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素質教育辦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要擺脫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建立和完善素質教育的模式。我校1987年開始小學“素質教育和素質管理”辦學模式探索,為基礎教育轉軌提供實驗基地,獲得了初步的體會和階段性成果。
一、走出誤區,尋求希望之路。
校長曾在一次家訪中聽家長傾訴:老師要孩子把生字表上的186個生字每個寫4行36遍,將近5000字,怎能這樣布置家庭作業?這種事例不是個別的,聯想到學校每次校會,站10分鐘就有學生暈倒,畢業班有一半學生戴眼鏡,飯碗放在課桌內發霉變臭也不動手洗一下,這些事例使人們深思:是什么枷鎖束縛了教師手腳?是什么魔力使學生誤入片面發展歧途?答案只有一個,是只管教書不管育人的應試教育,是舊教育觀!
于是,我們請來了有關專家,共商改革方案,組織學習、討論會。老師們歷數片追弊端與危害:使學生成為消極被動地接受信息的“知識容器”,成為分數的奴隸,而素質教育是當今基礎教育發展的大趨勢。認識得到統一,一個以“素質教育與素質管理”為模式的探索歷程開始了。
二、解放空間,擺脫“片追”桎梏。
我們選取三(3)班為試點班,其余兩個班為平行對照班,實驗采勸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方式進行。首先一刀砍掉了超過部分計劃的語數、自習課,開設了三令層次的課程。一是基礎課:思品、語、數、體、音、美等;二是發展課:如中低年級的學習方法訓練課,中高年級的語文自學輔導、數學思維訓練等;三是延伸課:利用活動課時間,組織班校兩級興趣小組,如繪畫、書法、捏泥、剪紙、棋類、器樂、烹飪、科技等。其次是砍掉過重的家庭作業,一二年級禁止布置書面作業,三四年級家庭作業不得超過30分鐘,五六年級不得超過1小時,并嚴格執行時間規定,不準加班加點,不準延長學生在校時間,不準濫訂學習輔導材料,不準增加考試次數,取消期中考試。學生負擔輕下來了,書包也“減肥”了,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得到了極大的解放。
我們推動教師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并進行了“四、三、二”教法研究,四精心是精心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精心制作教具學具;三為主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二教是教學法,教規律。教學程序科學了,效率提高了。一年下來,學生成績呈上升趨勢,及格率100%,優秀率88%,該班參加市小學數學競賽團體冠軍,參加全國作文競賽,獲得一個二等獎,二個三等獎。
學生的時間多了,精力充沛了,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在藝術的海洋里翱游,個體素質和群體素質都得到提高。朱義等8人獲全國書法繪畫競賽銀獎,孫萌等57人獲銅獎,孔穎的美術作品被中國黃河書院收藏,并選送到新加坡參加國際展覽,胡磊獲湖北拾黃鶴杯”少兒電子琴大賽冠軍,全國少兒電子琴大賽二等獎,陳思陽發明的“鋼筆筆尖自動保護器”獲得國家專利,還有諸多小發明:如趙亮的方便撮箕,孫浩的“小小打蛋機”,胡恒杰的“直把火鉗的改進”等,都獲得過市科協青少年發明獎,1995年在宜昌市評選的科技小制作十個一等獎中,我校就占了5件,送到湖北省參評,其中有3件獲得巧手獎,2件獲佳作獎,在區小學生毽球賽、排球賽、籃球賽、乒乓球賽等競賽中,多次獲得第一名。
學校辦起了家長學校,《家長學校教材》人手一冊,定時間、定地點、地內容、定主講人的四定計劃表,也發到了家長的手中,家長學校活動形式多樣:授課式、對話式、家長交流式、共同研討式,講求實效、貼近學生,貼近家長。有的家長聽了課,深受啟發,和孩子訂合同:一個表示不再打麻將,一個愿意改掉懶的壞習慣,還有的家長戒了煙,買了文房四寶和孩子一起練書法。同時,我們還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如參觀戰士營房,打掃軍營,請武警領導作國防知識講座,成立少年軍校,參加德育基地,勞動基地活動,慰問孤寡老人等,讓學生全方位受到熏陶,從而提高綜合素質。
三、切除“病灶”,與應試觀念決裂。
觀念在改變,改革在深化,轉軌的雛形在顯現,但老師們仍有顧慮,教師顧慮的什么呢?一位教師說:這種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素質、發展個性特長的教育好是好,可一到年底,考核我們工作的標準仍是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那一套怎么辦?
市教委了解到問題的癥結之后,立即指出:今后小學畢業考試不排名次,不公布分數,只把成績作為衡量辦學水平的諸多項目之一考查學校。于是一個以素質管理為主攻方向的第二輪實驗方案出臺了。
過去的學生手冊換成了“學生素質報告冊”,家長看了連聲說好,孩子的思想品質,文化知識,身體狀況,能力培養,個性發展等各方面情況一目了然,為他們培養孩子提供了依據。
這是實施素質管理的一個突破口,學校還制定了各年級“學生素質發展目標及考核細則”,并以新生基本素質摸底情況作為參照系,要求教師平時認真觀察填寫“學生素質發展狀況記載冊”,學期結束,進行考核,考核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學生、教師、家長、社會參評相結合,全面衡量學生質量,教師管理圍繞實施素質教育這個中心來進行,根據教職工工作性質不同,我們制定了班主任、教師、后勤人員、管理人員等四個系列的工作人員考核細則,對他們的德、能、勤、績進行考察、記載,量化打分,評比表彰。
考試分數不再是衡量學生質量的唯一標準,也不再是衡量教師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這根“指揮棒”把學生從片面發展引向了全面發展的正確軌道,也把教師工作從片面追求高分數,規范到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標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