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機構養老人群心理健康教育困境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養老機構人群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其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做出說明,從教育關注、形式、宣傳、人才等方面闡述當下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提高重視、加大宣傳、人才培養等解決對策。
[關鍵詞]養老機構;心理健康;教育困境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數量不斷增加,養老機構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良好的健康教育利于老人保持樂觀的心態。但是當前此方面的教育工作還存在各種不足,制約著養老機構服務水平的提高。對此,有必要探索出具體的教育方式,解決老年人健康教育困境。
1機構養老人群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
在養老機構中,老年人產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心里失落。對社交不感興趣。引發老年人產生失落感的原因有多種,包括疾病、喪偶、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的轉變等。當老年人性格較為孤僻時,難以對心態自我調整。此時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如果不能有的放矢展開教育,就可能導致產生心理健康問題;②心理孤獨。在養老機構中,老年人和外界交往機會較少,掌握的社會信息量較少,可能使其產生隔絕感。此時,老年人的主要表現為對人冷漠,對事物漠視,甚至產生輕生思想;③心理恐懼。養老機構中的老年群體可能由于身體機能的下降導致自信心不足,過于擔憂自身健康問題,對身體衰老或者疾病產生恐懼。一旦老年人患疾病,就會惴惴不安,產生即將赴死的恐懼感。針對機構養老人群產生的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相關人員應對存在心理健康的老年群體提供關懷,加強心理疏導,及時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其走出心理陰影,愉快度過晚年生活[1]。
2加強機構老人群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據統計,截止到2005年末,我國人口超過60歲的老年群體數量超過1.44億人,占據全球老年人數的1/5,并且預計到達2020年老年人口數量將會到達2.48億;2023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增至2.7億;2050年老齡人口將超過4億,人口的老齡化水平超過30%,成為主要的社會問題。養老機構是大部分人的選擇,隨著養老機構中老年群體數量逐漸增加,部分老年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導,就會導致老年人發生精神抑郁,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態。為提高機構老年群體的晚年生活質量,降低其發生疾病的概率,需要適當對其展開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及時調整心理壓力,保持良好的身體機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2]。
3機構老人群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困境
3.1政府缺乏對老年思想教育關注
近年來,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各種關于精神衛生方面的法規和政策,其中涵蓋大量和機構老人群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細則,為機構對老年群體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政策指導。但是具體針對其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法規、政策法規等還未出臺。由于政府對老年群體思想教育的關注度不足,導致養老機構當中具體工作的推廣受到影響。
3.2忽視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養老機構,對老年人教育形式的單一性是導致老年人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部分老年機構只是將老年人居住環境、身體健康等作為管理重點,忽略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未能和其子女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及時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展開宣傳,增加其子女看望老人次數。對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未能及時疏導其情緒,導致老人產生抑郁和焦慮等心理問題。在實際的教育中只是采用單一的溝通形式,了解老人的生活情況,沒有從其心理出發,從多個層面對其展開心理教育工作[3]。
3.3心理健康宣傳不到位
長期以來,在養老機構中,心理教育工作都未得到重視。實際工作中,關于老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宣傳不足,健康知識難以普及。同時,養老機構專門負責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人才不足,制約著宣傳教育的推廣。養老機構中,對老年群體心理健康知識宣傳不到位,導致老年人心理疾病預防體系不完善,容易產生心理問題[4]。
3.4專業人才缺乏
研究表明,我國當前專門從事心理健康方面教育的人才數量僅為2萬人,并且其中只有20%的人才從事關于應用心理方面的工作。我國老年人群體日益龐大,產生心理疾病的人數逐漸增加,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數量明顯短缺,醫患比例不協調。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僅懂得部分生理知識,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難以及時發現其心理問題。導致老年群體接收到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較少,長期下去導致老年人產生心理疾病[5]。
4解決機構老人群體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對策
4.1提高政府對機構養老人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
為解決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政府方面應發揮社會管理的職責,制定出養老機構的管理體系,并為其提供政策優惠,保障老年群體心理健康教育的條件。政府補貼作為養老機構重要資金來源,只有加大對其財政補貼,才可提高機構各項服務質量。同時政府還應加快速度出臺針對老年群體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與法規,將此項工作納入養老機構的日常服務過程中,促使工作人員積極和老年人展開溝通,重視老年人的心理訴求[6]。政府可為養老機構專門撥發財政補貼,為護理人員提供培訓,提高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此外,政府還應建立養老行業協會,監督養老機構的管理,促使其嚴格按照行業規章,履行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以上方式提高政府機構對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為此項工作奠定政策基礎。
4.2強化對老年群體的思想教育
老年人的思想水平決定著其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思想教育可提高其抵御身體疾病的能力。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應重視其思想教育。例如:可在養老中心打造尊老、愛老的環境風尚,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心理障礙疏導”等心理健康相關教育活動,提高老年人的思想水平,保持樂觀的心態,抵御其心理、身體方面的疾病。強化對機構老年人的思想教育,輔助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的有效性[7]。
