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信息服務業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旨在通過社會調查和文獻研究,界定中國體育信息服務業的內涵,分析其歷史與現狀,探討存在的不足和未來發展潛力,宏觀思考和規劃、設計中國體育信息服務業優化的管理體制和良性的運行機制,以期提高體育信息服務業對發展中國體育事業的貢獻,促進體育信息服務業成為中國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關鍵詞體育信息服務業戰略研究
1對“體育信息服務業”概念的界定
“信息”的概念是不斷發展著的,80年代以前,它主要指圖書、情報等方面的內容。到90年代,面對信息化社會開始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的出現,國際社會把過去稱之為“情報”的“信息”概念適應時代變革,不斷擴展其內涵。“體育信息”同樣經歷了由“體育情報”到“體育信息”的發展過程。
現在的“體育信息”概念可以定義為:應用文字、數據或信號等形式,通過一定的傳遞和處理,來表現各種相互聯系的體育運動現象和規律的特征性內容的總稱。體育信息的基本內容包括:宏觀決策管理信息、群眾體育信息、競技體育信息、體育產業信息以及體育科技信息等多方面信息內容。體育信息的特征表現為:有價值,可傳遞,依附于各種形式的載體,具有可塑性、多元時效性,存在貶值和污染現象。
根據最新出版的《信息工作理論與實踐》[1]對“信息服務業”的界定,我們可以推演出“體育信息服務業”的定義,即:是對體育信息資源進行收集、處理、研究、存儲、傳遞和提供的產業活動,它與“體育信息技術和設備制造業”共同構成“體育信息產業”的內涵。“體育信息服務業”包括“傳統體育信息服務業”和“新興體育信息服務業”兩方面的內容。
“傳統體育信息服務業”包括體育科技情報、圖書、檔案、專利、新聞、出版等的信息服務;“新興體育信息服務業”也稱體育電子服務業,是指以計算機為處理手段的體育信息服務,主要包括體育信息處理、提供(數據庫服務)、軟件、系統集成、體育增值網絡服務和專門服務(如體育咨詢、技術中介、教育培訓等)等。體育信息服務業涵蓋了傳統體育信息服務、咨詢、報道、出版、數據庫服務、計算機信息處理、通信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
歷史上,我國“傳統的體育信息工作”主要由指體育情報信息部門開展的包括體育圖書、情報、咨詢服務、數據庫、網絡建設、聲像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多以傳遞管理和科技信息為主),如今,它與檔案管理、新聞、出版、影視報道和職業教育培訓等一起形成“現代體育信息工作”的內容。
體育信息服務業一方面因“信息”是一切體育工作的基礎而應得到廣泛重視,同時又因其歸屬“產業”種類而被社會或行業賦予其經濟指標要求。
2我國體育信息服務業的機構現狀及其發展歷程
50年代,國家體委在建立體科所和體育學院時,就在其內部建立了情報資料室和圖書館;同時相應省市體科所也建立了情報資料室,當時這些機構的信息工作重點是:學習國外經驗,進行初步的組織系統建設;開展圖書閱覽服務;翻譯國外運動訓練、競賽信息,為我國重點運動項目提供信息資料。另外,《新體育》雜志社、人民體育出版社、《中國體育報》報社、《中國體育》雜志社相繼于50年代成立。這些體現了各級體育管理部門對體育圖書、情報和體育新聞等信息工作的重視。
近80年代,國家體委成立了直屬科研機構——昆明電子信息設備研究所;80年代初,成立了體育科學學會情報學分會;87年,在國家體委科研所情報資料室和聲像室的基礎上,成立了體育信息研究所;80年代中期,國家體委成立了電子信息中心。這體現了我國體育信息工作領域在80年代有所拓展。這一時期,體育信息界更加突出了面向領導的信息研究、咨詢服務;開發體育文獻支持和計算機服務系統;嘗試建立信息工作組織網絡(如田徑網),對全國體育信息工作系統管理進行探索;開始研制開發專用體育電子設備。
90年代,體育情報研究所更名為體育信息研究所,重點開展體育情報追蹤、信息咨詢、軟科學研究服務。該所與各省市體科所信息室相互合作,共同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定的組織網絡體系[2],其中包括體育信息機構和部門44個,職工430多人,圖書267萬冊,編輯出版各種體育報刊雜志100多種。同期,國家體委成立了檔案館;中體產業有限公司成立了運動影視有限公司;在信息研究所聲像部的基礎上,籌備成立體育音像出版社;《中國體育報》等新聞機構不斷改版、擴版,極大地增加了新聞信息報道量,《中國體育報》還開展了160信息臺的體育信息聲訊和網絡服務業務。這些使得體育信息工作更加放開、搞活,拓寬了服務范圍,推進體育信息工作向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同時,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體育外界的網絡公司開始從事體育信息的收集與業務,這表明體育信息已不僅是傳統體育信息機構甚至體育界的事,同時它也成了許多體育外界商業機構努力涉足開發的業務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近50年來,體育界傳統的體育信息工作和體育新聞出版工作是沿著兩條并行的道路各自進行發展的。