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武警特色創新教育模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武警院校要緊緊圍繞任務需求,進行開拓性的構想,對辦學的指導思想、教育模式、管理機制進行調整,以適應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本文著重從武警院校現行教育模式面臨的問題分析入手,適應新時期軍事斗爭需要,構建具有武警特色的創新教育模式,以及目前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創新教育武警教育模式構建
同志指出:“創新也是軍隊進步的靈魂,一支沒有創新能力的軍隊,難以立于不敗之地[1]。”并強調,跨世紀新型軍事人才,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武警院校要緊緊圍繞新時期軍事斗爭對武警院校提出的任務需求,進行開拓性的構想,對辦學的指導思想、教育模式、管理機制進行調整,以適應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一、武警院校現行教育模式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式陳舊,難以適應現代教育發展。武警院校在學科建設、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建設及人才培養等方面,未能根據國際國內安全形勢的變化,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及時進行調整,甚至有些課程十余年一成不變,課程中創新性、實踐性內容及現代高科技知識內容偏少;教學中“滿堂灌”、“一言堂”的現象依然存在,研討式、案例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沒有得到很好地運用,嚴重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難以適應現代教育發展。
(二)院校教育條塊分割,起步晚、規模小、起點低,難以形成優勢。武警院校從八十年代創辦初期,因種種原因盲目辦學,條塊分割,幾乎每個總隊都有一所初級指揮學校,學校規模小,師資力量有限,校與校之間往來很少,教育起點低,起初主要普及中專學歷教育,近年開始普及大專教育,逐步開辦本科教育。碩士研究生學歷教育更是剛剛起步,再加上學校規模受限,教學經驗、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教材建設等方面參差不齊,難以形成優勢。這種“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狀況,一方面不利于學科建設和實施創新教育,另一方面也不利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造成有限的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與新時期軍事斗爭需要對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極不協調。
二、構建具有武警特色的創新教育模式
(一)優化課程結構,突出創新能力培養,構建創新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是實施創新教育、激勵創新精神、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核心。在借鑒外軍的有益做法和地方院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武警院校實際,解放思想,開闊視野,調查研究,充分論證,形成一套具有武警特色的、與培養創造性人才要求相適應的科學的課程、內容體系。一要著眼創新教育,修訂教學計劃。武警院校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本著“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有特長、高素質”的思路,全面修訂教學計劃。新的教學計劃要以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為重點,拓寬本科專業口徑,同一系列各專業基礎課基本打通,專科教育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在課時安排上,加大創新教育的時間比例,增加學員的自習時間,減少總課時;增加實踐教學時間,減少課堂理論講授學時;增加選修課時間,減少必修課學時。在教學實施上,強化“四個不斷線”,即外語學習不斷線,計算機訓練不斷線,人文素質培養不斷線,實踐能力培養不斷線。在組訓方式上,按照“基礎教育相對集中、專業訓練定向分流”的教學模式,加強基礎課,精練專業課。二要突出“四新”,更新教學內容。著眼培養和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突出新技術、新知識、新理論和新裝備教學,依據“理順關系、優化內容、區分層次、突出特色”的原則,對武警現行課程教學大綱進行調整充實,在基礎課中滲透高科技知識,工程技術課中融匯新裝備知識,軍事課中增加新戰法,大幅度改造原有課程,建立起與高技術接軌、與新裝備同步、與新戰法并行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再次,注重質量,加速新一代教材建設。在籌劃教學改革總體方案的同時,要制訂教材建設規劃,把教材建設與重點課程建設緊密結合,編寫教材時注意加大高新技術的含量,及時吸收國內外新理論、新技術成果,分層次、有重點地抓好新一代教材建設,形成學科主干教材、課程教材、教學參考書和多媒體課件等配套齊全的教材體系。
(二)激活教學過程,挖掘內在動力,構建創新教育的“教法”。首先,調整教學重心,激發學員學習興趣,使學員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教育的長遠效益看,有了科學的方法,才能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在教學方法上,由授“魚”到授“漁”的轉變,也就是由教知識到教方法的轉變。結合課堂教學,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強調方法論的教學和能力的訓練,重視培養學員的“求異”思維,有意識地對學員進行創新意識訓練和創新方法教育,強化學員掌握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在教學形式上,由“注入式”、“滿堂灌”到“啟發式”、“學導式”教學方法的轉變。充分發揮教員的主導作用,大力推行啟發式、學導式教學方法,靈活組織教學過程、設置問題情境、制造認知沖突,讓學員自己去探索、追求、發現未知領域,提供給學員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和自我表現的機會。