4.3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在機構老年群體心理健康的教育方面,應重點關注老年人愛好和興趣,使用有效的護理方法以及先進的設施,對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及時疏導,減輕其心理壓力。在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給予老年人更多關注及重視。在養老機構中,老年人對社會活動的參與程度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相關人員可將此為切入點,在養老機構舉辦豐富、多樣的活動,激發老年人的參與興趣。同時在養老機構為老年人配置多樣化的運動器材,使大多數老年人可參與到各種社會活動當中。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子女與親人的探望因素也是導致老年人產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對此,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養老機構可加強和其子女之間的溝通,使其了解到老年人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態,引導其多來探望。如: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養老機構可借助微信、微博、QQ等信息化平臺,讓老年群體關注心理健康公眾號,在其中定期和心理健康相關的文章,使老年人對自身心理健康情況有所了解[8]。在養老機構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問題也是導致其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部分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病程較長,且難以治愈,這些因素會導致老人產生抑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對此,養老機構在針對患有慢性疾病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可為其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加深其對疾病的了解,緩解其心理壓力。在養老機構中,大部分老年群體為獨居情況,所以機構應不斷豐富老年人的社會活動,及時和老年人家屬展開溝通,舉辦講座講解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多樣化的教育形式,不斷提高其心理素質,提高機構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9]。
4.4落實健康知識宣傳
老年人年齡逐漸增加,其身體機能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針對養老機構老年人產生的各類心理疾病,應積極宣傳心理、生理等健康知識,使老年人對自身身體機能的變化有正確的認識,同時建立起對身體、心理等疾病的防御措施。例如:經調查發現,養老機構中,女性老年人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概率明顯低于男性老人,對此,養老機構應適當增加心理健康服務力度,重點關注男性老人。可為其提供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年齡越高的老年人其生理機能較差,因此,這類老年人的健康問題越多。所以,養老機構可針對這一類老年群體提供“高齡白叟”相關服務,強化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安定享受老年生活。
5培養專業教育人才
只有加大力度培養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人才,才可為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服務。由養老機構專門聘請心理治療醫師以及神經科醫師,為存在心理疾病的老年人進行治療。養老機構還可邀請心理學教授或者講師等,定期為機構老年人提供健康講座服務。此外,還應加大力度培訓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提高其心理健康知識常識,使其在工作過程中更好地為老年群體提供心理疏導和教育服務。通過以上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促使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逐漸專業化,減少老年人患心理疾病的情況。
6構建完善的服務教育體系
養老機構的服務體系是保障老人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在養老機構中,定期對老年人的身體情況進行檢查,使其對自身身體狀態有所了解,減少其心理產生的不必要擔憂;同時還應關注孤寡老年人群體,在節假日由機構工作人員集體向老人送上祝福,及時關心老人心理情況,減輕孤寡老人產生的孤獨之感;為豐富養老機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針對不具備完全自理能力的老人,為其專門設置活動室,并在其中配置健身器材、圖書館等,以便老人進行康復訓練,并滿足其文化需求,轉移其注意力,降低其產生心理問題的概率。通過完善的服務教育體系,為機構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
7借鑒國外服務模式
對于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問題,可借鑒英國社區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提供社區照顧,保障其生活和娛樂需求。英國在老年社區的打造過程中,成立了集管理者、專業教育者、護理者為一體的管理體系。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應具備專業資質,其中包括心理咨詢、物理治療、專業治療、病理管理等相關人員。這些人員可對含有各種類心理問題的老人展開專業的評估及治療。在教育過程中,先對社區老人展開心理檢查,并制定健康檔案。針對不同的病況,制定出治療方案。并提供關懷等,提高老人對生活的幸福感。我國養老機構可借鑒英國教育服務模式,不斷使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偠灾?,機構老年人數量急劇增加,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一旦不能及時解決,不利于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升。對此,政府應加以重視,并出臺專門的法規與政策。養老機構也應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的教育活動,培養專業人才,不斷完善和優化內部的服務體系。此外,還可借鑒國外養老社區的服務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水平,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琳晶,林春盛,鄭麗紅,等.社區居家養老老年人心理健康相關方面的教育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55):291-292.
[2]李勝琴,饒和平,孔慶紅.衢州城鄉社區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素養知識與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4):954-956.
[3]吳吉惠,李陽,劉明月.南充市社區居家養老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8,16(6):85-87+90.
[4]徐建紅.北京市民營養老機構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8.
[5]劉永兵,劉學云,曹晶晶,等.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素養與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2):148-151.
[6]王琳晶,常紅,關立峰,等.社區居家養老老年人心理健康相關方面的教育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55):291-292.
[7]曹江翎.老年人群認知功能縱向變化及其社會經濟差異[D].南京:南京醫科大學,2019.
[8]田建麗.養老機構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24):6087-6090.
[9]李春瑤,孫來龍,臧麗,等.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6291-6292.
作者:曾春艷 黃金 單位: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