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幼兒鋼琴教學教育心理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音樂屬于情感教育,可以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幼兒的音樂情感,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情商。有關調查表明,只有高情商的人才可能成為高智商的人。因此可以看出,音樂可以培養出高智商的人。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加之市場經濟的影響,望子成龍已成為現代家長普遍的教育心態。目前,鋼琴熱逐步在社會上興起,幼兒鋼琴教學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但是從現有的幼兒鋼琴教學定位來看,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現在教學目的性太強。許多家長以及老師在培養幼兒時總以成為音樂家、鋼琴家為目的,過分注重技巧的培養,而忽視了幼兒的審美與情感的開發,甚至讓幼兒失去了本應該擁有的快樂童年。筆者在指教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幼兒在練習鋼琴時的無奈與厭煩情緒,甚至會出現過激的厭學情緒,這樣的鋼琴教學質量可想而知。這些問題的出現進一步說明了無論是何種教育,都必須以育人為主要目的,切勿拔苗助長,好高騖遠。
二、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
新課改后,我國也進一步修訂了鋼琴教學教材,以適應更多年齡段的鋼琴學習,體現了以人為主的音樂教學核心。目前,我國的幼兒鋼琴教材比較淺顯易懂,適合幼兒年齡段的學習。教學中的技巧練習則融入到可以理解的曲調當中,結合耳熟能詳的兒歌、民歌等,基本上滿足了幼兒心理成長過程中的情感需求。但這僅僅是基本,要想進一步提升鋼琴教學質量,進一步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使其產生鋼琴學習興趣,最關鍵的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音樂教育心理學以音樂教學中老師與學生的交互行為為研究對象,以音樂教學中的各種心理現象以及變化規律為主要研究內容,能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幼兒的心理活動。由于幼兒鋼琴教學屬于一項非常專業、非常特殊的學科,每一個幼兒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如果用統一的教學模式就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幼兒鋼琴教學中,通過運用音樂教育心理學可以全面掌握每一個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幼兒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因材施教,教學效果才會事半功倍。由此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心理學的運用在幼兒鋼琴教學中非常重要。
三、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一)可以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音樂不但可以舒緩壓力,也能陶冶情操,使人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對于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有著重要的意義。音樂可以將人們最濃厚的情感展現出來,讓人感受到一種無法形容的審美快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在幼兒鋼琴教學中,同樣要讓每一個幼兒感受到這種美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系下,沉重的文化課使學生壓力倍增,而鋼琴學習則為孩子帶來了最快樂、最愉悅的時光。教師應利用情景教學模式,創設適當的情景模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寓教于樂,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美感,從而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杜絕不良情感的產生,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二)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育心理學中,發展智力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幼兒鋼琴教學中,運用音樂教育心理學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對于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幼兒智力的開發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幼兒鋼琴教學中,作為音樂教師必須發揮創造性思維,通過一些直觀的、生動的、形象的教學手法,調動幼兒的感官,從而激發起創造性思維。老師經過正確的引導讓幼兒在感受音樂之后能夠主動地表現音樂,通過創造性思維學習音樂,學習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三)有利于實現育琴育人的教學目標。教學的目的就是育人,同樣,幼兒鋼琴教學的目的也應該是“育人”,不應僅僅局限于“育琴”。作為音樂教師,也要進一步加強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學習,并將其很好地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在發展個體的同時激發其創作能力,形成一種學習激情。這種激情不但有助于音樂學習,更是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增添了更加強勁的動力,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了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在幼兒鋼琴教學中,只有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另外,還要培養幼兒堅強的毅力,遇到困難、克服困難的良好品質,幫助幼兒解決難題并完成各項音樂技巧的練習,充分利用音樂教育心理學,創設多種教學模式,實現鋼琴教學目標。
作者:朱婕單位: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