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為綠色建筑的設計建立了普遍的標準和目標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為建筑設計提供了清楚的框架,同時提供了完善的指標內容。與一般的建筑規范相比較,這些指標從更為明確的環境角度,將標準以及目標確定了下來。對于建筑師而言,他們在建筑設計決策階段,可以了解到應該采取哪一項措施才能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在構建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時,要確定建筑設計目標,還要考慮到設計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
1.2為管理者提供可以考核的方法當前,擺在建筑行業管理者面前的最大一個難題就是建筑市場規范問題,確保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發展。在這種背景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應運而生,該體系為建筑行業提供了評價的具體方法,從而有助于提高建筑可持續發展管理工作的水平。
1.3提高全社會環境生態意識,確保建筑市場的健康發展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作為一種評價工具,該指標體系為建筑業管理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參考意見,所以該體系既提高了全社會的環境生態意識,還推動了建筑市場的可持續發展。一般情況下,開發商會從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中,尋找相關有助于提高建筑物性能的技術措施,從而可以更好地滿足政府政策的要求。
2可持續發展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基本理論
2.1構建整體的綠色建筑觀綠色建筑的目的就是處理好人、自然、建筑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人的活動要建立在環境所能承受的基礎之上,人類不應該過度地開發和破壞自然生他環境。與此同時,在人類生產活動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確保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的綠色建筑觀念,既涵蓋了能源、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又涵蓋了管理、服務、社會等方面的內容,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要將這些方面因素都考慮在內。整體的綠色建筑觀并不是簡單的將多種技術疊加起來,而是要綜合考慮各個專業是否協調,最終完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2在建筑評價中應用壽命周期評價理論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壽命周期評價是管理環境的主要工具之一,并且在1997年,壽命周期評價理論被納入到IS014000環境管理標準體系中。壽命周期評價理論是從資源消耗、能源消耗、廢棄物排放等多方面去評價某種材料在整個壽命過程中造成的環境負荷的評價方法。建筑的壽命周期分析,包括了以下幾個步驟:目標與范圍的確定、分析清單、評價最終的影響、改進評價。
3構建和完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建議
3.1不斷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從客觀上來講,綠色建筑評價涉及到多個學科、多個要素,因此綠色建筑評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我國對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研究是非常少的,并且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不夠密切,這就要進一步深化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我國只有不斷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工作,才可以為完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3.2不斷細化評價體系當前,要根據不同的建筑類型來制定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與此同時,由于我國地域面積遼闊,因此在構建評估體系時要考慮到地區之間的差異,構建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標準體系。對于當地建筑行業而言,靈活的評價體系才具有實質參考意義。
3.3運用經濟杠桿,采取激勵政策綠色建筑不僅要考慮到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比如:節約水資源、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能源消耗等,還要考慮到開發商的切實利益。在開發以及評估綠色建筑時,政府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對此,政府要從法律、政策、稅收等方面,對不同的行為主體實行激勵政策。通過各種激勵政策可以推動保護環境技術的發展。另外,政府還要通過降低稅收等政策,以此降低開發商的運營成本,最終推動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3.4評價體系要實行第三方認定制度在全國范圍內要倡導綠色建筑的開發,并且要實行綠色建筑認證制度,政府要構建具有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機構。而第三方評價機構要全面評估建筑設計方案、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設備等。一般情況下,第三方評價機構的建立是將外部評價委托與內部專家評價充分結合起來,并且雙方共同擬定評價的標準或者內容,這樣做不僅將專業咨詢機構的優勢發揮出來;而且也保證了評價結果具有客觀性以及公正性。另外還要定期培養評估人員,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
4總結
在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研究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由于建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都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綠色建筑評價體系開始趨于完善。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最終推動人、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作者:白露單位: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