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心理學下網絡道德問題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互聯網不斷的發展和普及為人們生活、工作、學習帶來諸多便利。但網絡本身是把雙刃劍,不僅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也具有消極影響。互聯網使學生接觸信息過于龐雜,這些信息很容易對學生造成沖擊,使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應加強網絡道德建設,積極引導學生保持健康心理狀態。本文將分析加強網絡道德建設的意義,并闡述教育心理學視角下網絡道德問題表現,希望加強網絡道德建設,促進學生積極健康成長。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網絡道德問題;互聯網
引言
網絡不僅使人們溝通和交流更便捷,也促進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改革。但由于網絡言論環境自由,導致其網絡道德問題越來越突出。雖然政府正在加強網絡道德環境治理,期望減少網絡中存在的暴力、色情及相應的不實言論。但由于網絡環境過于復雜,因此治理難度較大。學生尚未步入社會,價值觀念和道德體系尚未形成,極易受網絡不良言論影響。因此,學校要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培養學生辨別能力,這樣才能規范學生網絡行為,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
一、加強網絡道德建設的意義
首先,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例如,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和網絡治理,可以減少網絡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和不良信息,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也能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對互聯網的正確利用;其次,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可以規范網絡行為,使網絡環境更有序。很多大學生在有序的網絡環境中學習和生活,不僅能加強道德意識和綜合素養,也能保持自律,積極健康發展;最后,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可以使網絡中出現很多具有積極意義的言論,這些言論不僅能引導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狀態,也能增強對學生的道德引導,提升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責任意識,促進學生形成愛國精神、奉獻精神、創新精神。
二、教育心理學視角下網絡道德問題表現
(一)網絡語言失范
互聯網時代,學生習慣利用網絡進行溝通和交流。微信、抖音、快手等等軟件的不斷升級,不僅方便人們用于文字交流,甚至可以利用視頻和音頻的形式進行互動。但由于網絡道德規范不強,很多網絡語言出現失范行為。首先,雖然互聯網為人們構造互動空間,使人們溝通更便捷。但由于互聯網虛擬性較強,導致很多學生會在互聯網中出現謾罵行為,發表不適當言論。通過匿名問卷調查發現,很多學生都在聊天論壇中,遭遇過謾罵或人身攻擊。甚至,網絡中正在興起職業代罵,這也說明網絡治理迫在眉睫;其次,很多學生處于青春期,這一階段,學生對兩性知識比較好奇,網絡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兩性知識的了解。但少部分學生卻會在網絡中瀏覽一些色情網站,希望通過這些內容滿足性渴望,但這些言論不僅會扭曲學生心靈,也會出現品行低下行為;最后,由于網絡具有一定隱秘性,人們不能了解互聯網另一端人員的真實身份,這也導致很多欺詐行為出現。例如,很多人在網絡交流中會提供虛假或者是詐騙信息,為對方帶來損失,這種欺騙型也是嚴重的網絡道德問題,不僅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甚至會打擊學生的信任心,使學生很難相信任何人。
(二)網絡行為失范
網絡行為失范包括很多方面。首先,網絡中會存在非法傳播暴力和恐怖等等信息的現象,這些信息不僅會為學生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影響學生心理健康。例如,很多不法分子通過傳播網絡色情信息,獲取非法利益。這些色情信息不僅影響學生健康發展,也會使自制力較弱的學生沉溺于此,更有一些學生會因為好奇,與朋友分享信息,這都嚴重影響網絡秩序,不利于網絡道德建設;其次,由于互聯網存在監控難問題,導致其中會存在很多侵犯他人隱私現象。例如,“人肉搜索”就屬于侵犯他人隱私的體現。同時,一些黑客會利用互聯網技術,非法侵入和破壞網絡系統,以此進行非法獲利。例如,美國的莫尼柯,竟然入侵北美防空指揮中心,甚至獲取美國戰略核導彈的部署信息。這一電腦天才少年由于仇恨社會,最后成為臭名昭著的黑客;最后,個別學生會受網絡不良信息侵害,發生違法犯罪行為。因此,政府、學校和社會都要加強對網絡道德建設的重視,積極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才能盡量避免和減少學生出現網絡行為失范現象。
(三)網絡沉溺行為
網絡沉溺行為是指學生沉迷于網絡。根據我國公布的《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可以發現我國沉溺于網絡的群體已經達到近16%,甚至還有10%有網癮傾向。首先,部分網癮少年是沉溺于網絡游戲。網絡游戲不僅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和自由性,也能釋放學生壓力。很多學生通過升級獲得成就感,認為其個人價值可以在網絡游戲中得到體現。甚至網絡游戲有電子海洛因之稱,這不僅說明其極易成癮,也說明其中一些信息對學生的危害巨大;其次,部分學生會存在網絡聊天成癮現象。由于互聯網具有較強的虛擬性,學生不僅可以隨意發表言論,也能在網絡空間中尋求快樂,認為其可以在網絡中真正“做自己”,這種錯誤想法使得學生習慣利用網絡宣泄情感,雖然利用網絡宣泄情感可以得到心理慰藉,但長此以往會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溝通障礙;最后,網絡中存在很多暴力和色情信息,也會影響學生心理健康。長期接觸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學生,不僅更容易發生犯罪行為,也極容易出現心理扭曲現象。
