重,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肉爛在鍋里”的思維方式導致了巨額信貸資產形成不良貸款沉淀。更嚴重的是,由于某些國有企業存在信用“敗德陷阱”效應,對銀行貸款的依存度太大,甚至躺在商業銀行的身上。在基層商業銀行和企業之間形成的貸款關系,被很多企業經理人看作是“零和博弈”,無非是此增彼減,出于本位利益的考慮,企業債務越滾越多,多數沒有還債的積極性,部分企業借轉制之機,以分立、合并、改組成立新公司“金蟬脫殼”,以承包租賃為名懸空基層商業銀行債務。部分企業先分立后破產,破產時不通知銀行,破產前轉移資產,清算不規范,尋找種種借口宣布抵押擔保無效,甚至清算回收為零。
(一)堅決貫徹落實和執行上級分行統一信貸政策
信貸政策規定了一家銀行的貸款投向、市場定位、管理政策、風險承受意愿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貸款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可以說,銀行信貸政策就像是這家銀行的貸款憲法,是所有從事貸款業務人員都必須遵循的根本大法。作為基層從事貸款經營、管理、審批等方面工作的人員,必須完全領會和掌握、并堅決貫徹落實和執行全行統一信貸政策:一是必須完全知悉哪些貸款業務是被許可的、哪些是明令禁止的,明確自身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二是必須在自身授權權限內開展貸款決策、經營管理工作。三是必須明確自己若違反某一方面規定將帶給自己什么樣的后果。
(二)傳導培植貸款風險文化
貸款風險文化是由銀行的強勢首腦提出并持之以恒地傳播,逐漸滲透到公司每一位員工思想中,最終根植于整個企業的具有鮮明自身特色的一種企業文化,它是整個公司在貸款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一種無形規則,是信貸人員處理業務時的統一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價值取向,引導信貸人員在平衡風險與收益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先進的貸款風險文化就是這樣無形地在領導人良好的風險意識的熏陶下形成的,若領導人都不帶頭執行、缺乏持之以恒地精神、朝令夕改,全行上下就會形成一種不良的風險文化,信貸經營管理過程中就會充滿隨意性,公司確定的貸款質量控制目標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口號。商業銀行基層機構在傳導培植貸款風險文化過程中,要特別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各層級的管理層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以身作則,做一名合格稱職的企業先進貸款風險文化的傳播者,在這一過程中,領導與員工就像是風和草,風向哪邊吹,草就向哪邊倒并朝此方向生長。二是通過發現典型,在員工中樹立榜樣來精心培養風險文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是建立與先進貸款風險文化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向管理層和信貸人員傳遞這樣一種信息。本銀行獎勵那些為公司長遠發展和持續低風險考慮的管理人員和信貸人員,向富有貸款風險管理經驗并發現避開風險的員工傾斜。懲罰那些違反貸款規則、制造貸款風險、不顧貸款風險只在乎存貸款任務和利潤的人員,而不管其存貸款和利潤完成有多好。
(三)掌控信用風險分析中的關鍵環節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運用現代信用風險管理手段實施信用風險管理尚缺乏足夠的前提條件,如數據庫瓶頸、財務數據失真及信用風險計量技術專家的匱乏等,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主要依賴信用風險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采用傳統方法,通過調查了解、分析判斷來主觀評價貸款風險大小。鑒于此,信貸人員收集來的借款人信息資料質量高低和是否充分,對貸款決策就顯得極為重要。一是信貸人員應放棄根據客戶所講的“故事”和財務報表來寫信貸報告的傳統工作習慣,必須對客戶提供的信息取證核實,特別是對其中的關鍵信息要向第三方或現場搜集第一手資料,如該客戶目前與其往來銀行情況及問題、往來銀行為何不給其增加貸款的原因、客戶生產經營秩序、員工精神面貌等。二是確認貸款用途,并能夠承受借款用途所產生的風險,貸款用途直接決定貸款風險大小,因貸款用途風險形成的不良貸款比比皆是。三是企業管理人員的素質(經驗、專業程度)和高管層的穩定性,特別是企業只控制在少數人手中時,貸款風險將集中在個人品德上。四是采用“機會優勢分析法”,判斷企業中長期經營能力,特別是客戶申請一年以上的中長期貸款時,信貸人員必須在研究分析基礎上明確回答貸款到期時客戶是否還存在、是否會面臨嚴重的財務危機等。五是信貸人員應更多地根據企業內部管理報表、預算表、預測表、總經理工作報告或財務總監的工作報告來分析客戶的還款能力,判斷客戶的財務風險,核心是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
(四)高度重視貸款條款設計工作
信貸人員應將借款合同作為一種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通過它來進行貸后風險管理,約束借款人在取得借款后的經營行為,化被動為主動,避免出現較大的貸款損失。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商業公司也是各有千秋,因此銀行不能用一個完全相同的借款合同運用于所有的貸款客戶,標準的借款合同,看似規范標準,實際效果卻像是給高、矮、胖、瘦的人穿同一尺碼衣服,很難有針對性地發揮借款契約的作用。因此,貸款條款設計必須“客制化”,除貸款協議條款執行統一標準條款外,貸款價格、金額、期限、擔保方式、例外條款等必須“量體裁衣”。一是貸款定價設計,既要使銀行從該筆貸款獲得足夠盈利,又要使客戶愿意接受而不再找其他銀行,應該是貸款設計中最困難和風險最大的工作之一。二是貸款金額設計,應根據企業貸款用途、資金實際需求量和預期現金流量對利息及本金的保障能力綜合確定,而不能采用簡單隨意對借款人申請金額打折扣的傳統方式。三是貸款期限設計,必須明確企業借款是解決短期資金需求或是增加長期周轉的營運資金,特別注意不要把中長期貸款確定為短期貸款,同時充分考慮貸款期限與企業未來現金凈流量預測實現時間相匹配。四是擔保方式設計,重點根據客戶信用風險狀況考慮選擇何種擔保方式,在選擇貸款第二還款來源時必須明確具體、詳細可行和保值,如在選擇貸款抵押物時,必須知悉掌握抵押物的真實價值、二手市場狀況、二手成交價格、處置變現可行性和處置變現難易程度等關鍵內容,以決定是否接受某抵押物。五是例外條款設計,根據企業風險特征,增加限制性條款,如限制增加負債、現金支出項目,約束資金結算來控制資金流等。
(五)嚴格貸款操作風險管理
貸款操作風險表現為貸款業務流程而非結果,流程管理是貸款操作風險的日常工作。貸款業務嚴格按流程標準操作,就像工廠產品生產人員必須對照產品生產作業標準進行產品生產一樣,若不按生產作業標準操作,產品的質量肯定會出問題。所以,必須嚴格執行一家銀行制定的貸前、貸中和貸后業務操作標準和業務流程。
(六)運用貸款組合管理貸款風險
有一句諺語,“千萬不要把全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句話用在風險管理組合理論上非常合適,其理論闡述也十分形象。但運用貸款組合管理風險,必須把握好二個關鍵因素:一是各類貸款的違約風險的相關性,若違約風險是相對不相關的,則能較好地分散風險。二是各類貸款數量大小。在實際操作中,可利用銀行自身所確定的區域、行業、客戶、產品的風險限額,來實現、優化貸款組合,通過風險限額來控制貸款集中度,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風險集中。
作者:左仁陸 單位:上高農商銀行城區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