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學教育改革中現代技術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建筑學專業包含多門學科,其理論知識內容復雜繁多,具有多元性與豐富性。本文在分析傳統建筑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及當代建筑教學改革要求的基礎上,提出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容量等具體方法,以期促進建筑學教育教學發展以及課堂效率的提高。
建筑學課程具有多元化、內容豐富等特點,也代表學生的學習任務量較大,部分學生學習較為吃力,大部分學生往往不能全面學習建筑學知識。教師將大量現代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建立新型教學模式,能使學生提高自身課堂學習效率。
一、傳統建筑學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教學觀念有待更新
我國大部分建筑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有待提高。一些教師依舊按傳統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即通過向學生傳授經驗,以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然而,建筑學屬于實踐性學科,學生在未學習前并不存在太多經驗,甚至部分學生毫無經驗。建筑學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既是新問題,也是難題。而對部分具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專家以及專業設計師來說,只需借助自身學識或經驗積累對問題進行多方位思考、調整與分析便能得出解決方案。教師根據自身經驗向學生講授知識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只能使用教師所教授的經驗進行解決,學生的邏輯思維在學習過程中被固定,難以進行創新。當學生遇到新問題時,無法對問題進行合理處理。
2.教學方式需要改善
我國建筑學教育教學模式急需改革。現今,大部分建筑學教師在課堂中使用傳統教學方式,即把自身放置于課堂主體地位,單方面向學生灌輸建筑學知識與經驗,并要求學生記憶。這種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教學環境沉悶,不利于學生學習,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傳統教學方式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反而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筑學是實踐性學科,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較高,教師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同時,部分教師在課堂當中往往只使用黑板這一種教具,其他全部依靠口述。教師應改變自身單一的教學方法,積極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具,避免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
3.考查方式急需改善
高校對建筑學課程的考核方式需要改善。我國大部分考試都側重于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反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察,建筑學教學當中也存在這一問題。教師在考核過程中,要求學生提交設計成果,卻不追問學生的設計理念以及思考過程,這樣不僅不能理解學生建筑物設計初衷,也無法考察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出現作業的現象,教師不追問學生設計理念與設計過程,學生便可請其他學生幫助自己完成作業,考核作業也失去了其應有的效用。
二、當代建筑教學改革要求
1.改善封閉式教學,接受市場
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實行封閉式教學,即高校為學生提供具有封閉性的學習環境,沒有令學生真正走入社會,了解建筑學現況,不能及時掌握市場狀況以及對人才需求數量的變化。高校側重實施計劃性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與考試成績,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獨立思考等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之后的工作中無法隨機應變地利用自身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部分學生在設計建筑工程圖紙時,過分追求建筑物造型的美觀,反而忽略了建筑物本應具有的安全性與實用性。上述原因直接影響了學生畢業后的求職。故而,高校改革建筑學教學應舍棄封閉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并要求學生密切關注市場動態變化。同時,可以與建筑企業聯系,讓學生到實際施工現場學習。教師在課堂當中將新興的建筑學相關技術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市場實際狀況,以便能快速融入市場中。
2.建立強大的師資隊伍
教學改革中,不僅學校要改革,教師也應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學校應鼓勵教師不斷豐富自身學識以及時間經驗,拓展視野,強化專業能力。教師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能擴充課堂教學內容,做到言之有物,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校還可定期讓教師掛職鍛煉,投入到實際建筑設計工作中,以便積累大量經驗,使教師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鞏固自身知識結構,豐富教學知識。
三、現代技術在教學改革當中的具體應用
1.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目前,在教學中運用較為頻繁的現代技術是計算機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偶爾會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然而大部分教師更傾向于利用板書、口述或手繪形式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對建筑學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表現出厭學情緒,學習效率較低。如果教師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能更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展示各類模型、設備等與建筑學相關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課程內容,還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學習中,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對課程知識的好奇心,大幅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色彩是建筑學專業必須學習的知識,故而高校在建筑學專業當中設立了《美術》這一課程。