三、教育心理學視角下加強網絡道德建設策略
雖然互聯網使人們生活更便捷,人們不僅能在互聯網上娛樂、購物、溝通、辦公,還能實現對外界信息的快速知曉。但網絡不僅只有積極影響,也存在消極影響。必須正確認識網絡風險,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才能擴大互聯網的積極影響,減少其存在的消極影響。同時,教育心理學視角下,網絡道德問題主要表現在網絡語言和行為失范,也會表現網絡沉溺行為,必須加強對這些網絡道德問題的深入分析和了解,才能有效加強網絡道德建設。
(一)學生主體要加強對網絡道德的重視
首先,學生作為網絡主人,應不斷提升自身網絡道德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不僅能幫助學生全面成長,也能使學生辨別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網絡只是工具和載體,應服務人類的生活,因此不能使其占據主導地位。例如,學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學習,但不能對網絡產生依賴,正確認識網絡有利于學生加強網絡語言和網絡行為規范;其次,學生要學會豐富網絡情感,雖然網絡中的交流是虛擬的,但通過互聯網的交流,也要具備一定責任意識和責任心,這樣才能學會相互尊重,將心中充滿感情和愛,減少在網絡中的自我迷失;最后,學生也要加強提升道德意志。例如,學生可以用電子游戲放松心情,但要合理規劃時間,不能放任自身沉溺于網絡。又如,學校可以制定相關上網規章,明確規定學生上網時間。學生也要加強對相關規章的遵守,以促進自身意志力和控制力的提升,規范自身網絡行為。
(二)政府和學校要加強網絡道德建設
首先,政府要促進網絡相關法律不斷健全,不僅要積極加強網絡治理,要確保相關執法人員有法可依。例如,我國的《通信行為準則法》《互聯網內容過濾法令》等等,都要求要加強對網絡的治理。同時,相關法律中特別規定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但由于時代不斷發展,相關法律條令仍要進一步完善,才能促進網絡健康治理的不斷健全。并且,政府部門也要加強網絡監控,不僅要及時發現和治理相關不良信息,也要對傳播這些信息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對其做出相應的刑事和行政處罰。例如,我國開展的全國各地網絡掃黃打非行動,便能證明我國加強網絡治理的決心;其次,學校不僅要構建相應的校園文化,也要積極肅清校園網絡,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和網絡道德宣傳,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自律意識和自控能力。同時,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全體教職人員也要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引導學生成長為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三)社會和家庭要加強網絡道德建設
社會和家庭也要積極參與網絡道德建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參與網絡道德建設,可以使網絡道德問題得到充分治理。例如,家長可以與學生簽訂上網公約,公約中不僅要有上網時間和上網內容,也要相互監督網站瀏覽情況。同時,家長也能引導學生學會正確上網,幫助學生擺脫網絡依賴。同時,社會參與網絡道德建設時,要加強科研力度研究,積極利用先進技術屏蔽網絡中存在的不良信息,減少暴力、色情、恐怖等等信息的傳播。并且,相關互聯網行業也要加強行業治理,不僅要具備一定的責任擔當意識,也要積極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并規范青少年的上網行為。例如,很多互聯網企業,聯名加強網絡環境治理,希望可以為網民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還有一些名人會積極加強網絡道德宣傳,希望利用自身名人效應,推廣網絡道德行為,幫助學生樹立良好道德榜樣。
四、結語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較強,因此難免存在一些網絡失德現象,嚴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國家需要加強網絡治理,學校也要加強對網絡道德問題的重視和關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社會主義價值觀念,這樣學生才有能力抵御互聯網不良思想侵害,提升認識,促進自身全面成長。同時,加強網絡道德建設,不僅能減少網絡道德問題,也能使人們加強對網絡的正確認知,從而促進學生規范網絡行為和網絡語言,減少沉溺網絡現象的出現。
參考文獻:
[1]王華,萬馨妍,宋欣欣.主流意識形態下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干預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9):87-88.
[2]鄒增麗.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99-101.
[3]趙娟.新時期大學生網絡道德缺失的表現及成因[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12):179-180.
作者:趙玉東 單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