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外生活家庭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家庭教育
1.家庭束縛與父母期望家庭束縛指的是父母在處理孩子的相關事務時對孩子自由選擇度方面的限制程度。在問卷中,孩子的自由選擇度由高到低分為四種情況。在處理相關事件中,“由孩子決定”說明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束縛最少;“雙方商量,以孩子的意見為主”表明孩子所受的束縛也相對較少;“雙方商量,以父母的意見為主”表明孩子所受的束縛相對較多;而“由父母決定”則說明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束縛最多,自由選擇度最少。為了更好地了解父母的期望對孩子的家庭束縛程度是否有影響,本研究將父母的期望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發展型,即側重于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有經濟實力、有知識、有學問或者有能力的人;另一類為生活型,即側重于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有興趣愛好、有愛心或者普通而幸福的人。經過交互分析和卡方檢驗發現,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和他們對子女的束縛程度的差異顯著(χ2=10.755,df=3,p=0.013<0.05)。父母的期望為發展型的,在子女相關事務的決策中給予的束縛會更大:“雙方商量,以父母意見為主”和“父母決定”分別占到了67.58%和8.79%,而“由孩子決定”和“雙方商量,以孩子意見為主”合起來才只有23.65%。相比之下,父母的期望為生活型的,“雙方商量,以父母意見為主”和“父母決定”分別占到了52.87%和4.60%,而“由孩子決定”和“雙方商量,以孩子意見為主”共占42.53%。相比之下,后者對子女能力方面的期望較低,希望子女過上幸福快樂、追求自我愛好的生活,因而對子女的束縛較小。
2.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對子女撫養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是父母各種教育行為的特征概括。但是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是否不同?本研究把父母的教育方式分為了四種類型,即說教型、專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說教型在問卷中對應的選項是“說教為主”,專制型對應的是“訓斥為主”,民主型對應的是“民主、平等對話”,放任型對應的是“不太管,自由發展”。調查數據顯示,在四種教育類型中,49.40%的父親、46.30%的母親為說教型,20.40%的父親和19.60%的母親為民主型,遠高于其他兩種類型所占的比重。在專制型中,父母所占的比例非常接近,差異不是很大。在民主型中,母親所占的比例高于父親4.80%。在放任型中,父親所占的比例則高于母親2.90%。關穎、劉春芬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一類別的各種不同教育方式之間,還有其交叉性。從以上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父母親在對小學生的教育方式上既有共同點,也有差異。他們的共性表現在,說教型和民主型父母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專制型和放任型兩種較為極端的教育方式所占的總體比重相對較小。
(二)小學生校外生活現狀
1.小學生校外生活類型校外生活是與學校生活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包括了周末、節假日和放學后學生的生活方式、交往對象以及其他相關的活動。為了更好的研究小學生的校外生活狀況,筆者把小學生的校外生活類型分為了四大類:自學型,包括了做學校作業和看課外書;他人輔導型,包括了請家教輔導或上課外輔導班和做課外班老師安排的作業;娛樂型,包括了看電視、和小伙伴玩以及上網等;實踐型包括做家務等。為了更好地形成對比關系,筆者在設計問卷的時候,把平日和周末休息日進行了必要的劃分。自學型的小學生所占的比重無論是在平日還是在周末休息日都最大,而做學校作業又占據了自學型的絕大多數。他人輔導型和娛樂型的小學生在周一到周五所占的比重較小,但到了周末比例會有較大提高,其中他人輔導型的周末比平日提高了13.05%,娛樂型的周末比平日提高了16.81%。而實踐型的小學生無論是在平日里還是周末休息日所占的比重都比較小,都不到1%。王亞瓊的統計結果表明,有將近80%小學生的閑暇生活被學業所累。本研究的分析結果也與她有著相似的結論,小學生的校外生活還是以學習為主,即以自學型和他人輔導型為主。這表明小學生們的學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在平日里,小學生看電視、上網、與小伙伴玩的時間少之又少。在周末休息日,學習的任務稍微有所下降,娛樂休息的時間也相對多了起來。可能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校外做家務的比重都較少。
2.小學生校外生活滿意度描述小學生對校外生活的滿意度指的是小學生對自己校外生活良好的主觀感受程度。基于276人的調查發現,小學生對校外生活快樂程度的描述大部分為快樂和非常快樂,分別占到了46.80%和29.20%;而一般的占18.70%,不快樂和非常不快樂的加起來僅僅為5.20%。綜上所述,對校外生活快樂程度的統計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小學生對自己目前的校外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希望學校和家庭能夠繼續保持;不過,依然有小部分小學生對自己的校外生活感到不快樂甚至非常不快樂,這部分學生的家長和所在學校都應該對此高度重視,具體分析他們感到不快樂的原因,對癥下藥,爭取給他們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
二、小學生家庭教育對其校外生活的影響
