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中職英語閱讀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基于中職學校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本文闡述任務型教學法的內涵及其理論基礎,論述任務型教學法在中職學校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嘗試提高中職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中職英語;閱讀教學
隨著社會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和升級,中職學校培養出來的技能人才必須符合企業用人要求,這給中職英語教學帶來新的挑戰。任務型教學法在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以加強中職英語閱讀教學,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一、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傳統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以翻譯法為主。大多數中職英語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分析語言知識點的用法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難點,機械化地對學生進行語言知識點訓練。學生只需要認真聽課、勤快做筆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即可。中職英語教師要求學生逐詞逐句地理解閱讀材料,導致學生不懂得通過閱讀材料的通篇結構讀懂整體內容。學生缺乏猜詞句意思的能力,遇到不懂的單詞和詞組就無法閱讀下去。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不僅妨礙了英語閱讀的高效教學,還抑制了學生參與閱讀教學過程的主觀能動性,造成耗時、低效的教學局面。
二、任務型教學法的內涵及其理論依據
1.任務型教學法的內涵。1980年后,許多外語教學研究者對任務型教學法進行大量實踐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得到廣泛肯定和運用。Prabhu首先提出任務型教學法,指出任務型教學法是語言交際教學法的延伸和發展。Nunan認為,任務型教學法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語言能力為主要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任務為中心,將課堂教學的目標真實化、任務化,學生通過英語這一語言載體完成聽、說、讀、寫等學習任務,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具體、具有操作性的任務,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溝通與合作等形式完成任務,達到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堅持以人為本,以內容為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語言學習的環境。PeterSkehan對任務型的語言學習做了深入研究,他闡明了任務的五個要素分別為以表達意義為宗旨、通過語言交際解決任務中的問題、任務與現實生活中的活動要有聯系、完成任務具有重要地位、對活動的評價要以結果為依據。
2.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建構主義是任務型教學的理論依據。馬修斯把課堂學習及課堂教學設計所產生的重要影響統稱為教育中的建構主義。中職英語教師應把語言教學和學習者的語言運用能力結合起來,重點培養學生主動構建自己已有的知識,將掌握的語言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法汲取心理學、社會語言學、二語習得理論等不同領域的理論知識。Wills認為,語言學習具備四個基本條件:一是有真實的語言輸入;二是創設各種語言機會,以供學習者進行語言交際;三是明確各種語言活動,制造使用語言的動機;四是使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語言活動。Krashen辨清了學習概念和習得概念之間的內涵,他指出學習是指通過教學有意識地掌握語言知識,而習得是指通過交際無意識地接觸語言系統而掌握語言知識,人們只有懂得把習得的語言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才是真正的掌握了語言。葛文山認為,任務是指使學生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運用目的語進行分析、抽象、概括、思維、運用,以掌握目的語。因此,目的語是語言習得不可缺少的機制。例如,Iamtired.CanIhavearest?由此可見,這些可理解的輸入和輸出正是中職生在交際過程中所需要的機會。在中職英語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設置明確的任務,引領學生通過對話性互動完成任務,實現語言習得。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閱讀是一種汲取信息、擴大知識面、提高語言技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語言習得途徑。中職英語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閱讀一些簡短的英文材料,如人物、文化、生活等題材的文章、信函、產品說明書。任務是在語言輸入、語言輸出、課堂交際活動中完成的。任務型課堂教學實際上把課堂活動任務化,具體有六個要素:目標、內容、程序、輸入材料、教與學的角色、情景。中職英語教師設計的閱讀任務要具有可操作性,難易合理,與實際生活相關,有利于對學生做出合理評價,能讓他們體驗成功喜悅。然而,學生的完成任務包括交流、合作、互動的過程,經過三個步驟:任務前(pre-task);任務環(taskcycle);任務后(post-task)。許多專家和學者對這一教學法做了大量實踐研究,把任務型教學的三個步驟與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相結合。英語閱讀教學可設計為三個階段:閱讀前階段(pre-reading);閱讀階段(reading);第三階段:(post-reading)。
1.閱讀前階段(pre-reading)。這一階段主要是中職英語教師呈現閱讀任務,它是任務型課堂教學獨有的教學環節。中職英語教師需要創設閱讀情景,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明確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任務和即將達到的結果。信息加工理論指出,在理解新事物的過程中,中職生習慣使用直觀形象思維將新事物與記憶中已有的形象、概念、過去的經歷或背景知識聯系起來。中職生閱讀內容之前,英語教師有必要通過教材的標題、插圖或互聯網資料直接導入相關的背景知識,引導中職生大膽地對閱讀材料的寫作意圖和文章的發展結果進行預測。中職英語教師可以使用靈活有趣、形式多樣的方式向學生引入并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背景知識。例如,通過與內容相關的故事、歌曲、視頻、諺語、警句等方式導入內容;通過設置問題和熱門時事話題等形式導入內容。中職英語教師恰當地導入內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學生熟悉閱讀材料的基礎上,中職英語教師可以通過介紹與閱讀內容相關的知識導出部分生詞,幫助學生掃除閱讀中出現的語言障礙,可以通過閱讀材料中的生詞訓練和提高學生猜詞的能力與技巧。
