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說地下建設的施工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道路護坡以南洛高速公路為例,在道路兩側采用C25鉆孔灌筑樁支護,打設Φ900鉆孔灌筑樁,@1400。樁類型依據設計院初步設計圖紙,共有兩種。第一種樁長15m,共計20根;第二種樁長7m,共計12根。灌筑樁的施工應嚴格遵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施工中應對成孔、清渣、放置鋼筋籠,灌筑混凝土等全過程檢查。施工結束后,應檢查混凝土強度,并應做樁體質量和承載力檢驗。在鉆孔灌注樁之間設置8cm厚C20網噴混凝土支護,減小施工期間高速公路邊坡變形。箱涵外輪廓線上部噴錨支護,采用I14工字鋼,豎向間距0.75m,兩側與鉆孔灌筑樁連接,第一榀工字鋼與鉆孔灌注樁冠梁連接,工字鋼之間采用[8槽鋼進行連接,L=0.99m,@300;單層滿鋪@150×150mm鋼筋網片;打設Φ28錨桿,長度4-9m,@1500,錨桿孔徑15cm;噴射21cm厚C20混凝土。邊墻其它地段噴錨支護,單層滿鋪@150×150mm鋼筋網片;打設Φ25藥包錨桿,長度1-5m,@750,噴射10cm厚C20混凝土。大管棚施工技術大管棚是保證施工過程中地層的安全穩定,控制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重要措施。在通道施工時,拱頂的超前支護形式為:大管棚+小導管支護,鋼管內填充細石砼或水泥砂漿及水泥漿。為防止管棚間及管棚下土體的塌落,造成大面積超挖,在大管棚的間隙中,施作小導管支護,采取大管棚結合小導管注漿超前支護加固地層,并與初期支護形成棚架結構體系,共同承受管棚上部荷載。大管棚采用Φ108×8的無縫鋼管,環向間距為300mm。主要施工工序:先進行工作室的開挖,開挖到適當位置,進行測量定位,安設導向架,根據鉆機形式及工藝設備的需要,在適當位置施工鉆機工作平臺然后施工大管棚。從管棚導向管按設計鉆孔,采用間隔鉆孔,先兩側后中間的順序。利用鉆桿的柔性在導向系統的監測下沿設計線路軌跡鉆進,到達目的地,卸下鉆頭換土回擴器進行回擴孔,拖管時將鋼管隨鉆頭一起鉆入地層內,當達到設計深度后停機。按照施工期間最不利工況變形計算,可對現有超前大管棚頂再增加一排超前大管棚進行加強,頂部采用雙層大管棚加固,確保高速公路路面結構不受損壞。管內注漿為C20細石砼,注漿壓力應由實驗確定或采用已有工程的經驗值。
2超前小導管支護
漿液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漿液,加固長度為2.5m。小導管采用Φ32×3.25鋼花管,外插角為10°,環向間距0.3m。施工順序開挖左上部,導洞環向開挖,留核心土,循環進尺為50cm。開挖成型后架立拱部格柵拱架和中立柱,焊Φ22連接筋,掛鋼筋網,噴C20砼,并打設鎖腳錨桿(以20°斜向下打入)。左上部前進1米后,開挖右上部,格柵拱架與左半部分連接,連接時控制架立精度,保證邊墻豎直度,噴射砼。左上半部開挖循環3-4次后開挖左下部,下部拱架與上部拱架連接并將中立柱接在仰拱上,噴射砼,使左半部分形成一個小洞室。上下左右臺階形成后,四部分即可順序開挖,形成平等作業,在下部開挖支護后即可形成一個封閉的結構,成環5米后進行回填注漿,整個主通道成環并且結構穩定后拆除中柱。在開挖過程中,形成左右兩個洞室可平行作業,并且臺階長度1.5-2m在范圍內,便可人工將渣土一次裝上運輸車。注意事項采用Φ108×8大管棚超前注漿和Φ32×3.25超前小導管注漿對前方土體進行加固,在施工中突出強調”快”和”緊”字:施工快,縮短土體變形時間,支護格柵鋼架與開挖面貼緊,將土體變形沉降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各步每次開挖進尺為0.5m即一個格柵間距,嚴禁多榀一次開挖。核心土留成臺狀,上下導洞核心土高度約為1.5m,上口寬1米左右,核心土沿隧道掘進方向長度0.75-1.5m,核心土的形狀在保證掌子面穩定的前提下,作工作平臺。鋼架安裝前清除腳下的虛渣和雜物,超挖部分用砼塊墊實,鋼架與土層之間應盡量靠近,留5cm間隙作為保護層,鋼架應定位準確,嚴格控制標高、中線及各個方位的位置偏差,縱向連接筋網與鋼架聯結牢固,噴射砼時鋼筋網不得晃動,縱向連接筋焊接應滿足雙面焊≥5d,單面焊≥10d的要求,第二層鋼筋網在第一層鋼筋網被噴射砼覆蓋后鋪設施工時確保兩側打入的頂部管棚交叉長度不小3米,避免開挖到中央分隔帶附近時,管棚處于懸臂狀態。施工時應確保管棚的鋼管內外壓漿充分,使實際支撐剛度與計算假設狀態一致。
3初襯背后注漿初期支護
背后注漿管每個導洞一排,縱距2.5m,注漿管采用梅花形布置,布孔時避開環向施工縫,注漿管采用Φ32mm普通焊接鋼管,預先埋設在規定位置上。每成洞5m做一次回填注漿,注漿點距開挖工作面1-1.5倍洞徑,注漿分兩次進行(注漿壓力均由實驗確定或采用已有工程的經驗值),第一次注漿穩定10min后停止,待一段時間后進行二次補漿,注漿順序為先兩側后拱頂。選用水泥砂漿漿液高強度等級水泥漿作為背后回填漿液。水泥砂漿水灰比宜為1:1-1.5:1水泥選用32.5級硅酸鹽水泥,內摻水泥用量9%Fs-1的防水劑聚丙烯酰胺(水用量的0.5-1.0‰,拌漿前先溶于水)。防水層施工在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之間做防水層:找平層(厚3cm,1:2水泥砂漿)+剛性防水層(厚2cm,1:2防水砂漿)+柔性防水層(3mm復合雙面自粘橡膠瀝青防水卷材)。二次襯砌施工二次襯砌采用C30防水鋼筋砼,防滲標號為S8,先做底部砼襯砌,再做拱墻部砼襯砌。砼襯砌施工前仔細檢查中線、高程、斷面尺寸和凈空尺寸。綁扎底板鋼筋,立邊墻下部模板,灌注底板混凝土和底板上20cm的邊墻混凝土,保證施工縫不在陰角處。腳手架立桿、橫桿間距為1m,步距為1.2m。底板混凝土達到強度后綁扎拱墻鋼筋,采用模板臺架一次性立模,在邊墻和拱部預留混凝土輸送口,一次性灌注拱墻混凝土。拱部混凝土鋼筋綁扎時,在拱頂布設兩根注漿管,長度為30cm,待二襯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進行二次背后注漿。漿液采用水泥砂漿,配比為1:1,水灰比為1:0.4-0.5,水泥中添加2%-3%的微膨脹劑,注漿壓力0.2-0.3mpa,穩壓10分鐘。
作者:王超單位:陜西煤礦工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