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經濟學道德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問題的提出
高校經濟學的教育一般以經濟學知識的講授為主,基本上是傳授學生如何獲得收入的知識,培養其參與經濟工作的能力,但往往忽視了人文精神和道德倫理的灌輸。這可能和當前社會普遍以收入作為評價人能力的標準的風氣相關,學生受教育主要目標也是盡量多的獲得收入,因而學校的經濟學教育不可避免的強化了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而忽視了道德情操的培養。事實上,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能力只是一個方面,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是最重要的。小到個人,大到企業、國家,沒有一個良好的道德體系是不可能有長久的發展的,各種不道德的經濟行為不僅危害了社會,危害了他人,最終也危害了自己。因此,學校不僅培養學生能力,還要給學生一個完整的人格和適應社會的心理素質。有關經濟學教育與道德教育關系,學者們有一些論述,比如:喻學林認為,我國目前的教育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越來越走向功利化,道德教育由于不能直接帶來經濟利益而不被重視;劉志超分析了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提出要通過制度建設,增加學生違背道德的機會成本,通過制度約束培育大學生誠信道德;羅永樂研究了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學者們的論述一般是從相對宏觀角度來探討經濟學教育中的道德培養問題,本文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具體的實施方法進行探討。
二、經濟學課程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經濟學教育中對道德培養的缺失可能和對經濟學缺乏正確的認識有關,雖然經濟學研究資源配置,研究經濟生活中人和人的關系,強調的是成本收益分析,但經濟學從誕生之日起和道德倫理就是密不可分的。近代經濟學的開始鼻祖亞當•斯密的代表作有兩個,一個是《國富論》,另一個是《道德情操論》,一般經濟學的學習者都關注前一本書,將其奉為經濟學的圭臬,對后一本書則缺少相應的重視。但事實上,這兩本書反映出亞當•斯密對經濟學的認識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看不見的手”,強調在每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過程中能夠帶來社會福利的增進;另一方面是強調人內心世界的道德準則,即人的美德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因此,經濟學不僅僅是如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學科,同時也是如何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道德體系的學科。只不過在后來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技術分析漸漸趨于主流,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而經濟學本身蘊含的道德倫理和人文精神則趨于式微,使得經濟學過度的模型化和工具化,淡化了其最初具有的功能和含義。因此,只要我們回到經濟學的最初定義,經濟學的教育完全可以融入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對于經濟學教育的重要性在于:
(一)道德教育可以使學生對學經濟學的目的有正確認識
學生讀書的目的一般都是為了就業和謀生,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于,使學生了解到就業和謀生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做有益于社會的事情,如果為了掙錢做危害社會的事情,是對學經濟學錯誤的理解,最終會害人害己。
(二)道德教育有助于學生增強自律意識和規范意識
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當學生步入社會后,在物質利益的誘惑下,很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甚至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因此,貫徹道德教育,有助于學生對物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從事經濟工作的時候,能夠有效的抵制不良思想的侵害,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做一個符合社會規范的人。
(三)道德教育有助于學生對經濟學的深刻理解
如前面的分析,經濟學自誕生之初就和道德密切相關,經濟學不僅研究如何使利益最大化,而且研究如何達到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研究經濟學,應該本著經世致用的精神,將獲得利益和增進社會福利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學好經濟學,用好經濟學。那么,如何在經濟學教育中實現道德教育?本文嘗試結合筆者教授過的課程研究如何具體的在經濟學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
三、道德教育在經濟學教育中的貫徹執行
(一)端正學生對道德在經濟中作用的認識
學生學習經濟學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學會經濟學知識,培養從事經濟工作的能力,并找到合適的工作,但往往忽略了對道德培養的重視。事實上,學生步入社會后,很快就會發現良好道德修養對自身和社會的益處,因此,作為教師,應該使學生對道德在經濟中的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當代經濟學的發展越來越趨于模型化和技術化,缺少了古典經濟學具有的人文情懷,如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馬克思、穆勒等經濟學家,都對道德有深刻的研究。以《資本論》選讀的教學為例,此課程主要依托馬克思的《資本論》,介紹資本主義社會的運行規律。馬克思的研究主要針對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的矛盾進行分析,但他的思想里面也包含了濃厚的人文精神,他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沒有剝削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個目標里有強烈的對人與人平等的訴求,即不僅是等價交換的表面的平等,而且是沒有剝削的真正的平等,雖然這個過程很長,但仍然不失為市場經濟追求的一個道德目標。在授課過程中,應該讓學生體會到馬克思經濟分析中蘊含的道德訴求。比如,在講授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趨勢的時候,可以提到追求平等是社會發展的目標,按勞分配本身就包含人們互相尊重的道德要求,分配層面的公平與道德層面的要求是一致的,使學生對社會發展趨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在課程設置中為道德教育分配時間
