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師德現狀及評價體系建設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校師德建設和考核評價現狀基礎上,多角度、全方位分析當前高校師德建設和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從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明確師德考核評價標準、規范評價程序、加強制度建設、構建長效機制等方面構建并完善師德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高校師德現狀考核評價體系建設
在2014年教師節座談時講到:師者,人之模范也;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但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教師隊伍規模迅速變大,在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給教師隊伍的管理教育帶來考驗,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別教師價值觀念變形,甚至出現失德、違紀行為。
1高校師德研究現狀
在師德現狀與對策研究方面,部分學者[1-5]從教書育人觀念淡薄、治學作風不嚴謹、舉止行為不規范、奉獻意識淡化、團隊意識差、缺乏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不能妥善處理“義”和“利”的關系等方面分析高校教師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從深化思想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加強師德宣傳、注重典型示范、強化制度建設和職業技能建設、改革教師評價與管理體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在師德考核體系構建方面,部分學者[6-10]從師德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和師德踐行的層次劃分著手,提出從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制度建設,在評價標準、評價手段、評價范圍、評價程序等方面構建全面化、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但目前涉及師德長效機制建設和系統化的師德考核評價體系的相關研究較少。
2高校師德建設和考核評價面臨的問題
2.1師德建設面臨的問題
目前,高校教師師德總體上呈現健康向上的態勢,但近年來受市場經濟和物質追求等影響,師德失范等突出問題也進一步暴露。
(1)重“物質”輕“精神”。部分教師過分追求物質滿足,僅把教育工作看作是一種謀生的手段,過分注重個人經濟利益甚至獲取不當得利,忽視育人教育。
(2)重“業務”輕“教書育人”。高校教師大都熟悉相關行業的先進技術和發展趨勢,部分教師從事著本職工作外的“第二職業”,輕校內教學重校外兼職,有些甚至個人特長發揮失重,不注重本職工作,缺乏敬業精神。
(3)重“功利”輕“誠信”。在職稱評審、年度考核等工作中,教師的業務能力、科研成果等占比較大,導致部分教師過于看重個人利益,在功利面前屈膝投降,學術造假、缺乏誠信,少數功利思想嚴重的教師,只重視業務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缺乏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4)育人觀念淡薄,不為人師表。教師除了“言傳”重在“身教”,對學生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但有些教師只注重課堂自我講授,不管課堂紀律,無教學互動與交流,對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習問題等漠不關心,忘記了最基本的育人職責;有些教師心高氣傲、憤世嫉俗,舉止行為不規范,甚至散布負面言論,發表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觀點,嚴重違背教師職業道德。
2.2師德考核評價面臨的問題
師德評價是依據一定的道德標準,對教師的職業規范做出是非判斷、確定其道德價值的一種實踐活動,在實踐操作中存在不少問題[11]。
(1)師德內涵不明,評價無實際效果。高校教師評價和考核內容集中在德、能、勤、績四個方面,“德”即教師職業道德,居于首位,但因量化困難導致評價不易操作,主要原因是評價者一般習慣于將“德”等同于思想品德或政治素質,如果教師沒出教學事故、政治偏差等大問題,“德”之評價都不至于太差。師德評價也因此失去了本質意義,也沒有體現出以德為先的重要性。
(2)缺乏師德評價細則和標準。《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師德內容進行了宏觀規范和指導,但仍欠缺可操作性強的師德考核指標,高校只能結合實際制定實施細則,若指標設計不全面不科學,可能導致評價結果的說服力和可信度受到一定影響。
(3)評價標準不能滿足個體差異性。部分高校制定的師德評價標準實用性不強、指標單一,評價標準大體相同,沒有分類評價、各有側重,也就不能如實反映師德評價的真實情況,最終造成師德評價仍以教學科研量化業績為主的考核模式。
(4)評價主體的主觀性對評價結果影響較大。大部分高校都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師德評價結果由二級部門黨政聯席會或部門領導主導,甚至出現論資排輩輪流獲獎,導致師德評價流于形式,缺乏公開透明。
(5)評價結果的激勵效果不佳。考核的目的在于激勵教師更好地履行教師工作職責,其結果直接與晉級、聘崗、評優等教師切身利益掛鉤。但實際操作中基本上獎多罰少或只獎不罰,評價結果無反饋,師德評價沒有落到實處,導致評價年年搞、師德師風不見提高的現象。
3健全師德建設的依據和意義
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建設,國家相關部門也出臺了明確的要求,《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首次對高校教師職業責任、道德原則及職業行為提出了明確要求,是高校師德建設的指導性文件;《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并首次針對高校教師劃出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參與和管理者,輔導員的師德師風建設在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是學生德育素質培養的催化劑和健康成長的保證,關系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穩定發展。
