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德育教育物理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寫作論文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中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時也是中學物理教育改革的方向。在諸多的素質教育中必須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本文就此談談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學中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關鍵詞]物理教學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個性品質
一、結合教材,結合當前形勢,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中學物理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我們可以結合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在力學方面。(1)在浮力的認識和應用方面,比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浮力定律早200多年。6歲的曹沖稱大象;宋和尚懷丙打撈鐵牛所顯示的智慧并不比阿基米德鑒別王冠遜色。公元前2世紀的《淮南子》上書記載的升空燈籠,就是現(xiàn)代熱氣球的原理,比歐洲人發(fā)現(xiàn)早得多。(2)在杠桿的原理和應用方面,《墨經》一書中不僅有兩處專門記載杠桿原理,而且對杠桿的平衡條件說得很全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3)在水流能和風能的利用方面,1700多年前,古代勞動人民已經利用風車做功。
2.在光學方面。《墨經》堪稱世界上第一部光學著作,內有關于光的直徑、平面鏡、凹面鏡和凸面鏡成像的記載。在殷墟甲骨卜辭中記載的日食,發(fā)生在公元前1千多年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可靠的日食記錄,比巴比侖最早的日食記錄大約早600年。
3.在電磁學方面。(1)東漢時期,王充在《論衡》中已記載有“頓牟掇芥,磁石引針”(就是說頓牟經過擦可以吸起鐵針,頓牟是琥珀的古稱之一)。(2)在磁方面,除了指南針是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外,沈括在《夢溪筆談》里有磁針的方向“常偏東,不全南”的記載,說明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清楚地、準確地論述地磁傾角的科學家,比西方傳說哥倫布發(fā)現(xiàn)地磁傾角(1492)早400多年。
再如,我國近代著名的力學家、火箭專家錢學森,他所涉及的學術領域十分廣泛,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尤其是對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被稱為“中國的導彈之父”。而“神州五號”、“神州六號”飛行的圓滿成功將會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通過對我國歷史上有關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我國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的事實,培養(yǎng)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責任感;樹立了為民富國強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熱情。
二、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1.世界的物質性。通過觀察、實驗,表明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使學生認識力的物質性。通過電場、磁場表現(xiàn)的物質屬性(如力、能量)來認識物質加一種形態(tài)場的物質性。在講述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時,即可介紹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的。
2.物質是運動的,運動形式是多樣的。各種運動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分子熱運動、電磁運動、光的運動及原子內部的運動等都是物質運動的物定形式,是絕對的,而機械運動的描述則是相對的。動量守恒定律反映了在物體動量轉移過程中,系統(tǒng)總的動量保持不變,它表明運動不會創(chuàng)生,也不會消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自然界中物質運動不變的普遍規(guī)律。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說明了自然界中各種起作用的能,如機械能、熱能、光能、化學能等可以按一定的量度關系互相轉化,而在轉化過程中總的能量保持不變,并且這種轉化是無限的、永恒的、永不停止的。
3.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原子是帶有正負電荷粒子的統(tǒng)一體;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力學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遠是一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同一種性質的力,它們既對立又統(tǒng)一;電磁波的形成,是變化電場與變化磁場對立統(tǒng)一的結果;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反映了力、質量、加速度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普遍存在的;發(fā)展是對立面的統(tǒng)一和斗爭;對立統(tǒng)一是物質運動的屬性,事物發(fā)展的原因就是內部矛盾的結果。
4.質量互變規(guī)律。事物的變化總是量變開始,量變一定會引質變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說明溫度的變化是數(shù)量變化,當變化到熔點或沸點時,引起物質發(fā)生物理性質的變化;透鏡成像,從放大到縮小,從倒立到正立,從實像到虛像的轉化關系,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具有不同的性質;彈性體在受外力作用超過彈性限度時發(fā)生永久性形變;豎直上拋物體達到最高位置后,變?yōu)橄蛳碌淖杂陕潴w運動等都是量變引起質變的例證。
此外,通過教學還要使學生逐步認識到:(1)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過程,如人類對光的本性的認識從光的微粒說、波動說、電磁說到光子說,都是通過實踐、分析研究發(fā)展起來的,但認識至今并未完結,仍有待不斷深化。(2)真理的相對性。如物理定律都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科學結論,是客觀真理,但又是相對真理。例如,牛頓第二定律、蓋•呂薩克定律、歐姆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等,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成立,因而是相對真理,但在其適用范圍內均具有絕對性。(3)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如直流電和交流電,它們都可用來發(fā)熱、發(fā)光、作動力,這是它們的共性,但是,電解、電鍍只能使用直流電,變壓器只能使用交流電壓,這又是它們的個性;以及內因和外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踐是檢難真理的唯一標準等觀點。
三、在教物理的同時,必須注意學生個性品質的培養(yǎng)
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也是物理教學的“育人”任務。它與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構成物理教學和諧的統(tǒng)一的整體。個性品質是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態(tài)度,意志,作風,習慣,氣質,性格,精神,等等。
每個物理教師都深刻地認識到對物理有濃厚的興趣是學好物理的一個關鍵,興趣要靠老師培養(yǎng)。教師應該抓住一切時機,引起學生的興趣。平時講解新課時,盡量減少坡度,各個概念力求講清楚,對實驗現(xiàn)象力求分析透徹。通過介紹物理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物理”,促使其萌發(fā)學好物理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并讓學生在知識反饋中得到成功的體驗。這樣就能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物理的前提,也是今后更好地參加社會實踐的基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尤其需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平時嚴格要求學生,作業(yè)要規(guī)范化,字跡要端正,理解概念要透徹。教師要經常不斷地提出要求。當然這些要求應使大部分同學經過努力后都能達到,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
參考文獻:
[1]王思明.物理教學與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邢臺學院學報,1994,(2).
[2]周永志.發(fā)掘物理教材中的哲學素材引導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物理教學探討,2001,(7).
[3]呂述萍,方俊天.在物理教育中的德育.內蒙古石油化工,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