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產品物流園區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探索農產品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對于黑龍江省農業和縣域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深入探討了黑龍江省建設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可行性,具體分析了應該注意規避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對策,以期對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園區
中圖分類號:F30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9-0076-03
Abstract:HeilongjiangProvinceisamajoragriculturalprovince,exploringtheplanningandbuildingoflogisticsparkofagriculturalproductsfor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andtheCountyeconomicofHeilongjiangProvinceisof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Thispaperdeeplydiscussesthefeasibilityofbuilding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parkinHeilongjiangProvince,Specificallyanalyzestheproblemwhichshouldbeavoidedandpresentssomemeasures,toprovideafewusefulreferencesforHeilongjiangProvince.
Keywords:Heilongjiangprovince;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park
農產品物流園區是指由分布相對集中的多個農產品物流組織和物流設施,以及服務功能不同的專業化農產品物流及加工企業等構成的,能實現農產品物流規模化、功能化的農產品物流組織區域。隨著黑龍江省經濟的發展,農產品物流需求不斷增加,加強農產品物流園區建設,對于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建設農產品物流園區必要性分析
1.1有利于實現集約化管理和規模經濟效益
農產品物流園區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可對現有農業物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如統一利用倉庫、配送中心及車輛等設施、設備,通過將各類農產品匯集,進行必要的分揀、流通加工后,按用戶要求實行配送,從而提供低成本高水平的物流服務,實現集約化管理和規模經濟效益。
1.2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物流服務水平
農產品物流園區從實質上來講,是通過集中投資,依靠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等對入駐企業和服務機構、部門的統一協調、管理,來實現其服務方式的互補,將農產品快速、高效的送到消費終端,提高整體服務水平,最終達到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結合和統一。
1.3有利于改善社會環境
農產品物流園區由于匯聚了多個農產品物流中心、企業等物流結點,并且多位于公路、鐵路、航空、水路等運輸方式的銜接處,可以有效地改善交通環境,同時減輕散亂的物流設施的建設對城市的負外部效應,有利于城市及周邊地區的規劃建設。
1.4有利于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
農產品物流園區由于具備優越的交通位置,因此便于農產品運輸方式的轉換,促進聯合運輸、共同配送的發展。此外,園區通過優惠的扶持政策和配套的基礎設施,還可以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企業和資金入園,所產生的聚集效應又可擴大商圈,增加交易機會,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2黑龍江省建設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可行性
2.1農業發展較快,商品率較高
黑龍江省農產品資源豐富,見表1。其中除少部分用于自給,其余都將進入流通領域,農產品的商品率較高。大量的農產品為物流發展提供了需求,也為農產品物流園區的集約效用提供了可能。
2.2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目前黑龍江省鐵路里程5503公里,公路里程139335公里,內河航運里程5528公里、民用航空總里程138845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哈爾濱市為中心,輻射全省,聯結全國及東北亞主要國家的,以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構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此外,全省通信、廣電、計算機網絡等信息網初具規模,基本構建了以國家公用網為主體、專用網為輔助的信息化網絡結構。發達的交通運輸網絡和不斷完善的通信設施,為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2.3政策上的支持
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為東北經濟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更為物流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黑龍江省現代物流“十一五”發展規劃》詳細描繪了全省現代物流區域布局和主要建設內容,《哈爾濱市“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以構建“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網點”為支撐,以物流網絡和物流信息平臺、交通信息平臺為依托的城市物流體系。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支持將加快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園區建設的步伐。
2.4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穩步發展
目前,黑龍江省已建農副產品批發市場142個,交易額達億元以上的農產品批發市場34個,全省擁有城鄉集貿市場1744個。黑龍江省還建成了以哈爾濱哈達果品批發市場、齊齊哈爾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黑河果蔬出易中心、北安對俄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為載體的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市場網絡,穩步發展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一定程度上為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實施運營創造了條件。
3黑龍江省建設農產品物流園區應規避的問題
3.1避免缺乏規劃,盲目建設
目前,很多地區在園區規劃建設過程中大多是從行政區域而非經濟區域出發,沒有充分考慮園區的輻射作用,容易導致重復建設。另外,同一區域內各個物流節點在覆蓋半徑和區域效應等方面也缺乏相互協調,出現與城市總體規劃等脫節的現象。如果缺乏對物流需求和整體協調性的分析、盲目建設,將會導致園區戰略定位不準、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后果。
3.2避免政府過多干預
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建設和運作離不開政府的參與,受傳統體制的影響,政府極易扮演雙重角色,即“所有者”和“經營者”,干預過多,缺乏對自身的準確定位,使得企業性質的物流園區不能充分發揮自主性,市場導向作用不明顯,因此,要避免政府過多干預,以促進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市場化發展。
3.3避免園區概念和功能不明晰
