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物流管理課程改革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1.1滿足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
隨著我國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對物流作業的一線人員需求量大,要求員工有著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但對物流理論并不需要了解多少。而目前《物流管理》的課程教學是注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的,而《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是注重實踐操作的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滿足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
1.2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物流管理》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所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在一定的工作環境中運用物流知識開展工作的能力。實施物流管理的教學改革,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來培養學生的能力,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提升學生的就業層次,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對職業院校的學生高層次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3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為企業培養技能型的人才,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快,通過在校的學習,學生可以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但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個人提升空間有限,體現出學生職業能力的不足。因此,高職院校推進綜合素質課程改革,體現辦學特色,也是高職院校進一步發展的關鍵。《物流管理》進行課程改革,將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實現模塊化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目的,來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不想學發展到我要學,從而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2課程改革設計理念
高職院校開設的《物流管理》既不同于本科教育的課程,也不同于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它使具有綜合性較強的實踐科學。因此,《物流管理》課程要按照企業物流管理的實際工作崗位要求來設計學習任務,分析物流管理人員的職業能力,讓學生明確物流管理的職業方向和工作內容,并且及早根據個人的喜好確定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和專長,設計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際物流管理能力。
3課程改革的設計
3.1課程教學目標設計
《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物流實務操作能力為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將對接職業能力標準,以培養符合實際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原則,以知識、技能、實際應用為主線設計教學內容,達到促進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提升的目的。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主要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
3.1.1知識目標
知識目標是要求學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企業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以及方法,具有從事企業物流管理必需的基礎知識,能模擬物流管理各環節操作應用的實現過程。
3.1.2能力目標
能力目標是要求學生具有能分析和解決物流管理實際業務活動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基本問題的能力,經過學習并取得物流師的職業資格證書。
3.1.3素質目標
素質目標是要求學生具有從事物流管理專業所必需的理論及實務操作應用的素質,具有專業意識和專業洞察力,專業素質和專業品質。
3.2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物流管理》課程開設的課時為一般為64學時,其中理論課時22學時,實踐課時42學時。按照物流從業人員的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整合教學內容,形成課程的三大模塊即物流認知技能培養、物流功能要素分析技能培養、物流網絡與物流系統技能培養,共設計11個學習任務,每個學習任務為2學時。《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要終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放在首位,廣泛聽取合作企業建議,開展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共設11個學習任務,并對每個任務的技能和學時提出了要求。要使得實踐教學能有效開展,則要完善校內實訓設備,更新物流管理教學系統軟件以及物流實訓室的建設。依托校外實訓基地為課程實踐教學提供真實工作環境,給學生最真實的崗位技能訓練,能夠滿足學生了解企業實際,體驗企業文化的需要。通過實踐教學,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3課程教學方法的設計
《物流管理》的教學方法,應按照物流管理人員的崗位能力需求組織教學,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為原則,根據課程內容安排,結合學生特點,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操作,參觀考察等多種方法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同時大量使用視頻、圖片等資料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對物流管理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對《物流管理》的教學主要教學方法。
3.4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設計
正確的教學評價是一種良好的激勵手段。對于《物流管理》課程學習效果的考核,以求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應用。對學生成績評定采取多樣化,考核注重過程化的動態性綜合考核方式,課程平時成績占40%,期末綜合考核成績占60%。其中平時成績由上課出勤、課堂提問、課堂練習及課后作業等部分組成。綜合考核由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分析組成,理論占30%,實踐操作分析占70%。理論考核側重對基本原理的熟悉程度,而實踐操作分析的考核側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將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手段,從而全方位的評價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確保課程改革成功應采取的措施
4.1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
為保證《物流管理》課程改革的有效進行,要注重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和現代化教學資源。現代化教學資源包括多媒體教室、物流專業的軟件實訓室等。廣泛吸收利用教學資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積極開發和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如湖南省的大學城職教新干線、電子書籍、電子期刊、數據庫、數字圖書館、教育網站和電子論壇等網上信息資源,使教學從單一媒體向多種媒體轉變,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滿足學生的實習與實訓,同時為學生的就業創造機會。
4.2加大對教學師資的管理與培訓
根據《物流管理》課程的內容,實行專職與兼職教師結合的教學。實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由專職教師系統講授和訓練;而物流管理方面的實際操作技術和專業技能由兼職教師講授和指導;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和創業培訓由兼職教師實施專題講座。這樣就充分發揮專兼職教師的特長,實現優勢互補。同時專職教師要利用假期送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通過一線崗位實際操作,以提高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
4.3加大對課程教學改革的支持力度
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實施《物流管理》課程改革,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適應企業物流管理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因此,要加大對課程教學改革的支持力度,投入資金,構建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校企合作,購買物流管理方面的教學軟件等。
5結束語
《物流管理》作為一門職業技能課程,對培養適應現代企業所需要的物流管理人員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因此,加強對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進一步完善在校學生的職業能力,可提高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從而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劉永建 單位:常德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