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新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需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根本,創設素質教育為背景的高中體育課程。因此,教師需重視創新高中體育教學的教學方法,結合新時期的教學思路進行實踐優化,有利于提高高中體育的教學效率。基于此,文章就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的創新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
現如今高中學生學業壓力的逐步增大,對學生的心理、身體有一定負面影響。特別是高中學生會直接受制于社會、學校以及父母的壓力,導致學生精神始終處于緊繃的狀態。由此可見,需要創新體育教學思路和體育教學方法,開設合理的體育教學課程,使學生能夠融入至課外活動當中,這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積極地作用。同時,如何培養學生的挫折意識,使學生養成較好的勞逸結合習慣,也是現階段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
1.創新高中體育教學課程的意義
1.1強化學生身體機能
受高考的影響,高中學生會長期久坐于教室內,會導致學生的腰椎功能受到影響。由此,為學生開展針對性的體育訓練,開發學生的四肢功能,并在過程中緩解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壓力,有利于減小文化課程的壓力。首先,體育課程能夠緩解學生源于生活、學習、家庭方面的壓力,能結合合理的、科學的壓力舒緩辦法進行壓力釋放,從而減小高中體育教學的負面影響[1]。其次,學生們能通過合理周期的體育訓練進行運動,在過程中感受高中體育課程的魅力,有利于不斷減小學生在文化課堂的壓力。
1.2開發學生智力
體育課程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在合理的體育運動中進行訓練,使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組織、腎臟進行及時的分泌和代謝,排除身體中的毒素物質。同時,通過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使學生的左、右腦得到均衡訓練與開發,能讓學生能在過程中更為科學、全面的認知自我。再者,體育訓練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學生會分析體育訓練的技巧,探討如何在訓練中改善不足之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高中體育教學的教學現狀及問題
2.1體育課程開展方式不全面
某些體育教師認為體育課堂的教學原則是理論教育,導致教師對體育課堂的開展不全面,容易促使體育課程多為自由活動的課程。例如教師僅開放體育器材室,引導學生進行某一項體育運動,導致高中女生大多認為體育課程是休息、放松的課程,使學生不能積極參與至體育實踐中,對體育課程的開展提出了一定挑戰。同時,由于主科教學理論課程的課時不足,進而導致其他科目教師占用體育課程的情況,使學生的身體得不到合理的鍛煉。例如體育課程設定過程中的目標性不強,容易導致體育創新教學不充分,無法落實素質的教育的根本,對高中體育教學提出了一定挑戰。
2.2體育教學創新度不足
由于體育教學的開展模式不新穎,多數教師仍采用1000米、立定跳遠、短跑的模式衡量學生的體育課堂的學習效果,且將這一理念是最為體育教學的唯一評價標準,極其容易使體育教學模式不深入,不能從宏觀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此過程中,某些學生難以達到及格標準,無疑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引發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同時,某些教師沒有關注到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方面的影響,喪失了對體育精神的闡述[2]。例如“體育強國夢”、“奧運精神”等體育思維,教師未對其進行探知與理解,會導致學生喪失正確的體育認知觀,也無法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養成換位思考、合作溝通的意識。
3.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新策略
3.1創建體育教學體系,加深學生對高中體育的理解
教師應從新課改的要求出發,優化高中體育課程內容,并結合必要的體育教學思路和體育教學氛圍創造可靠的體育教學模式,有利于全面創新“體育教學模式”。首先,教師應從學生個人的身體機能、性格特點、心理素養出發,綜合性探討影響學生發展的主要因素,促使高中體育教學更為合理。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學生的體育考試成績,還需要從學生的整體發展進行綜合探討,綜合考慮學生在課堂、課中、課后的接受情況,并在過程中權衡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激發學生的體育意識。其次,教師需要以客觀的思想轉變基本體育教學思路,根據學生的身體特點制定出必要的體育課程內容,為各個學生給予必要的引導和獎勵,有利于不斷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也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身體能力,有利于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養成正確的體育思想。例如教師在介紹相關體育理論中,教師需利用多媒體設備闡述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的關系,結合當前學生的作息習慣、生活習慣展示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學的場景,引導學生在過程中逐步認知到體育運動與人體健康之間的聯系。通過必要的圖示展示,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體育意識,也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其次,教師也應拓展合理、科學的教學體系,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邏輯進行教學探索,結合“多媒體—體育理論—體育實踐”三方面內容開展對應的體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設立相應的教學體系,有利于讓學生及時接受新時期的體育課程模式。再者,教師需要貫徹“生命第一”的理念,要求學生重視培養自己的身體素質,并在過程中發揮自主鍛煉的意識,這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創造了必要的發展條件[3]。