新聞機構堅持正面宣傳的方針,通過大量的新聞信息報道,努力實現了“真實性、人民性和黨性的統一”,為發展中國體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傳統的體育信息工作則是:根據體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廣泛收集、系統加工整理、深入研究和及時傳遞國內外體育信息,為體育管理與決策、群眾體育、運動訓練與競賽、體育科研與教學,以及體育產業等提供了多種形式和不同層次的信息服務。到了90年代,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使傳統體育信息工作與體育新聞出版工作實現了交叉,體育信息資源的廣泛收集、加工存儲、深入研究與快速傳遞已成為傳統體育信息工作與體育新聞出版工作共同追尋的目標。
3傳統體育信息工作的歷史作用與發展
3.1面向政府開展信息咨詢服務,即:通過編輯內部信息刊物的方式,圍繞國家體委的主要工作內容,為領導決策提供咨詢,為運動隊訓練、參加奧運會、亞運會等重大國際比賽提供信息等工作。體育信息研究領域不斷拓寬,服務水平有所提高。
3.2充實和加強了體育文獻支持和檢索系統。包括各種體育會議論文、學位論文、科研成果檔案、體育專利文獻等特種文獻的圖書館館藏量和年訂購中外期刊數有所提高;文獻檢索系統得到發展,80年代末開始建立的《中外文體育文獻數據庫》等10多個數據庫,增強了我國體育信息界的綜合體育信息檢索服務能力。《體育科技文獻通報》的編輯出版,增大了文獻信息報道量。
在體育網絡建設方面,體育信息研究所于1995年在體育系統內率先連通了因特網,后來,國家體委又投資建立了辦公自動化系統,電子信息服務能力有所增強。尤其是通過連通因特網,中國體育信息界擴大了信息源,提高了信息報道速度,使信息傳播周期由幾個月縮短至幾天,為更好地開展信息服務創造了條件。
3.3編輯、出版公開發行刊物。以《體育科學》、《中國體育科技》等百多種科技期刊,堅持報道我國高水平體育科技成果,及時傳遞世界最新體育科技信息,為促進我國體育科技進步作出了貢獻。
3.4聲像信息服務工作穩定發展。僅信息所近10年來,就拍攝、編制、譯制電影、錄像片342部;收錄國內外重大國際比賽賽事錄像資料7000多小時;向全國體育系統推廣發行體育錄像技術資料3.8余萬小時。
3.5體育情報學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有所發展。近10年中,體育信息界共獲得國家體委體育科技進步獎10多項;自1992年起,體育信息研究所開始舉行兩年一次的體育信息成果報告會;該所還有科研人員8人次、10篇論文參加了兩屆國際體育信息聯合會科學大會。這些研究和學術會議豐富了體育情報學理論內容,促進了體育情報學科的發展。
3.6國際交往與合作有所加強。我國1981年開始加入國際體育信息聯合會,1985年我國代表開始擔任該組織的副主席(亞洲區域)職務和執委職務至今,1991年,在國家體委的領導下,由總局體育信息研究所承辦,在北京成功地組織召開了國際體信聯執委會會議,這些都有力地擴大和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
4目前大力發展體育信息服務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1適應國際體育信息工作發展的需要
從第9屆世界體育信息科學大會獲悉,當今世界,體育信息工作受到廣泛重視,并得到迅速發展,體育信息工作的內容、載體、服務技術發生了許多變化[3],表現為體育信息內容由科技文獻信息拓展到競技體育信息和群眾體育信息,信息載體由文獻書刊和內部資料向電子網絡、新聞報刊、電視載體發展,許多國家在體育信息工作中大量引進了高新科學技術。多媒體技術、光纖電纜和衛星通訊技術使國際體育信息界面臨著一個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中國體育信息工作必須及時適應這種新趨勢。
4.2實施和推進“奧運爭光”、“全民健身”計劃的需要
從近幾屆奧運會金牌名次排列看,世界體育金牌大國的差距在縮小,獲金牌的國家數目在增加,與我國相近水平國家間金牌之爭愈加激烈,因此,及時、快速、準確了解我對手國、競爭選手的情況,掌握各種決策、管理信息和最新技戰術信息顯得至關重要。
國際上,群眾體育開展較好的國家,公民主要通過獲得大量體育娛樂和科學健身方面的信息,有選擇地投入健身活動,以達到實現健康體魄的目的。因此,為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群體工作方針、政策、法規提供國內外相關信息,為科技人員開展群眾體育科學研究提供最新科研成果信息,為大眾百姓提供適時、有效的體育娛樂、健身信息是群體工作對信息部門提出的新的要求。
4.3發展體育產業的需要
在各種商家和用戶間建立快速通暢、便捷的產業開發和商業信息橋梁,可以互通有無,促進產出效益。做好體育信息工作,有助于提高我國體育產業開發效率。
4.4體育信息系統自身改革、發展的需要