2.閱讀階段(reading)。這一階段又被稱為任務型閱讀教學中的任務環。英語教師應根據閱讀內容設置任務活動,以指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主動參與閱讀活動。(1)創設適當的情景提出閱讀任務。中職英語教師應創設適當的情景讓學生明白活動目標,讓學生懂得把閱讀材料的感知輸入轉化為深層理解過程。學生自然會主動地參與教師設計的閱讀任務活動。例如,中職英語教師應指導學生懂得利用情景略讀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快速通讀文章,抓住閱讀文章的主要情節、中心思想、文章框架。但是教師要提醒學生有意識地忽略文中的次要內容。中職英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查讀文章。查讀以略讀為基礎,要求學生利用閱讀材料的信息結構迅速地查找某一具體事實或捕捉某些特定的信息和相關的事實或細節。在這一閱讀活動過程中,學生以個人形式或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和交流,通過合作完成指定的閱讀任務。這一過程中,中職英語教師扮演了組織者、指導者、監督者的角色,而學生是閱讀主體。通過完成閱讀任務,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積累學習經驗,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2)重視閱讀任務內容的連貫性。閱讀任務內容具有連貫性,一個完整的閱讀內容通過詞語與詞語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的緊密聯系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重視閱讀任務內容的連貫性,促進學生的英語知識與其他知識的融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因此,中職英語教師應指導學生精讀閱讀任務內容。精讀是指通過對閱讀內容的比較、分析、歸納、推理、演繹、評價等思維方式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通過精讀文章內容,學生可以理清文章的結構、理解句子間的關系和文章內在含義等。因此,重視閱讀任務內容的連貫性有助于改善學生的英語閱讀方法,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3)培養中職生團隊合作精神。在任務型閱讀教學過程中,中職英語教師通過設計閱讀任務,利用各種情景和機會讓學生把團隊合作精神貫穿始終。要使學生明白語言是一種有利于實現溝通的工具,是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實現溝通目的。例如,以一篇關于母親節的文章為例,教師把班上的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把每個小組中的同學進行分工,在互聯網上收集節日的名稱和在不同國家里母親節的不同起源及說法,最后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在班上交流。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每個組員大量閱讀收集的材料,互相溝通、分享,通過任務型閱讀教學中的任務環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3.閱讀后階段(post-reading)。在這一階段,中職英語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鞏固語言知識、閱讀技能,同時也要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做出反饋與多元評價。他們指導學生把所掌握的語言知識和閱讀方法學以致用,對學生存在的不足,中職英語教師要給予他們基礎知識、文化意象和真實環境等方面知識的必要補充,這樣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可見,在英語閱讀課教學中,中職英語教師需要靈活地運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閱讀教學,要把閱讀任務視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地調整教學計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以此達到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任務型教學法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而且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它的目的在于培養中職生的閱讀策略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任務型英語閱讀教學中,中職英語教師堅持以人為本,激發中職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實現中職英語閱讀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Numan,D.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
[2]WillJ.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M].LondonLimited,1996
[3]Krashen,S.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4]Long,M.NativeLanguageandForeignLanguageAcquisition[M]AnnalsoftheNewYorkAcademyofScience,1981
[5]Ellis,R.Understan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04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8]劉潤清.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9]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陳遠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是否適合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1.03
[11]程曉堂.任務的定義和類型[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06
[12]豐玉芳,唐曉巖.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外語與外語學,2004.06
作者:朱慧鋒 單位:東莞市信息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