3.2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提升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并在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發展意識,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積極地作用。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從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出發,重視對體育主導作用的培養,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具備良好的抗打擊能力,這對于實踐新課程教學的價值有著積極地作用[4]。由此,教師需擺脫傳統課堂理念的束縛,在體育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讓學生根據教育內容養成較好的體育情感價值觀。例如教師可將奧運運動與體育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理解奧運健兒在賽場中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特征,讓學生能朝著他們不斷努力。就如孫楊個人的奧運精神為例,教師需在課堂中展示出孫楊的十指指紋,并利用視頻展示出孫楊在常規運動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認知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精神所在。同時教師還可將7月21日中孫楊向霍頓所闡述的言論進行闡述,即“你不尊重我可以,但是你必須尊重中國”的話語,讓學生站在孫楊的角度思考國家榮譽與個人榮譽的關系,使學生充分認知到體育強國夢與奧運精神之間的關系。總之,教師需要借助實際案例展示出體育精神的實際發展導向,根據訓練的價值闡述體育項目訓練的實際影響。通過不斷強化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并在過程中養成發展的思維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思想交流,不僅有利于讓學生深化體育情感意識,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確切的學習價值觀,使學生在體育活動的基礎中進行自主訓練。總之,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有利于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提升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明確體育訓練的目標及價值,深化學生的學習意識。
3.3創就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體育價值觀
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互聯網+”的教學模式與體育課程教學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體育教學的弊端,使學生逐步改變對體育運動的認知與理解。通過合理的體育教學,使學生轉變體育訓練意識,有利于加深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例如教師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至體育課堂活動當中,讓學生以自主探索的形式進行體育訓練,使學生在學習與探索中了解體育的實踐意義。例如教師可采用分組教學的形式,將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完成不同的體育學習任務。身體機能較差小組的教學中,教師則需要求學生進行簡易的體育活動即可。由此,教師可引入“兩人三足”的游戲形式,要求這些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高選擇小伙伴,并通過一定強度的體育訓練模式掌握兩人三足走的要點,使學生能夠在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肢體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教師還應當拓展適合學生的體育運動,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觀,積極參與至實際探索過程中,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有著積極地作用。例如可在課堂中講述拳擊、瑜伽、健美操、高爾夫等體育運動的魅力和紀律性,同時結合互聯網展示主各項體育運動的發展形式,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價值觀、體育綜合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再者,教師需要設立必要的體育課堂,要求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意識和體育發展意識,使學生能夠悉知體育運動的規律,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是有利的。例如當某一隊學生出現犯規、態度不積極的情況時,教師就需要對其進行懲罰,引導學生養成知錯能改意識,杜絕不規范體育運動對學生個人成長的危害。總之,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體育能力為目的,并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力,能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額發展意識[5]。
3.4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各個方面的不同支出,并以此落實必要的教學資源內容。由此,教師需注重設立必要的教學模式,并在過程中積極整合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在過程中認知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由此,教師需要根據高中體育教學的教學導向進行綜合探究,結合相應的模式進行教學拓展。例如在長跑訓練(1000米)過程中,則需要根據各個學生的BMI的差異性拓展出必要的評判標準,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情況進行整合匯總,減小學生的在體育考試中的壓力。最后,教師還應重視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結合必要的評判標準進行實踐教學,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階段的培養。4.結束語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體育意識,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開發。
參考文獻:
[1]葉曦之.創新教育理念下高中體育教學方法與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5):14-15.
[2]張齊成.關于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創新的探討[J].神州,2018,(2):205-205.
[3]何定軍.新課改下高中體育創新性教學的策略[J].人生十六七,2018,(5):40-40.
[4]徐璐璐.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大學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的創新[J].求知導刊,2017,(12):135-135.
[5]黃異寧.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8):4-4.
作者:宮福樂 單位: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銀灘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