經過40多年的建設,中國體育信息研究與服務系統已形成一定基礎。同時也應看到,同國內其他行業和體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體育信息研究和服務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很不適應,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對體育信息服務業概念界定不清,對該項工作未有系統規劃,信息工作手段落后,規模小,效益低;體育信息資源相對不足,且開發利用率低;條塊分割嚴重,部門所有,各自為戰;體育信息市場發育水平低等。這些不僅不利于體育信息研究與服務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體育事業的發展,必須進行優化的系統建設。
5建立面向21世紀的“體育信息服務業”新型管理體制
5.1在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和體育總局的支持下,以總局體育信息研究所為核心,建立“國家網絡化體育信息系統”,完善體育信息采集、整理與網絡體制。
“國家網絡化體育信息系統”是指:在傳統的、行業性的體育信息(文本文獻信息)研究與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在搜集、加工、存儲、檢索、研究、傳遞體育信息和提供體育信息服務的諸環節建立一種新的結構,形成以電子計算機等現代通信技術為基礎、面向全國各類行業、開放性的體育信息系統,目的在于更好地實現信息服務結構網絡化、功能社會化、手段現代化、服務產業化。該系統主要包括全國性體育信息組織系統和技術支持系統兩方面內容。
“組織系統”主要指通過多種方式,將國家體育總局機關、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各事業單位以及全國各省市體委、體育院校、研究所等的體育信息收集和使用部門進行集成和聯合,形成密切聯系、共建共享、相互合作與支持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
“技術支持系統”主要指建立擁有多種體育信息資源的多種綜合性體育信息數據庫,建立體育信息計算機通訊平臺和網絡(含大量體育信息收集、終端),支持體育信息系統收集、整理、存儲、傳輸、研究與服務的正常運作。
5.2在國家體育總局信息所內部優化組合,建立體育發展研究中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體育體制改革日漸深入。在深入發展的體育改革新形勢中,一些重大社會問題不斷涌現,迫切需要一批社會科學、軟科學工作者開展一些針對性的前瞻研究。在總局信息所建立“體育發展研究中心”,旨在以優化的體制和良性的機制,立足世界、面向未來,組織和開展重大體育社會科學、軟科學問題研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研究中國體育發展問題,為發展我國體育事業服務。
5.3在國家體育總局信息所建立“高級體育教育培訓中心”,聯合相關大學和運動管理中心,在體育界和體育愛好者中間,開展體育基本知識、教練、裁判、體育經紀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外語、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的知識或職業培訓。
5.4發揮原有聲像資源優勢,在總局信息所建立“體育音像影視作品出版社”,開發制作、發行體育音像制品,如錄像帶、光盤等。
5.5集約建立體育報刊總社,提高我總局體育新聞出版單位現有人、財、設備的利用效率,實現規模效益。
5.6加快中體產業運動影視公司和總局其他體育影視機構建設,搞好大型賽事電視轉播權無形資產的開發經營。
5.7發展體育中介機構,通過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聯合社會力量,建立體育資產評估、體育標志開發、體育經紀人等多種體育中介機構,承接政府、社會所賦予的中介任務,以其信息溝通、研究評估和內引外聯的作用,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
5.8發展總局電子信息中心為體育電子設備公司,該公司和總局昆明電子設備研究所一起,專攻體育電子設備的研制、經營與銷售。
5.9建立“體育聲訊信息服務中心”,在總局電子信息中心、《中國體育報》等機構電話、信息臺等相關部門的基礎上,聯合相關單位,建立體育聲訊信息服務中心,通過應用聲訊技術,開展體育信息服務。
在條件成熟時,由相關事業、企業、社團機構及社會上有志于參與發展中國體育信息服務業的企業共同參與組建面向全國服務的“體育信息產業集團”,以文本、電子、音像信號等多種媒體共同作用,立體地傳遞體育信息,開展最佳化的體育信息服務,實現體育信息服務業的最大效益。
6參考文獻
1劉昭東,等.信息工作理論與實踐.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9
2張立,等.中國體育信息工作的現狀調查與未來展望.中國體育科技,1993,10
3張立.國際體育信息工作發展新趨勢.中國體育科技,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