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美術教育中學生美學情操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符號論美學家洛溫菲爾德曾經說過:“兒童的繪畫不只是在一張畫紙上涂抹,它表達了兒童在他作畫時所有的感情,……每一幅畫都反映了每個兒童的對美好事物的感情、審美情趣乃至社會性發展等。”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國家越來越重視小學在青少年人生發展中的基礎培養,小學美術課是為兒童未來的繪畫天分打下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如何在教育中充分挖掘兒童的審美天分,培養其美學情操,是當前小學美術教育中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學情操;教育;培養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的競爭成為我國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重要因素,國家開始大力推進青少年的素質化教育,要求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要重視其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注重挖掘兒童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順應時展的潮流,使得小學美術教學能夠與時俱進,為兒童日后的美術學習奠定基礎,以人性化教學方式激發兒童的參與和創作熱情。小學美術教育的重點是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通過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美術學等專業學科,對小學兒童美學情操培養展開研究,使兒童在掌握基本美術技能的條件下,注重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的美學教育,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使其具有發現美的眼睛,感悟生活,使美術回歸生活的本源。根據教師能力的相關培訓和國內外教材的查閱,筆者將培養小學兒童美學情操的方法總結為以下四種:
一、整體法與個性法合理結合
1、整體法
整體法是指將每個年齡段的小學生都看作不同的整體,根據年齡發展階段進行教學,主要分為小學低年級(一、二年級)、小學中年級(三、四年級)和小學高年級(五、六年級)等三個年級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經歷的積累,不同年級段的孩子對美學有著不同的認知,教師要通過平時與學生的交流和相關的社會經驗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整體教學。低年級段學生剛剛步入小學校園,他們審美情感主要依靠老師和家長的引導,因此這時候的教學要注重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教授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而對于小學高年級段,學生們經過了幾年的校園生活已經開始慢慢形成社會經驗,對于事物的美丑也有了自己的主張和看法,更加注重同齡人的意見,這時候的美術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以平等的姿態進行教學和對話,聽取學生的意見并以朋友的身份對其審美提出意見和建議。
2、個性法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孩子在對美術的理解上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質,要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觀察每個孩子的表現,然后在美學教育中根據其性格特點進行點撥。如有些孩子在學習五年級下冊課本第3課中祖國、家鄉、和平等作品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有些在第15課中的自然、環保、科技等主題下積極活躍……教師要結合美術課本的編寫結構來發現學生的培養方向,可能是時間上的古今,可能時地域上的中外,也可能是結構上的立體與平面,或是色彩上的冷色與暖色,以及更高級的情感上的喜怒哀樂,教師可根據兒童對美學的不同興趣點,組織其參與不同類型美學作品的創造,在不同主題下引導其觀察生活,動手實踐。
二、直接法與間接法相得益彰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直接性傳遞的美學元素,比如在教學時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聲調語速等,以及教師在講述相關案例時的個人意見都會成為影響學生審美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評析某件作品時,老師給予鼓勵的眼神或是帶頭鼓掌表揚,都會極大的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老師鼓勵性的語言也會給予學生無限動力,比如在進行美學元素探尋時,有些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觀點,教師應該對于這種勇于發言和積極思考的行為進行表揚,如果一味的批評或漠視,就會使得學生在日后的美術創作中缺少創作激情,對審美主題選擇上畏首畏尾,難以打開思路。
2、間接法
小學階段的學習主要是模仿,也是孩子道德理念及生活方式塑形的重要階段,因此這個階段的美學情操培養要根據孩童模仿的特點進行教學。在美術作品賞析時不僅要注重作品本身美學價值的傳遞,還要向其講述美術作品創作者的優良品質,講述創作者在作品完成時所做的準備工作、努力方向以及尋找素材的方法,向兒童傳達只有心靈美的作者才能創作出美麗的作品,用典型人物范例進行間接式美學培養,如《七色花》作品中助人為樂的行為是美麗的,《圖畫里的聲音》中民族自豪感是美麗的,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學生美學理念: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三、反復法和多樣法相輔相成
1、反復法
貪玩是孩童的天性,很多孩子都是上課時左耳朵進,下課時右耳朵出,盡管在上課時認真聽取老師的教學內容,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存在著知識流失的現象。針對這個問題,美術教師可以在每節課上課之前回顧上節課的大體內容,并請學生進行復述,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再一次回憶起上節課的知識點,也會因為老師的提問而進行課下主動對知識的回顧和溫習。
2、多樣法
積極采用我國教育部提倡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采用小組教學的方式進行美學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參與感,在與同齡人的討論中更能激發其競爭心理和參與熱情,可以很好的打開其創作思路,擴大其對美學的尋找范圍,能夠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積極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作品展示,二維到立體的變換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或積極舉辦作品展,讓學生們重視美術作品的創作,創作所帶來的榮譽也能夠促使其在生活中注重美學素材的積累,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以及各科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探索新的美學領域。
四、總結
我國強調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強調學生自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更加注重其精神內涵和心理美學的培養。在美術這樣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學科中,美學情操對兒童的創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尊重兒童的主體性發展規律,在客觀上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從家庭、學校、課堂等方面進行層層推進,關注兒童的成長特點,豐富其美學素養,改革教學方法等,能夠為兒童未來的美術學習奠定基礎,培養創作者健全、優秀的心理品格。
作者:王春麗 單位:吉林市昌邑區通潭路小學
參考文獻
[1]戴高桃.美術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杜衛.美育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95-121.
[3]張帆.小學美術課堂的多元化情感教育[J].教育科研論壇,2010(5):42-43.
[4]常銳倫.基礎教育美術學科教學內容改革的一點設想[J].中國美術教育,19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