(一)父母教育方式對小學生校外生活類型有顯著影響小學生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對小學生校外生活是否有不同的影響,本研究將做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如前所述,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將家庭教育方式分為父親的教育方式和母親的教育方式,并且都進一步分為說教型、專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同時將校外生活限定為平日校外生活,并且都進一步分為自學型、他人輔導型、娛樂型和實踐型。經過交互分析和卡方檢驗發現,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小學生平日里校外生活類型的影響差異顯著(其中父親的為χ2=32.834,df=15,p=0.005<0.05;母親的為χ2=170.471,df=18,p=0.00<0.05)。父親無論是哪種教育方式,他們的孩子在平日的校外生活都是以自學型為主,所占的比例都遠超一半。父親為說教型和放任型的,孩子為自學型的比例最大,分別為95.70%和96.67%;父親為說教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和娛樂型的比例加起來不到5%,為實踐型的比例為零;父親為專制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的比例為零,為娛樂型的占到了12.20%;父親為民主型的,孩子為自學型的比例相對略低一點,為實踐型的比例為0,而為娛樂型的比例最大;父親為放任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和實踐型的比重都為零,為娛樂型的比例也僅有3.33%。母親無論是哪種教育方式,他們的孩子在平日的校外生活都是以自學型為主,所占的比例都遠超一半。母親為說教型和放任型的,孩子為自學型的比例最大,分別為98.90%和93.75%。這點和父親的教育方式類似。母親為說教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和實踐型的比例都為0,為娛樂型的有1.10%;母親為專制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的比例為0,為娛樂型的占到了11.90%,為實踐型的有2.40%;母親為民主型的,孩子為自學型的比例相對略低一點,而為娛樂型的比例相對最大,為實踐型的比重也為0;母親為放任型的,孩子為他人輔導型與實踐型的比例都為0,為娛樂型的比例有6.25%。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點:第一,總的說來,無論父母親的教育方式如何,小學生在平日的娛樂時間比較少,這與小學生平日的學習任務重,學習占據了大部分時間有關。第二,平日小學生都以自學型的校外生活類型為主。對于剛剛步入學習生涯的小學生來說,父母還是非常重視他們的學業。第三,即使父母對小學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平日孩子們做家務的時間都比較少,甚至不做家務。
(二)父母教育期望對小學生校外學習方式有顯著影響如前文所述,本研究把父母的期望歸為兩大類,發展型和生活型。本研究在問卷的分析中將小學生校外的學習方式分為四種類型:看書看報型,即通過自己看書或者看報等方式來學習;父母輔導型,即在父母的細心輔導下完成自己的作業;他人輔導型,即通過家教或者課外輔導班的方式來學習;網絡電視學習型,即通過上網查詢資料或者看電視來學習。
(三)母親教育方式對小學生校外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小學生校外生活的滿意度是否有不同的影響?本研究對問卷數據做了進一步的分析。經過方差分析發現,母親教育方式的不同對小學生校外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具有顯著差異(F=3.743,p=0.001<0.05),而父親教育方式的不同對小學生校外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并不顯著。小學生校外生活滿意度量表(總分為5)顯示,母親的教育方式為專制型和民主型的,小學生對校外生活的滿意度水平均值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二,分別為4.08和4.02。母親的教育方式為說教型的,均值為3.96,排在第三。母親的教育方式為放任型的,滿意度最低,均值為3.05。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母親教育方式為專制型的,小學生對校外生活的滿意度最高。持專制型教育方式的母親,在平時生活、校外娛樂、校外作業等方面對小學生的要求較為嚴格,能讓小學生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的關心,正是母親的重視和對其各方面的安排,使得他們的校外生活更加合理且令他們滿意。而母親教育方式為放任型的,由于感受不到母親的關愛,雖然自由度較高,但滿意度并不高。這給小學生家長的啟示是,一定程度上對小學生校外生活的嚴格要求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滿意度,特別是母親的作用更為明顯。
三、小結與討論
我們根據以上的分析發現,在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方面:第一,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孩子所受到的家庭束縛也會越大。第二,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性。共性表現在,說教型和民主型父母所占的比例較大,持專制型和放任型兩種較為極端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差異性表現在,在放任孩子自由發展方面,父親的比例要高于母親,而在民主平等對話方面,母親的比例又高于父親。在小學生校外生活現狀方面:第一,小學生的課外生活主要是以學習為主,娛樂的時間比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周末休息日和節假日期間。第二,總體上,小學生們對自己校外生活的滿意度還是比較高的,說明大部分小學生都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家庭教育對其校外生活影響方面:第一,無論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如何,小學生平日里的娛樂時間都比較少也較為單調,并且以自學型的校外生活類型為主,基本上不做家務也是他們的重要特點之一。第二,父母的期望為發展型的,孩子校外學習的四種方式是相對平衡的;父母的期望為生活型的,孩子的校外學習方式以父母輔導型和他人輔導型為主。第三,母親教育方式的不同意味著他們對子女的關注程度與關心的切合度不同,進而導致小學生對自己校外生活的滿意度有所差異。
作者:郭樑鐘堅龍單位:清華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