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小學科學課應在實驗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的教學方法是:立足于做,突出實踐性;著重于思,注重啟發性;著眼于疑,強化探索性;著力于放,體現自主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實驗教學創新能力
新課程標準在小學科學課教學目的中提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要求,其實創新潛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開發出來??茖W課應以實驗作為切入點進行探索性的實踐活動,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
一、立足于做,突出實踐性
科學課的學科特點就是實驗教學。而科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發展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所從事的學習活動,其本質就是讓學生“動手做”。因此,實驗應當突出實踐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首先,要拓展實驗的內容,選擇學生生活實踐密不可分的小實驗,或配合課堂教學的系列實驗或補充實驗,或有趣味的和新穎的實驗等。其次,要拓展實驗的空間,所謂拓展空間就是將實驗由課堂向課外、教室向家庭、學校向社會延伸,其形式有課外興趣小組活動,開放實驗室,建立家庭小實驗角等。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由于時間充裕、形式多樣,加上考慮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個性差異,因此更能有針對性地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開放實驗室就是在規定時間將實驗室向有志于開展科學小研究的學生開放,提供相關的實驗器材,放手讓學生開展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活動。這樣,不同層次、不同需要的學生自主發展,并在寬松自如的氛圍中積極自主地進行動手實踐,或許學生創新的火花就在這不知不覺中點燃了。建立家庭小實驗角就是鼓勵一些有條件的學生在家中添置少量的儀器或準備一些實驗的代用器材,開展一些個人感興趣的、自己設計的小實驗,讓這些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實驗、去創新。
二、著重于思,注意啟發性
實驗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有效的實驗啟發性,努力將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或結果去激勵學生思考、分析。小學“科學課”中有許多實驗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和趣味性,不少內容又具有極強的啟發性,如“熱脹冷縮”“淀粉的蹤跡”等,這些實驗本身所呈現的新奇現象會吸引學生去認真觀察和動手實踐,同時也會使學生產生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個實驗都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啟發性,增強實驗的啟發性,對學生感知、理解實驗現象無疑是有幫助的。做的過程伴隨著思維的過程,因此,增強實驗的啟發性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能極大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因此在強化實驗啟發性的同時,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啟發引導、點撥指導,在降低思維難度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也就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著眼于疑,強化探索性
疑問是汲取知識的原動力,有疑惑就有探求,就有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疑置惑營造問題情境,能啟發學生思考,并驅使他們通過實驗等方法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如五年級上冊《影子》時,學生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影子有什么特征?物體和影子有什么關系?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證明,通過實驗,每個實驗小組測出的物體的長度和影子的長度的兩個數據,在匯總后讓學生分析、比較這些數據,從中可以發現所有的影子的長度和物體長度頂點連結圖相似,這時,學生又產生了疑惑這是巧合還是規律?教師繼續鼓勵他們研究。通過實驗、觀察,學生發現是太陽的位置的緣故。這樣為“太陽的位置在斜線的沿長線上”“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中鼓勵學生對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大膽地預測和猜想,因為預測和猜想對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樣是不可缺少的。如牛頓所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
四、著力于放,體現自主性
要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發揮他們在實驗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他們學習的程式化、機械化傾向。給學生足夠的討論思考的時間,以及給他們足夠的實驗操作的時間。讓學生“真刀真槍”地搞科學小研究,“茶館式”的討論等,切不可形式主義走過場。學生在實驗中提出的問題,這說明是其進行深入思考的結果,也許在別人看來沒有問題或不成問題之處提出一些有新意的問題,這就是他們的創新能力的體現。
只有打破常規思維,才能培養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