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步法在管理類本科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管理類課程本科教學中,由于學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導致教學中存在教師單向講解灌輸、學生被動接收、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采用三步法工作坊教學方式,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群體決策三個步驟,可以有效地擴大互動范圍、深化分析程度、拓展思維空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本文從三步法工作坊導入管理類本科課程的必要性入手,重點對運用過程和應用技巧進行了研究和總結。
關鍵詞:三步法工作坊;管理類本科教學;應用
一、管理類本科教學中運用三步法工作坊的背景
基于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體制,管理類本科學生從高中畢業(yè)進入大學后,在沒有或擁有極少實踐經驗情況下,便開始接觸管理類專業(yè)課程。而管理學科是一門實踐的學問,涉及到組織中復雜的事務和人員管理,對于沒有工作經驗、生活閱歷尚淺的年輕大學生們來說,理解抽象的管理學概念、原理、原則等理論問題非常困難且十分枯燥,這就導致在管理類課程教學中,學生很難實際參與進來,更多只是教師的單方面講解與灌輸,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夠。即使教師編寫一些實際案例場景用于教學,但由于案例往往是對企業(yè)管理實踐的高度提煉和簡化,本科學生仍然難以充分理解教學案例的豐富內涵。這就導致教師辛辛苦苦編寫的教學案例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不能得到充分運用,學生參與程度不夠、思考深度不夠。在此背景下,本人開始探索在傳統(tǒng)案例教學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以加大學生互動參與,活躍課堂氣氛,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和吸收。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摸索,對三步法工作坊進行了探索和創(chuàng)新。
二、三步法工作坊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
在管理學科本科教學中,對于一些教學中的重點概念、核心知識點及抽象、復雜的管理問題,為加深學生理解,就需要擴大學生的參與范圍、深化學生的參與程度,此時就可以考慮采用三步法工作坊方式。所謂“三步法工作坊”,是一種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的集體討論方式。該方法將討論過程分為三個步驟進行,即首先由學生進行個人獨立思考,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最后在各小組討論結果基礎上進行團體分享與決策。通過三個步驟的思考和研討,可以使研討過程有序開展和深入進行,使個體充分參與,使群體達成廣泛的共識。作為一種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的工具,三步法工作坊方法目前在企業(yè)界運用較多,但在高校教學中尚屬空白。例如,在筆者講授《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在講授勝任力素質模型這一部分內容時,過去我只是單純地舉例告知學生什么樣的人員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勝任力素質,學生沒有充分的感受,且對教師的觀點并不認同。后來我設計了一個工作坊研討議題,即讓學生來討論什么樣的人員需要具備哪些勝任力素質。針對財務管理專業(yè)學生,討論議題是“財務人員”應具備什么勝任力素質,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學生,討論議題則是“軟件工程師”應具備什么勝任力素質。由于此議題高度切合學生自身的就業(yè)需求,大家都有話講,因此學生們對于這個議題的討論有很強的參與感,發(fā)言爭先恐后、此起彼伏。某財務管理專業(yè)班級的學生經過三步法討論,一致認為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財務人員應該具備如下素質:細致嚴謹、自律、信息分析能力、風險意識、成本意識;而某信息管理專業(yè)班級學生經過三步法討論則一致認為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軟件工程師應具備如下6項素質:團隊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思維、抗壓能力、學習能力、專業(yè)技術。通過學生廣泛參與和集體討論,所有學生均對素質模型知識有了較清晰明確的理解,而且對于財務人員、軟件工程師應具備的素質高度認同,因為這是他們經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班級群體決策形成的共識,既包含了每位學生的個體思考,也廣泛吸收和糅合了其他所有學生的想法,所以學生們對于這樣形成的討論結果有很強的擁有感、成就感并印象深刻。