其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造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師生之間成為雙向參與、雙向溝通和共同受益的教學相長關系。因此,大力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是建立綜合的教學信息系統。根據武警院校的特點,以課程教學為主線,建立教學支撐系統,包括課堂教學課件、網上教學軟件、人機對話自習系統、習題庫、試題庫和電子讀物;以文獻檢索為主線,建立資料存儲系統,包括圖書館館藏書目數據庫、專業文獻數據庫等;以專業訓練為主線,建立綜合模擬訓練系統,包括執勤、“處突”和作戰指揮模擬系統、裝備操作模擬系統等。二是著力提高教學效率。廣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合理調配和組合各種教學資源,使其發揮各自優勢,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三)加強“學法”研究,激發參與意識,構建創新教育的“學法”。我軍院校長期以來形成的“重教輕學”、“重灌輕導”的傾向,嚴重挫傷了學員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致使學習效率低下,學用脫節。因此,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從學法創新入手,創建符合武警院校學員學習特點、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創新能力的學習方法。要堅持漸進式學習方法。因為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靠循序漸進、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形成的,是學員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如分步細訓等;要堅持強化式學習方法。有些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強化學習的時間過程。否則,就難以達成預期的學習效果,如有些基本概念的掌握、外語單詞的記憶,以及技能訓練中技巧的掌握,都需要有一個強化訓練的過程;要堅持研究式學習方法。就是讓學員帶著問題去研究、去討論,以獲得滿意的答案,從而培養學員的研究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打基礎,實現人才培養由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的跨越;要堅持創新式學習方法。學習有法,但無定法,關鍵在于理解。其實質就是鼓勵學員將學到的知識、開發的智能轉化為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關鍵就是通過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增強其學習欲和探究欲,從而提高和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三、構建具有武警特色的創新教育模式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更新觀念,確立創新教育的指導思想。適應適應信息技術革命和網絡時代的要求,更新教育觀念,確立創新教育的指導思想。
1、要強化“基礎教育”質量觀。強化創新教育,培養跨世紀高素質人才,必須樹立“基礎教育”為先的思想觀念,逐步提高培訓起點和層次,全面加強科學文化課教學,使學員真正掌握寬厚、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夯實基礎,增加創新能量,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要求。
2、要強化“超前教育”質量觀。武警院校教育,必須著眼于未來部隊執勤、“處突”和作戰指揮的需要,加強武警教育的前瞻性研究,樹立為明天培養軍事人才的觀念,在教學上真正體現出超前性,使學員成為具有多種素質和長遠發展潛力的軍事人才。
3、要強化“通才教育”質量觀。在實行創新教育過程中,武警院校教育必須適應現代條件下部隊對人才的需求,在突出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注重抓好學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努力造就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新型警官。
(二)優化體制,健全創新教育的運行機制
一是優化院校政治工作體制,為武警部隊新時期軍事斗爭“打得贏、不變質”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鄧小平指出:“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院校政治工作體制直接關系到新時期軍事斗爭“打得贏、不變質”的問題。針對院校思想活躍、教學科研任務繁重的特點,要力避說教模式,重視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員的理想和信念,著重培養敏銳的政治觀察力、鑒別力及創新能力,使大家清醒地認識到政治工作決不是空洞說教的理論,并與教學、科研有機結合起來,為學員的成長進步打牢堅實的基礎。
二是優化領導管理體制,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院校教學科研的效益,確保能夠為部隊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研成果支持。同志說過:“一個學校辦得好不好,要看學校的校長和黨委究竟怎么樣。”這句話實際上主要強調院校科學管理的重要性。領導管理體制是院校整體體制的核心,它決定了院校其它體制的位置。對院校的領導關鍵是實行目標宏觀調控領導,使其根據院校的特點,貼近部隊實際科學設置學科體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內在的活力,為部隊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三是優化學科專業和辦學層次結構,確保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新時期軍事斗爭的需要。學科專業和辦學層次的結構設置受軍事需求因素的根本制約,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要求武警院校培養的人才,必須具有現代科學知識,種類齊全、層次較高、專博相兼的創新型人才,能夠在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以及未來信息戰中,具備履行執勤、處置突發事件和反恐、防衛作戰的基本職能任務的能力。
(三)搞好調控,規劃創新教育的目標設計
第一,要對院校各專業學科的高技術含量和面臨的國際戰略形勢進行宏觀性把握。新時期軍事斗爭是以高技術為基本特征的,而這正是武警部隊在未來軍事斗爭形勢下制約戰斗力提高的瓶頸問題。高技術決非是孤立的高技術,而是全方位、多領域地滲透到各個軍事專業學科領域的高技術,因此,院校教育就要增加各個專業學科的高技術含量,將高科技思維教學滲透到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同時,還要加大國際軍事戰略形勢的分析,明確我們面臨的嚴峻的斗爭形勢,增強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搞好院校創新教育。
第二,要規劃好院校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決定著院校的辦學方向。因此,要適應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在規劃院校的培養目標,設計院校的學科建設、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時,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否則,就不會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就無法快節奏、高強度、高技術的現代高技術戰爭面前具有“打得贏、不變質”的能力。院校教育要貼近部隊不是目的,是前提,重視部隊的長遠發展,突出超前性培養比被動地適應部隊對部隊建設更具有指導意義。院校要“高于部隊、嚴于部隊”,決不是僅指在低層次的軍事體能訓練嚴于部隊,而是培養的人才在建設部隊和適應未來軍事斗爭的素質和能力上要高于部隊,以此抖動部隊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同志1999年4月9日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努力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的講話
2.拉塞克.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S].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