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發展起步較晚,對物流園區的概念和功能還不是很明確,表現為將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等節點混為一談。物流園區是通過對物流中心進行資源、管理、技術等方面的集成,是高于物流中心的集成化、綜合化的節點。功能不明晰將會導致園區在規劃建設中出現布局不合理、運作不規范、服務不全面的現象。這也是黑龍江省在農產品物流園區建設過程中應注意的一個問題。
3.4避免低水平物流服務
目前,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還局限于倉儲、運輸和簡單的流通加工,自營物流企業“重生產、輕流通”,第三方物流企業又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通用倉庫較多,適合農產品的低溫庫、冷藏庫等卻嚴重短缺;叉車、托盤等裝卸設備數量有限,大多還依靠人力手工勞動,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低。此外,電子商務發展緩慢,網絡寬帶尚未普及,與現代物流快速、準確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另外,黑龍江省在流通加工、包裝等方面對農產品的增值能力也比較弱,因此,農產品物流園區建設的重點應向規范化、信息化、標準化、全面化發展。
3.5避免缺乏整體觀念
目前,很多園區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只注重規模和設施的投入,而忽視了園區內的管理工作,入駐企業主要是倉儲、運輸等物流企業,沒有考慮到與保險、金融等部門的協作,同時內部缺乏整體協作觀念,企業受各自利益的驅使,往往忽視園區的整體利益,造成服務效率低下、服務功能欠缺、服務標準無法統一、總體水平不高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建設速度。
3.6避免專業人才匱乏
物流專業人才缺乏是造成物流園區和企業服務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目前,黑龍江省的物流人才非常少,層次也偏低,在全省范圍內只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等幾所院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而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只是單純側重于工業方面的產品物流,缺乏既掌握農產品物流運作流程又懂得農產品物流園區建設、電子商務及信息管理的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加之很難從外省吸引相關人才,這都造成了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園區發展緩慢。
4黑龍江省建設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對策
4.1明確園區定位
物流園區在規劃前必須展開科學的市場調研,對其存在的基礎條件進行分析,根據供需實際進行園區選址、功能定位以及運營模式的確定。黑龍江省在進行農產品物流園區功能定位時,應從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具體分析農產品物流園區的服務增值能力、空間布局和交通安排,為經濟發展預留一定的空間,使規劃建成后的農產品物流園區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農業及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4.2與實際緊密結合,科學選址、合理布局
物流園區的建設是一項復雜且龐大的工程,其中選址和布局最值得重視,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在規劃時,應先擬定實施方案,循序漸進,有計劃、分步驟、分層次地進行開發,確定規劃的階段性目標,建立階段性評估審查制度,以保證規劃的最終實現,符合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
4.3明確戰略規劃
黑龍江省可以選擇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大慶等城市邊緣地帶設立農產品物流園區。從時間上看,1~5年內,擬規劃建設1~2個農產品物流園區,引入一定量的物流企業、農業加工企業和商貿集團,主要功能以倉儲、運輸、配送為主,逐步形成縣域物流規模;5~10年內,擬規劃建設3~4個大型的現代化、多功能的農產品物流園區,逐步引入多種類型企業和服務機構,加強與金融、交通、海關、工商、稅務等部門的緊密合作,發展成集包裝、流通加工、集散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農產品物流園區。
4.4堅持市場化運作
省政府要按照市場經濟要求,轉變職能,強化服務,使物流園區這一基地成為物流企業公開、公平、公正競爭的舞臺。在物流園區的建設運營過程中,堅持以企業為運作主體,明確政府的引導功能,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完善配套、搞好服務、市場運作”的企業主導型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規劃建設。
4.5加強軟、硬環境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首先,要完善農產品物流園區內儲運設施的建設,加強保溫庫、冷藏庫的建設,增加溫控設備和防潮設備,提高機械化和標準化程度,以降低農產品在各環節的流通成本。其次,在建設過程中要打破物流節點傳統的封閉狀態,建立現代管理制度,強化服務理念,建立相應的準入機制和創新的業務模式,進一步規范、提升標準化運作;此外,要加強園區內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內部聯網,以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和全程管理,搭建電子交易平臺,節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
4.6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
物流人才是園區建設和規劃的重要支撐,因此,黑龍江省應加強物流戰略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物流園區規劃人員的能力,壯大物流人才隊伍。可通過政府、院校、企業三方共同努力來實現,培養掌握農產品物流、園區規劃、電子商務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綜合知識的人才,同時,鼓勵多層次、多方面的園區規劃教育和培訓,建立一系列引進優秀人才的制度,以滿足黑龍江省經濟發展近期和遠期對人才的需求。
4.7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農產品物流園區建設周期長,投資額度大,政府應在土地、融資、稅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為園區的發展和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政府應出臺具體的物流園區土地出讓金標準及有效年限、分期支付用地的價款辦法,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可為園區建設提供貸款貼息和貸款擔保;實施“適度稅負”政策,對入駐園區的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減免稅費,可比照“兩減三免”優惠措施,在園區投入使用前兩年內免收,后三年減收等辦法,支援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建設。
4.8注意風險防范
由于投資建設規模巨大,使用期限較長(一般為30~50年左右),物流園區存在投資回收期較長,短期利益不易估算等問題,導致運營風險相對較大。因此,在整個建設運營過程中,要注意物流需求預測、長期發展規劃、園區內資源整合等關鍵問題,建立預警制度和風險防范制度,將物流園區的風險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鄔文兵,龍煒.我國農產品物流園區發展定位研究[J].物流技術,2006(5):3-5.
[2]陳代芬,鄭紅軍.我國農產品物流園區發展模式與對策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07(6):91-94.
[3]陸昱博,魏方.物流園區科學規劃建設思路探討[J].商業經濟,2008(10):16-17.
[4]李曉倩,穆毅.對我國物流園區規劃建設的冷思考[J].物流科技,2006(1):113-115.
[5]張平,唐立兵.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現代化農業,20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