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乒乓球高原訓練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問題的提出
隨著乒乓球運動的不斷普及,各國更加重視,技術水平迅速提高。但乒乓球高原訓練卻一直未引起廣大教練員和科研人員的足夠重視。
在高原進行乒乓球訓練,由于空氣密度小,球體受到的阻力小,故球的飛行速度明顯快于平原,這對乒乓球訓練影響極大,再加上有的地區較為潮濕,球臺的反彈力受到影響,球著臺后顯得快、低、飄。這就加大了運動員處理球的難度和縮短了處理來球所必須的時間。如果不加強對高原空氣密度與乒乓球運動這種特殊聯系的研究,在高原進行乒乓球訓練和比賽就很難達到現代高水平要求寫作論文。
2高原空氣密度對乒乓球訓練的影響
2.1給人體動作帶來的影響
由于高原空氣密度小而導致球的飛行速度明顯加快,從而給運動員的動力定型帶來兩點變化:一是擊球前所必須的準備時間縮短,使正常的擺臂幅度受到限制。要適應這一情況,必須減小手臂和身體部分的擺幅,才能提前完成準備動作,保證良好的身前擊球的位置,二是在用相同力量擊球,球的初速不變的情況下,高原球速在空中飛行時大于平原球速。這樣假設某一力量在平原能夠擊到對方臺底邊上的球,而在高原必定飛出界外。所以要保證命中率就要相應的減輕擊球力量,以縮短打出距離。第一點由于擺臂幅度受到限制,肌纖維初長度不能得到保證,力量就會減小,這就是“高原小動作定型”的基本原理。第二點在同一條件下,要減輕擊球力量,才能防止球出界。所以擊球時要減慢揮臂速度,就必須控制肌纖維的收縮速度,但這恰成了要加強爆發力難以逾越的障礙。我們稱他為“高原輕力量定型”。高原地區的運動員揮臂幅度普遍偏小,顯得拘攣,力量較輕,球質也差,擊球動作也不如平原地區運動員干凈利落、舒展,這正是高原運動員的致命弱點。
當“高原小動作、輕力量定型”牢固的形成后,再到平原比賽時,無論你的手臂和身體各部位爆發力如何好,扣球也難發出大的力量來。
由于擊球力量越大,在高原擊球的初速比平原快的數值越大,打出距離比平原正常打出距離超出的長度也越長,故對力量要求越高的項目影響越大,如對少年和女子影響則相對小,對成年男子影響最大。
2.2球速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肌肉收縮是在神經系統指揮下進行的,而肌肉收縮的快慢和動作幅度的大小又會反過來在神經中樞的相應區域引起對應的興奮強度和持續時間。這樣在高原訓練時,雖然運動員的力量減輕了,但球體在飛行中受到的阻力小從而彌補了由于力量減輕應該出現的球飛行速度的減慢。動作縮小也會因此而不引起人們的重視。但這時生理肌肉收縮系統的中樞興奮狀況卻產生了突出的變化。即:肌肉收縮的中樞區域興奮強度減弱了,興奮的持續時間縮短了,久之,指揮人體運動的各神經中樞區域將長期處在一種相對低而短的興奮強度和持續時間下工作,而形成了一種神經工作的條件反射。這種定型一般與促成其它定型的各專項具體內容聯系非常緊密、固定。故而只要重復這些專項運動,這種神經工作狀況就會自然的發揮其作用。這種條件反射對高原運動員的危害最大,當他們到平原比賽時發覺打不重、打不走時,若保持原有的揮臂幅度和揮臂速度,則達不到高水平的要求,若拉開動作或加快擺速度來加強發力,則勢必使神經興奮的強度和持續的時間大大的超過長期在高原形成的那種條件反射。這種新的神經興奮強度和持續時間又短時期不能與大腦皮質的各區域和肌體和各系統建立有機的、協調的聯系。這種超限的興奮,會使大腦皮質的興奮擴散,導致許多不該興奮的區域也興奮起來,它又會調動那些不該參加某一運動的肌肉參與到某一運動中去,從而破壞了肌肉的協作關系,由于自我對抗,出現動作僵硬、不協調、不準確,甚至整場比賽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