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求綠色建筑在建筑改造中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人類的建造活動已嚴重地影響到了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人類生活的環境質量。建造活動所使用的自然資源占了人類使用自然資源總量的40%,能源總量的45%,而建筑工程所造成的垃圾占了人類產生垃圾總量的40%。因此,在建造活動的過程中,以可持續性為原則,對實現綠色建筑的理念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尤其對于建筑耗能嚴重的中國來說,堅持建筑的可持續發展顯得更加重要。中國的人口數量大,每年的建筑量世界第一,資源的消耗總量持續增長,而眾多資源的人均量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的46種能源中,2012年中國只有不到20種的能源可以自給,到2030年只有5種能源可以自給,其他的能源都需要進口,這些數據顯示出我國的自然資源不僅不能滿足后人的需要,甚至已經滿足不了當代人的需求。因此,發展綠色建筑對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綠色建筑的涵義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活動的整個可利用周期之內,充分地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和污染,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環保、舒適的生活空間,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形式。植物是大自然中最基本的一個環節,是動物和人類生存的基礎。建筑是否能回歸自然,貼近自然,是否能實現建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成為了人們考慮的問題,“綠色建筑”一詞由此產生。從建筑類型上講,綠色建筑概念涵蓋所有的建筑;從建筑形成時間上講,不僅新建項目可以應用綠色建筑概念,改建、擴建及遷建項目都可以應用。事實上,綠色建筑概念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建筑物范疇,各種橋梁、隧道、公路等各種工程都將體現其精髓。建筑從最初的土地規劃到建筑設計,到接下來的施工過程以及最終被廢棄、拆除形成了完整的使用周期。綠色建筑在建筑有限的使用周期之內,通過降低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各種廢棄物的產生,來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綠色建筑對于建筑的全壽命周期考慮,實際上就是綠色建筑設計的深度。從建筑構思開始,到項目建設、使用、拆除和再利用,每一步都應有綠色建筑概念的體現與應用。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必須通過圍繞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在項目的前期策劃、設計、施工、運營的各個環節實施可持續建設。這要求設計者、施工方以及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以實現建筑物全壽命周期的綠色理念。
三、綠色建筑設計
綠色建筑在設計時要遵循:滿足人類要求、保護生態環境、綠色建筑概念的全方位涵蓋以及全壽命周期的原則。綠色建筑在設計時要以滿足人類的根本需求為出發點,我們在強調綠色建筑的優點時,不應與人們的舒適、安全相抵觸。在保證節能的同時不能以降低人們的舒適度和工作效率為代價,要在舒適、安全的基礎上通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轉變能源的利用方式最終達到節能的目的;綠色建筑在設計時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重點,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綠色建筑的重點是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根據對相關數據的統計,全球每年要開采80億噸的原材料,其中45%為建筑材料和工程用品,其中的20%被用于工程建設,大量木材的砍伐會引起水土流失、森林退化和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同時,在施工的過程中消耗的大量資源會產生巨大的污染。因此,綠色建筑在設計時要建立全新的設計理念,變掠奪為尊重,變索取為循環利用。
四、上海世博園南市電廠的改造工程
1.舊建筑改造與利用
近些年,各國相繼出臺建筑環境的評估方法,其中英國、加拿大以及美國的建筑環境評估標準都比較成功。在這些評估標準指導下,涌現出來一大批優秀的綠色建筑。為了貫徹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理念,引導綠色建筑的發展,我國也提出了《綠色建筑標準》的評價體系,本評價體系詳細地規定了評估綠色建筑的評價指標,并確定了評價綠色建筑等級的劃分根據。其中《綠色建筑標準》明確地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可以使用的舊建筑,并納入規劃項目,充分利用可以使用的舊建筑是節約土地的主要方法。上海世博園南市電廠的就是充分地將舊建筑進行綠色化改造與利用,把昔日舊廠房變成了一個三星級的綠色建筑。
2.改造理念
上海世博園的南市電廠創建于1896年,這次被改建的廠房建于1987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工業技術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南市電廠跟不上時代步伐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廢棄的舊廠房。對南市電廠的改造,也體現出了對歷史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改建后的廠房主要用來作為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分館以及城市最佳實踐區的項目報告廳。本次改造以尊重歷史、保護文化、節能環保、可持續利用的理念為基礎,充分考慮了廠房現狀,集合了節約土地、節約能源、節約水源、環境優化等多項綠色建筑施工技術,將一座傳統的發電廠改造成了綠色能源中心和城市未來館,充分體現了工業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同時,改造采用了環境優化、歷史遺跡的保護與利用以及綠色能源建設等一系列新技術的使用,包括綠色建材、自然通風、江水源熱泵、主動采光、光伏技術一體化、熱濕環境控制、智能化集成平臺以及中水回收利用、結構加固等十多種技術手段。建筑的改造節能率達到65%,可再生能源占建筑總使用量的30%,可循環使用的建材占總量的15%,室內的空氣污染指標、二氧化碳濃度、噪聲以及照明強度、濕度的指標都達到了相關的綠色標準,實現了建筑的室內環境達標率100%的目標。
作者:朱國慶郜華單位:上海世博園區南市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