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教建設相關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構建專業規劃和改革思路
數控專業是我校立項的數控重點建設專業,十分重視教學改革創新,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根據市場需求,結合生源狀況,調整和完善教學計劃;大膽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采用模塊法、項目教學法和理實一體化教學,把專業理論課放到實訓間去上,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采用了多媒體等現代化直觀教學手段,使學生易于接受,增強了教學效果。實行工學結合,既促進了實訓教學,又解決了企業的用工問題,實現了學校、企業的“雙贏”。通過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親密合作,加大教育的實踐環節,把企業、工廠里的知識技術、管理制度、包括企業文化等等,引進學校教學,提前讓學生學會適應。已建立該專業十三個校企合作基地,其中南通富來威農業裝備有限公司被評為南通市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二、專業課程群建設
專業課程群建設是關鍵。高職院校要想在社會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應有自己的專業特色之處,而專業是由課程來體現的,專業課程群建設對高職院校的立校起著根本性的作用。一個沒有特色的學校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對招生和就業都會帶來一系列影響,不能體現以職業為核心目的的高職院校培養目標。課程建設群的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中我們要以“精品課程建設”為支點,以“創新教學”為手段,以“理實一體化”為專業教學主線,保證各教學環節正常實施。將課程建設與實踐能力相結合,學生的學習呈臺階式前進,使“理實一體化”漸進教學環節規范化、持續化、程序化。課程建設及教材編寫也要圍繞“學習過程”來進行。我校機電專業的《機電一體化系統技術與系統》課程獲得校級立項,作為精品課程建設,另外《數控編程與技術》、《機電一體化系統及綜合實訓》、《傳感器技術》獲江蘇城市職業學院重點網絡課件立項并順利結題。這些課程課件的建設與開發給我們的學生提供更生動、更精致、更方便的知識學習來源。
三、建設相對穩定的專業教學團隊
建設相對穩定的專業教學團隊,打造學習型、創新型的教學團隊,這是專業課程建設的必須。我們只有加強對教學隊伍的建設,強調對師資能力的培養,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師工作者的積極性。此外,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前提,這就需要我們加大對教師工作者的要求,促使他們實現角色向導師、顧問方向的轉變。我們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多多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的時候,要注意與時俱進、跟著時代的步伐走,要將對專業課教學的改革與課程體系的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此外,教師還必須具備將科研技術引進課堂的能力,做好“3D”教學模式探索—即導學、導做、導研。積極主動的進行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改革,并根據需要,大力開發綜合性、開放性的實驗教學。
四、教材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根據
在教材建設的方面,教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注重知識體系的教學的局限,積極引進“模塊遞進”、“項目引導”的最新理念,并將其注入實踐,從而使教材更貼近生活實際。“模塊遞進”、“項目引導”,這是在說,教師們應該把每門課程設計為若干個模塊,然后在每個模塊中再設計若干個項目,用這些項目來驅動教學。比如我們的汽車專業,在學習每個項目的時候,都是圍繞比較具體的零部件、構件等來進行的。因而項目的設計必須要新穎,必須要強調課程之間、模塊之間、甚至是項目之間的有效銜接。要能在各個方面都能使師生產生共鳴。結合專業建設,我們編寫了數控專業《數控車實訓實例教程》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與學校的實訓設施更加配套,通過專業項目化設計,目的性更強,能夠給學生最直接的指導和知識來源。
五、探索新的專業教學模式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是以服務地方經濟為主要目的的教育形式,以往的普通高等教育教學方式、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授課形式、使用教材,不能適應高職院校的教育模式,迫切需要我們充分研究高職教育的形式和內涵,搞好適應于高職教育和地方經濟特色的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根據所設置的專業特點,做出特色,構建與之配套完善的課程體系,建設圍繞專業特色建設的精品課程群。三導(3D)教學是高職學生學習的有效模式,遵循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練習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教師把教學內容通過3D設計,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思考和實踐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讓學生能夠以主人翁的姿態自主參與學習,相互交流,積極探究,進而加強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評價不僅僅以試卷論英雄,以分數論成敗,教學評價向過程考核、職業能力考核轉變,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進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總之,高職教育專業建設要遵循“教育以質為先,企業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把專業建設課程內容建設得更豐富,更貼合生產實際,打造過硬的教學團隊,為把學生培養成為懂技術、能創新、會管理、有職業發展潛力的精英人才創造良好的專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