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管理理論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落實,我國的經濟水平和物質生產得到了大幅提升。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也使得精神建設工作成為了當前社會管理發展的一大重點任務。圖書館的精神食糧供應職能和引導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建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與此同時,市場競爭和閱讀方式的諸多變化,也給傳統的圖書館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挑戰。新公共管理理論給當前的圖書館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
一、新公共管理理論的誕生背景、基本概念及核心思想
1970年代的西方社會迅速發展,商品經濟更是空前繁盛。但是,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缺陷逐漸暴露出來,這些管理弊端沒有得到較好的管制,反而加速了財政危機的到來。基于此,改革思潮席卷西方各國,新公共管理理論應運而生并得到了普遍應用。通過對經濟學和現代管理學的深入分析解讀,并總結反思了原先的管理理論和管理經驗,以私營企業的管理模式和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為模型,學者們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理論和管理模式。該理論的傳入對正處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種體制過渡轉化期的新中國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和借鑒意義,并對我國當時的管理部門改革具有較為深刻的影響。該理論的核心思想可以簡單描述為,通過相關的管理引導和績效考評有效實現政府的管理職能。政府的具體職能并不是一般理解上的帶頭執行,而應該是以引導掌控為主。政府為人民服務,須要以人民的價值取向為工作努力的方向。政府是國家的行政管理部門,不可能事無巨細一手抓,因而政府也必須做好分權、授權工作。除此之外,還需要積極學習先進理論和借鑒成功經驗,促使自身不斷完善發展。
二、新公共管理理論與圖書館管理相結合的優勢及意義
圖書館隸屬于公共管理部門之一,它的管理工作自然也會受到公共管理理論的多重影響。誠然,新公共管理理論最初是針對政府管理工作而提出的,但其實它與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也存在不少的契合點和應用優勢。以對職能的全新定位為例,有利于圖書館做好自我社會定位,并及時進行職能革新;以分權、授權的管理方法為例,有利于圖書館優化組織結構,做好職能與權威的有機結合;以市場導向和價值觀點為例,有利于圖書館正視市場競爭,提升管理效用和營銷效果;以學習理論和借鑒經驗為例,有利于圖書館加強現代建設,整合資源和健全系統;以服務對象的價值導向為例,有利于圖書館抓好工作重點,提升綜合服務效果。21世紀也被人們看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信息相關的社會各行各界競爭日趨激烈。圖書館身為公共知識的一大管理和展示部門,自然也處于其中。現如今圖書館的公益服務特點已經不再具備較大優勢,操作便捷、服務高效的信息服務機制不斷涌現,圖書館的用戶逐漸被分散和吸引走了。隨著互聯網、4G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知識,圖書館的用戶人數呈現明顯銳減趨勢。圖書館今后的運營必須考慮市場競爭因素積極謀求自我發展,才能較好地實現自己的社會服務職能和公識引導作用。
1、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開展多元化服務
圖書館的服務導向是讀者的使用需求,即用更好的服務和更優良的管理滿足讀者用戶的具體需求。以人為本思想具體應用到圖書館的服務當中就是以圖書館使用人員為中心。具體還可以被分為讀者和館員。盡力為讀者提供更優越的多元化服務滿足他們的查閱檢索需求;盡力提高館員應該享有的地位和福利并完善他們的后續培訓和考核工作。只有做好這兩點,才能夠使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優化提升從根源和結果兩方面都能夠得到必要保障。除此之外,各大圖書館之間也要共同協作、共同進步,以資源共享、分工具體、特色建設和資源整合的現代化圖書館運營方式開展管理工作,實現提供更好閱讀服務的最終目標。
2、把握圖書館角色定位,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力
以往在社會認知和圖書館員的自我認知中,圖書館都是一種以社會整體的文娛休閑為功能的公益性社會機構。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迅速普及廣泛應用,也給圖書館帶來了全新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服務內容方法。此時的圖書館需要根據這些變化重新做好自我角色轉化和定位。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到來并不是圖書館管理運營的打擊障礙,而應該是迎難而上、順勢革新的大好機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媒體,實現圖書館服務內容的擴大化和服務方式的簡便化,是提升圖書館職能作用和社會影響力的新關鍵。
3、引入競爭機制,增強圖書館活力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圖書館的運營也日趨困難。但是,和上文所說的一樣,這是機遇而不是災難。市場競爭和市場經濟是暴露圖書館現行管理缺陷的鏡子。市場競爭對于促使圖書館進行改革和現代化轉變有著相當重大的作用。館與館之間、館員與館員之間,適當的引入競爭發展機制,對于迅速優化各館各人的綜合素養也是十分有效的一個辦法。
四、新公共管理理論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每種理論都不可能是絕對完美適用的。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要注意:
1、適用原則新公共管理理論最初是針對政府行政管理,結合管理學和經濟學相關理論誕生的,必然對圖書館管理不是完全適用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必須進行適當調整。
2、協調原則新公共管理理論主張授權和分權,其管理結構是多層次的,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管理架空失效,平行部門過多,這對于具體執行和溝通都是很不利的。因而在具體的圖書館管理實踐應用中,一定要做好各部門各層間的協調工作,避免出現架空或壁壘現象。
3、適度原則新公共管理理論大量借鑒了私營企業的管理經驗,對于經濟管理比較適用,但隸屬公共服務的圖書館管理卻不能直接套用。公共服務部門的職能和職責與私營企業還是差異較大的,如果照搬照用新公共管理理論,很容易影響最終的管理和考核結果,必須把握使用尺度。
4、公益原則新公共管理理論側重于社會管理和經濟效益,是以恢復國家經濟水平為最終目的而提出的。因而,該理論中對于社會文化、公眾道德、個人需求、責任使命等要素并不如圖書館那般重視。圖書館是為社會群眾提供公益服務的組織機構,設立圖書館的最初和最終目標就是服務民眾、引導民眾、教化民眾。五、結語深入了解和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具體內容和適用場合,對于完善和優化當前的圖書館管理工作、促使相應改良工作的有效展開都具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在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中融入新公共管理的相關管理理論和方法,對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競爭能力十分有效。
作者:楊力 單位:甘肅省平涼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