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京劇教學在學校教育中傳播路徑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國粹藝術,對我國戲曲藝術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其特點鮮明、程式規范的表演形式也在國際戲曲舞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和喜愛京劇這一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瑰寶,實現京劇藝術的弘揚與傳承,開展京劇表演藝術教學至關重要,其中在學校教育中融入京劇教學內容不失為實現京劇藝術傳承的有效舉措。筆者在參與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優先關注課題(CEIA17070)的過程中,閱讀學習了《中國京劇表演教學研究論綱》一書,通過對我國京劇藝術表演教學的深入了解與研究,進一步認識到京劇藝術傳播的重要性,并由此對京劇教學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播路徑展開探索。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國京劇表演教學研究論綱》,是有關中國京劇教育教學實踐創新人才培養研究的首本著作,被稱為“中央戲劇學院京劇系建立以來第一部教學研究論綱”,書中通過口傳心授、方程式語言和創演研究三個篇章集中展現出京劇表演人才培養教學的思想理念和課程特色。其中口傳心授篇主要介紹口傳心授的教育方法、教學原則及教育內涵等內容,系統性地闡釋了京劇表演專業教育體系;方程式語言篇圍繞著京劇表演程式,詳細敘述了京劇創作方式及規范;創演研究篇對京劇表演專業的教學理念與責任使命進行全面分析探討,并通過經典教學案例分別對導演教學、表演教學、唱腔創作和劇本教學展開深入研究。從理論知識視野和實踐教學操作的整體來看,該書前瞻性、實用性和可行性突出,以技巧、美學、成效三個方面展現出京劇的文化內涵及表演規律,為京劇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清晰的發展方向和路徑。
一、京劇基本概述及重要價值
京劇屬于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悠久的歷史底蘊、生動規范的表演形式、與眾不同的藝術特點以及全球化的影響力,被稱之為“國劇”。通過表演藝人們日積月累的舞臺實踐經驗,京劇藝術在臉譜、唱腔、音樂、表演和文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規范化且格律嚴謹的表演程式,其中舞臺表演行當主要分為生旦凈末丑,同時根據唱法和角色分工不同,又分為武生、老生、青衣、花旦、刀馬旦等,結合唱、念、做、打等四種藝術表現手法,可以打造出一場優秀、完整的京劇藝術表演。相較于現代表演藝術而言,京劇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它對于音樂美、畫面美、意境美的藝術追求,不僅可以帶給觀眾以美的享受,還展現出獨具中華文化特色的審美價值。同時京劇表演藝術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血脈相連,蘊藏著數百年的歷史內涵,是我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藝術領域的重要標簽。因此,助力京劇表演藝術良好發展對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增強人民文化自信而言意義重大。
二、京劇融入學校教育的意義
一方面將京劇教學融入學校教育有助于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隨著現代化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視、電影、短視頻等各種新興媒體對京劇這類傳統戲曲藝術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沖擊,許多年輕人越來越不能理解和欣賞京劇表演藝術,只有通過教育的形式讓京劇走進課堂,才更有利于實現京劇藝術知識的普及與傳承。另一方面,傳統文化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工作組成之一,在學校教育中融入京劇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和陶冶藝術情操,同時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認識與理解,從而充分實現人文素質教育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符合現代化教育發展方向。京劇教學的有效傳播途徑首先,京劇是一項集音樂、舞蹈、美術、文學等多種藝術內涵于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可以在美術、音樂、歷史等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實現京劇專業知識及相關元素的良好融入,例如在歷史課上研究京劇發展歷程,了解不同時期的京劇表演風格,或是在美術課上欣賞京劇臉譜線條和分析京劇角色服飾特點等。從而讓學生對京劇表演藝術產生深刻認識及了解,以激發他們對京劇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其次,通過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京劇文化教育發展,比如在藝術墻上繪制京劇元素圖片吸引學生們的關注;以京劇表演藝術科普講座向學生傳播專業的京劇知識,深化他們對京劇藝術的認知;利用校園廣播站分享京劇音樂,潛移默化地將京劇藝術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最后,在學校構建京劇教育體系和教學環境,形成京劇表演藝術系統性的研究與教學,營造濃厚的京劇藝術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京劇教學活動。同時組織學生現場欣賞的京劇藝術表演,讓他們切實體會京劇表演的藝術魅力,勾起內心對京劇表演的學習探索欲,進而主動進行京劇學習。綜上所述,學校教育是實現京劇教學活動和傳承京劇表演文化的重要途徑,豐富多樣的傳播方式有助于吸引京劇藝術愛好者以及培養更多優秀的京劇表演專業人才,助力我國傳統京劇藝術得到更好地弘揚與發展。《中國京劇表演教學研究論綱》一書專業內容詳實、敘述條理清晰,適合廣大京劇表演工作者參考閱讀,也可以作為京劇表演初學者的教學指南。
作者:姚志強 何依霖 單位:中國戲曲學院繼續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