三、三步法工作坊教學方法的應用技巧
1.選題技巧。
三步法工作坊教學方式是一種全員參與的大范圍互動討論,因此,討論議題應為中等難度、大家都有較高認知度、大家都有話講的議題,這樣可以確保大家的充分參與,討論過程不冷場。同時,討論結果應該是一組開放式觀點而不是唯一收斂式答案,以便群策群力、集思廣益、集體決策、達成共識。比如我會讓學生參與三步法工作坊討論員工流失的原因或軟件工程師應具備什么素質能力,但我不會讓學生用三步法工作坊討論某企業(yè)組織結構如何設計、招聘方案如何設計(這樣的議題可以用一般的討論方式來進行)。
2.分組技巧。
在運用三步法工作坊組織學生研討時,應對全班學生事先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原則上5~7人,全班共5~7組。當班級學員數量較少時,每組的人數可以減少為3~4人,總的組數一般不少于5組,以便在集體討論時更好地達成共識。各組指定一人主持討論,指定一名寫字端正的學生寫便利貼。如有條件,各組最好圍成一圈而坐。
3.時間安排技巧。
由于三步法工作坊討論模式是一種全員參與的大范圍互動,每個議題需要經過個人、小組、群體三個步驟討論,因此采用該方法需要安排足夠的時間,通常每個議題的討論時間安排在一節(jié)課左右。對于某些復合型議題,需要討論的時間還需要更長一些,比如,我在講解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時,曾經設計了一個復合型討論議題:“分析一線員工流失的原因并討論應對策略”,組織學生進行了兩輪討論,第一輪討論員工流失的原因,第二輪討論解決員工流失需要采取的應對措施,這次討論安排了兩個課時的時間。因此,采用三步法工作坊這種大范圍互動的教學方式,僅針對一些非常重要的核心知識點才有必要,一般每門課程的教學最多安排兩次此類討論即可。
4.可視化工具運用技巧。
三步法工作坊討論過程中,大量運用了可視化工具,包括黃紙貼、油性筆。小組討論和群體討論的過程必須記錄下來,且不是將討論結果直接寫在黑板上,而是先寫在便利貼上再粘貼出來。這種方法的好處,一是及時讓學生固化研討成果,避免遺忘,減輕記憶負擔;二是便利貼可以靈活挪動,便于分類歸組,便于各小組觀點的細微辨識和深度整合。
5.教師引導技巧。
在使用工作坊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案例議題的編寫者、介紹者,教學資源與工具的提供者,分組的主導者,研討過程的組織者、鼓動者及氛圍營造者、答疑者、最終決策的引導者,因此,要求教師在使用三步法工作坊教學方法時,應做到如下五點:第一,課前,要進行精心設計和組織,備齊相關資源和工具,如發(fā)放便利貼、油性筆和A4記錄紙。第二,研討開始時,要講解研討的三個步驟,并宣布討論規(guī)則,要求學生暢所欲言、對他人不攻擊、進行建設性爭論等。第三,在個人思考階段,要求學生及時將個人觀點5~6條寫在A4紙上。第四,在小組研討過程中,要放低身份,不停地走訪各小組,及時跟進了解各組研討動態(tài),并隨時答疑指導,但不宜過多地介入具體內容的討論。第五,集體討論決策階段,要注意引領學生對達成共識的觀點進行有效歸納和命名,命名必須概括反映該縱列所有便利貼的內涵,且須獲得學生們的一致認可。在集體討論決策階段,教師更多的是引導者而不是告知者。可以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可以對大家討論的觀點予以延伸,但不宜予以武斷地否決。當然,由于學生的工作經驗缺乏,討論結果難免存在小的缺陷和缺失,教師可以在最后總結點評時作進一步補充。
參考文獻:
[1]劉禹,王來福.基于工作坊的高等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9,(1):93-96.
[2]王英.MBA課程案例教學實施的困難與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2010,(7):255-256.
[3]王雪華.工作坊模式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8):29-30.
[4]田俊國.上接戰(zhàn)略下接績效:培訓就該這樣搞[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
[5][新加坡]帕拉布.耐度,賴美云.SPOT團隊引導:點燃群體管理的智慧[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王立華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 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