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室內設計類職教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雙導師制度
雙導師制度起源于德國包豪斯,由形式導師和工作室導師組成,而目前我們的教學模式都是課程學分制,不同的專業課導師負責不同的課程教學,然而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對專業學習系統性的不足和在教學效果方面缺乏跟蹤監督,從而使教學計劃顯得松散,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最關鍵還是在于難以維系師生之間持續的教學溝通,因此提出雙導師制的構想正式基于對此的改善。雙導師針對學生而言除了目前狀況下的課程導師維持不變外,另外為其增派固定的專業導師,在入學之初即可平行分配組合,學生除接受系統的課程導師教學環節外,還有固定的專業導師對其基礎知識、技能掌握、專業思維等方面的跟蹤輔導和監督,并且專業導師可以帶領學生介入市場實訓,提升實操能力,時間分配與課程教學相互協調,同樣設定明確的培養計劃,以保障教學效果,這樣的搭配模式,可以實現真正的人性化教育目的。
2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度是在高校教學中廣泛存在的一種模式,但在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以下)環節中利用工作室制度的院校并不多,主要還是師生配比和培養目標的差異所致。工作室制度是與導師制相輔相成的,由專業導師建立的工作室實踐平臺既能促使學生專業學習的實效性,又能保障學生專業知識理論學習的系統化。彌補了市場實習的不規范,也優化了傳統教學純粹理論化的紙上談兵。工作室教學實施難度在于師生數量配比和有效的教學監管制度,然而作為利大于弊的策略,無論實施難度再大也應當堅持落實。專業教師工作室教學實踐并重,是課堂的延展,也是教學改革和升級的開拓地。在充分發揮專業教師水平的同時,導師和學生的零距離互動,使教與學、理論與實踐完美融合,最終必然使得專業教育效果能得到顯著改善。
3學生激勵制度
其實教學過程中最不容忽視的是“交流”,如果說雙導師制度、工作室制度是解決師生之間的交流問題,那么學生之間的交流也不容忽視,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對專業學習更為重要。班與班交流、年級之間的交流、系科之間的交流、校與校交流,甚至國內外的交流,既需要內部交流,也需要走出去和外部交流。如何實現交流的意義最大化,通過建立廣泛的交流渠道和平臺機制,可以使學生眼界開闊,思維活躍,激發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學生的自我存在感和價值感,從而進行自我引導,由此引發的意義難以估量。著名數學家羅素曾經說過:最偉大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一旦學的主體充分發揮主動性,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成效;另一方面也能為教學的計劃開展和教學目的的實現提供最強有力的保障。
具體而言,激勵制度包括開設教學觀摩活動,實習考察,廣泛的聯誼交流活動,專業學習競賽等等。其中最有成效的可能是專業競賽活動了。從交流的系統性而言,專業競賽是最直觀的交流,在競賽過程中綜合性能力的訓練,技能操練、思維碰撞交融等,從多方面刺激和感化學生。同時,在激烈競爭的平臺上,帶動了學生專業探索的欲望,在比較中提升和塑造自己。不僅如此,在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中,學生能歷練自己的心態,適應市場客觀的生存法則,并且在收獲與榮耀之下催生明星學生,形成“優生表率效應”這能有效帶動集體學習氛圍,在這方面,優秀院校都是非常重視的。
不僅如此,通過校際乃至全國性競賽,學生對明星設計師、對專業大師、對知名企業和專業行會的了解有助于學生樹立發展目標和構筑職業夢想,這些都是在學生成長中至關重要的要素,也是促使學生優秀的要核。總之,專業激勵機制具有強大的教學潛能和豐富的溢出價值,應當積極導入專業教學環節中!俗語有云:教學相長,室內設計教育應當追求教與學的雙贏,教者有所慰,學者有所成,和諧共進。在教學的進一步優化和改革中必須以此為第一要務,踐行專業的研學、系統的督學、實踐的導學、激勵的自學,一言以蔽之:圍繞交流為核心的綜合教學策略,充分挖掘交流的“魔力”,實現勤學、活學、樂學的美好圖景!
作者:劉萬彬謝曉影單位: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