4完善師德考核評價體系的對策
4.1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1)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學記》曰“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是培養人才的職業,應充分認識肩負的重任,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
(2)提升業務水平,加強自我修養。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獲取新知識,完善和豐富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反思慎獨,堅持“吾日三省吾身”和“君子獨處而慎行”。
4.2明確評價標準,規范評價程序
(1)制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實施細則。結合高校教師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制定相關實施細則,明確教師職業道德日常行為規范,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自覺性,為師德考核評價確定標準。
(2)實施分類動態考核評價。按照校院兩級縱向分類與不同崗位類別教師橫向分類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師德考核評價,學校制定宏觀考核原則,各二級部門制定符合部門實際的詳細考核指標;師德考核既要看結果也要看動態變化的過程,要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對教師師德進行評判。
(3)評價主體多元化。要避免領導一支筆考核模式,借用多主體評價的方法,采取個人總結、學生測評、同事互評、組織考核等多種形式進行,同時要健全完善學生測評機制。考核結果要存入教師考核檔案。
4.3加強制度建設,構建長效機制
(1)創新師德教育方式方法,明確師德內涵。通過舉行新教師入職師德教育專題培訓、新教師入職宣誓儀式和老教師榮休儀式等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加強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責任意識,切實增強師德教育效果。
(2)加強師德宣傳。充分利用教師節等重大節日契機,通過網站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式,集中宣傳優秀教師的典型事跡,努力營造崇尚師德、爭創師德典型的良好環境,培育重德養德良好風尚。
(3)強化獎懲制度,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完善師德獎勵,將師德表現作為評獎評優、專家推薦、職務晉升和崗位聘用等的首要條件,引導教師提升精神境界;嚴格師德懲處,以“紅七條”為戒,建立健全高校教師違反師德行為的懲處機制,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發揮制度規范約束作用。
(4)強化師德監督,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多方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成立師德師風監督工作組,負責師德師風的抽查研究、檢查評估等工作。建立師德失范行為舉報平臺,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
5結語
師德考核評價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又要制定或選擇合適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評價不是目的而是過程,要能通過考核為教師找到自身發展的缺失,為其提供發展的機會,實現發展的目標。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堅持以師德為先、教學為要、科研為基、發展為本的基本要求,要切實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可見,高等教育及其改革必須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及其考核評價才能真正實現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艷.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出國與就業,2012(2):70-71.
[2]李曉君.新形勢下高校師德建設的初步思考[J].新鄉學院學報,2010,24(4):180-182.
[3]許俊.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現狀及體系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7,10(20):43-44.
[4]郁建民.論師德內涵和高校師德建設[J].合肥學院學報,2007,9(24):121-122.
[5]王文濤.和諧社會道德建設中高校師德建設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3.
[6]劉文.試論高校師德評價體系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2):66-67.
[7]鄭秀明.關于高校師德師風評價體系建設的思考[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3,11(6):100-102.
[8]黃麗貞.加強師德建設必須完善師德評價機制[J].大學教育,2012,3(3):77-79.
[9]陳振儀.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評估的現狀及改進方向[J].陜西教育,2008(8):49-50.
[10]趙江濤.從師德現狀看高校師德評價體系建設[J].鴨綠江,2014(3):359-360.
[11]李志巧.高校師德評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6,6(2):36-39.
作者:張飛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人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