經濟學教育是偏向如何獲取最大利益的教育,但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必要的道德操守還是應該保持的,因此,應該嘗試在經濟學的課程中加入道德因素,在課程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入和道德相關的教育環節,時間分配不一定多,但應該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經濟學不僅是為了獲得利益,而且要具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感,不能做危害社會的事情。以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為例,西方經濟學是當前各大高校主流的教學課程,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部分,西方經濟學主要針對的是對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的運行規律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經濟效率的分析展開的。對道德的教育可以在其中的市場失靈部分有所體現,因為市場不是萬能的,存在失靈的時候,比如壟斷、外部性、公共品和信息不對稱等等都會造成市場失靈,造成福利損失,使經濟達不到帕累托最優,對這個部分的講解可以充分融入道德的灌輸。比如,講課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講到,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會達到帕累托最優,實現經濟效率,但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反而阻礙經濟效率的實現,因此,沒有良好道德的約束,就是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從現實情況來看,環境污染、坑蒙拐騙都是在利益追逐下缺乏道德約束的結果。因此,講授這一部分的時候,可以結合現實講解道德建設對維護市場正常運行的必要性,使學生了解到市場經濟雖然是以利益驅動的,但背后的道德支撐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三)用經濟學的思維教育學生理解道德
在經濟學課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應該教育學生用經濟學的思維來理解為什么要遵守道德規范,不能僅用傳統的說教方法,而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在使學生學到經濟學專業知識的同時,對經濟學內涵的人文精神有充分的認識,使其了解到道德的重要性不僅在于有益于社會,而且事實上也有益于自己,實現道德的激勵相容,使學生自覺遵守相關的道德法律。以制度經濟學的教學為例,對道德與經濟的關系在這門課里可以有充分的講解。新制度經濟學主要是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制度,研究制度在經濟中的作用。制度本身體現的是人和人的關系,對制度的研究首先是基于對人的研究。新制度經濟學拓展了對人的理解,不僅分析了人的自利性,也研究了人的利他性,放寬理性經濟人假定研究了人的非理性行為,而這些都涉及到道德問題。人不僅有自利的一面,也有互惠的一面;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這使得道德體系在制度形成與演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對制度經濟學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從經濟學角度闡述道德體系的形成以及隨著社會歷史變化的演化過程,使學生了解到道德不僅根植于人的內心,而且根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道德評價體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屬于制度演化的一部分。道德對于制度的功能在于規范人的行為,節約交易成本,有利于合作的形成,有利于經濟發展。通過對道德作用的講解,使學生了解到,遵守道德規范,有利于與他人合作關系的建立,有利于自身的成長與發展。
(四)對經濟類學生建立綜合素質的培養體系
長期以來,對經濟類學生的培養一般偏重獲利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上經濟學的課程與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是分開的,而且思想道德修養課程往往不被重視,可以探索將經濟學的課程與思修課程結合起來,基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開設一些經濟學和倫理學的交叉課程,使學生了解到經濟學不僅僅是為獲利服務,而且是經世致用的學問,是服務于社會的學問,沒有道德體系的支撐,經濟學的作用也就無法有效實現。以發展經濟學的教學為例,講授發展經濟學課程時,可以和思想政治課程結合起來,講解道德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比如,可以給學生講到,經濟發展不僅包括經濟增長,而且包括經濟質量的提高,這里,質量的提高應該包括居民道德素質的提高。中國當前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其中一個困難就是社會誠信的缺失。誠信的缺失導致人與人之間交易成本的上升和合作的困難,而誠信恰恰是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道德體系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我國曾經提出過“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兩個治國方針,應該說,這兩種策略是互補的,建立法治社會是當前追求的目標,而社會的建設不能僅僅靠法律的約束,還要輔之以道德感的培養,使公民自覺遵守社會的行為規則,降低法制實施的成本。使學生了解到良好的制度環境可以使人自覺約束其不良行為,揚善抑惡,而不良的制度環境則會使人內心惡的一面被放大,經濟發展必須以良好的經濟機制設計為前提,督促學生從制度設計角度來看待道德問題,而不僅僅是從人的善惡角度來看待,使學生對道德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總之,筆者在《資本論》選讀、西方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等課程的教學中,嘗試將道德教育和經濟學教育結合起來,探索道德感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增強道德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學生認識到追求利益與遵守道德規范并不矛盾,反而會相互促進,使其對經濟學的本質的認識更加深刻。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結合具體課程探索了如何在經濟學教育中貫徹道德教育,提出道德教育應該是包含在經濟學教育體系中的內容,經濟學教育應該重視對學生道德感的培養,在經濟系課程體系的設置中納入道德因素,探索合理的道德教育體系,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當然,經濟學還在探索階段,筆者對經濟學和道德教育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如何搞好教育工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我國高校的經濟學教育中,也應該重視道德教育的融入,使學生學到生存能力的同時具有健全的人格。
作者:李程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