教師在教授美術課程時,可使用多媒體技術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美術課設立的目標之一是要求教師通過教授學生色相、明度、純度這色彩三要素以及色彩對比如色相對比、純度對比,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美術表現與運用能力,為學生日后建筑圖紙設計奠定基礎。[1]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將兩個相同物體同時展現給學生,之后對兩個物體進行不同色相、明度以及純度的處理,令學生觀察其中的差異,從而令學生認識到色彩對滑面的重要性,引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重視。多媒體技術能幫助教師活躍課堂氛圍,同時為教師改革教學方式提供了渠道,促進了我國高校建筑學教學的發展。
2.提高課堂教學容量
課堂教學如若能結合現代技術則可以大量擴充課堂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都得到強化。傳統建筑學教學內容知識量較大,但內容抽象,不易使學生理解,且空有知識架構與理論知識,沒有豐富的工程實例供學生參考,使學生無法全面正確地理解課程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引入計算機技術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可以下載工程實例以及相應的施工圖紙,豐富課堂內容,填充傳統建筑學教學內容的空白,使建筑課堂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有趣,為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得到提升。《公共建筑設計原理》是建筑學的基礎課程,也是必修課程。教師在教授該課程時,需向學生提供大量工程實例與設計人員所設計的圖紙,以驗證自身所教授的理論。可將學校教學樓、宿舍或其他工程設施的設計圖向學生展示,要求學生對設計圖紙進行評估。同時,教師可通過計算機搜索部分建筑物的設計圖,要求學生根據《公共建筑設計原理》對建筑物設計圖進行評價,也為學生圖紙設計提供經驗與靈感,使課程教學不再單純講授理論知識。教師還可以教授學生如何運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建筑物圖紙設計,給定學生某一工程建筑施工要求,令學生按照要求在計算機上進行圖紙繪制。[2]教師布置作業之后,還可通過網絡與學生保持聯系,為學生提供所需素材。由此可見,計算機能幫助教師擴充教學內容,也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3.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高校為建筑學專業安排了實踐課程,但實踐課程時間所占比重不多。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今,現代技術被廣泛運用于建筑學當中,對建筑學產生促進作用。以計算機技術為例,大部分建筑設計都是由設計人員通過計算機設計而成。教師在課堂當中可向學生展示如何利用計算機進行圖紙繪制,通過計算機的輔助進行工作。部分教師對現代技術在課堂當中的應用尚不熟悉,認為現代技術在課堂當中的應用只是運用多媒體設備,教師應學會利用現代技術將知識立體全面地呈現給學生。《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內容便是將現代技術與建筑工程內容結合為一體。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又稱“CAD”,是目前在建筑工程設計中利用較為廣泛的計算機技術。教師在教授該課程時,需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應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教師在課堂中,在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向學生展示如何對計算機輔助系統進行操作。教師簡單操作后,可邀請部分學生操作,并給定學生一定的要求,規定學生按照要求完成。這樣教學不僅能夠增強課堂上的互動,也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3]
4.與學生時刻保持聯系
部分學生不僅在課堂學習,在課外也會進行建筑學知識的學習,而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問題或障礙。教師可通過網絡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不僅在課上與學生交流問題,在課余也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現代技術發展迅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提供了便利。教師與學生都應學會如何熟練地運用網絡進行溝通,以便于學生在生活學習當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及時向教師求助。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時,往往會遇到較多問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尋求教師的幫助,也可以向教師發送語音消息、文字消息、圖片消息尋求幫助。教師也可通過上述方法回復,甚至可以通過遠程操作為學生演示如何進行設計圖的繪制,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透徹。現代技術被教師引入教學中,不僅提升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也使得教師能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對其他知識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現代技術在我國建筑學中的廣泛應用,為教學帶來極大便利,也使我國建筑教育發生了變革。然而,教師也應注意,不應令學生過度依賴于計算機技術等現代技術,忽略了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教師應對現代技術在建筑教育中的應用有正確的認識,以便提高我國建筑教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常青.建筑學教育體系改革的嘗試——以同濟建筑系教改為例[J].建筑學報,2010(10):4-9.
[2]薛菊.地方高校建筑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J].華中建筑,2010(11):174-176.
[3]李曉丹,史芳.中國建筑學教育分析與改革探討[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71-73.
作者:郭際平 張帆 單位:河南大學藥學院、河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