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翻譯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關鍵詞】醫學
[關鍵詞]醫學,中國傳統;語言學;翻譯;英語
中醫藥學理論深奧,醫學術語內涵豐富,翻譯難度比較大。在此,筆者談幾點對中醫英譯的看法。
1換位思考,力求易于接受
中醫英譯的讀者對象是外國人,所以我們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應該不時地換位思考,站在外國人的角度上,思考所翻譯的譯文是否能看得明白,并能理解和加以運用。18世紀英國翻譯理論家A.F泰特勒(AlexanderFrasterTytle)指出:“好的翻譯是把原作的長處完全移注到另一種語言里,使得譯文語言所屬國家的人們能清晰地領悟、強烈地感受,正像使用原作語言的人們所領悟、所感受的一樣。”怎樣換位思考呢?首先,應考慮譯文語法上是否符合英語表達習慣。漢語和英語各自的表達方法、習慣是不一樣的,在翻譯過程中,要運用英語的思維翻譯中醫,而不是站在漢語的角度上進行翻譯。其次,考慮譯文用詞在忠于原文的基礎上,是否又能符合醫學英語的表達方法。普通英語詞匯在醫學英語中的意義有些會轉變,如“tender”本意為柔嫩的,在醫學英語中常譯為“壓痛”;“plastic”本意為可塑的、塑料的,在醫學英語中常譯為“整形的”;而“labour”由原來的勞動變意為“分娩”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中醫翻譯過程中所要注意的細節[1]。
2突顯文化,力求原汁原味
中醫藥學蘊涵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其特點是從哲學的角度探索生命,將天道、地道和人道完美地結合成一體[2]。在進行中醫英譯時,應盡量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及其內涵,將中醫學中最能體現文化底蘊的部分忠實地譯出,而不是盲目地遷就西醫的概念和文化。如五行學說、陰陽學說這些在西方讀者看來玄而又玄的學說恰好又是最具文化特色的部分。如果將這些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中醫藥學理論生硬地英譯,勢必會中不中、洋不洋,讀者就無法領略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無法領略中醫的真正內涵。因此,中醫英譯者首先應了解并掌握中國文化知識,其重要性與掌握英漢語言、了解英美文化知識一樣[3]。如有的中醫翻譯者將中醫學辨證論治中的“證”,翻譯成“symptomcomplex”,這主要是由于翻譯者缺乏對中醫學本質的理解,比較恰當的譯法是翻譯成“syndrome”[4]。其次,還應講究翻譯技巧,如明確語境,靈活意譯,適當增補,保留原味等[2]。此外,中醫藥學用語往往言簡意賅,不少以文言文形式表達,但在翻譯時卻不能簡單化。如“健脾開胃”僅為4個漢字,我們得把它譯成“invigoratingthespleenandincreasingtheappetite”,共7個英語單詞。
3直接英譯,力求清晰明了
有很大一部分中醫術語和西醫術語是相通的,英譯時可直接將這部分術語翻譯成西醫相對應的術語,這樣易于為掌握西醫的專業人員接受。而具有一般概念的日常用語,如頭、腳、胸、腹、心、肝、血等,可直接分別翻譯成head、foot、chest、abdomen、heart、liver、blood等。在中醫英譯過程中,應該判斷所譯術語是否是中醫獨有。如果不是中醫獨有的術語,就在英語中尋找能與之對應的確切的術語,而后直接翻譯;如果是中醫獨有的,比如“天癸”、“命門”、“刮疹”等詞,就考慮采用音譯為好還是意譯為好。筆者認為,如果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術語,以音譯為好。比如陰陽可以直接譯成YinYang,但要用斜體表示并用英語給予具體的解釋,讀者一看就知道是外來語,而且用拼音譯法簡單易記易寫,有利于中醫的傳播。類似的術語還有“五行”、“氣”、“標本”、“虛實”、“三焦”、“五臟”、“六腑”等,這些都是中醫獨特思維方式的體現。對于涉及古代樸素哲學思想的中醫詞匯,能直譯者,最好直譯。
4意譯傳達,力求形象逼真
某些中醫學專業名詞在英語中沒有直接對等的詞匯,可以通過意譯進行傳達,并與直譯、音譯等融合運用。中醫學中很多詞匯來源于生活感受,構詞的原則大多是取類比象,表層結構較簡練,但溢于字面之外的內涵卻較為豐富。因此,要做到準確翻譯,應擺脫字面句式的束縛,透過表層,探究深層的實質含意。闡析性轉換模式是翻譯中醫理論術語的有效手段。如“辨證施治”這一術語蘊含著深刻的語義信息,意思是:將四診所搜集的臨床資料,運用臟腑、經絡、病因等基礎理論,加以分析、歸納,從而做出診斷和定出治療措施。只有運用意譯方法才能較全面地傳達出術語的實質內容,可譯成:diagnosisandtreatmentbasedonanoverallanalysisofsymptomsandsigns,thecause,natureandlocationoftheillnessandpatient’sphysicalconditionaccordingtothebasictheori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急下存陰”,這一術語指的是治療實熱證的一種療法,其實質內容是:使用具有清熱作用的峻猛的瀉藥,迅速通便瀉熱,清除燥結,以保存津液。可譯成:usingdrasticpurgativestoeliminateheatforthepreservationofbodyfluids[5]。此外,中醫術語語義豐富,一詞多義的現象很常見,因此我們還必須明確語境。在語境中把握詞義,方能做到“信”。而對一些艱深的中醫術語就不必一味“忠”于原文而死譯硬譯。可以采用意譯,根據語境對原文做適當的調整,舍棄某些與原文形式的對等而求得一種功能對等[2]。
5提高素質,力求科學合理
中醫翻譯的好壞取決于譯者的素質。筆者認為,譯者首先應有嚴謹和科學的工作態度。有許多中醫專業術語的詞語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相同的詞語的意思完全不同。如在中醫學中,“更衣”一詞是大便的古稱;“風水”一詞指的是由于風邪侵襲而導致的以水腫為主癥的病證[6]。諸如此類的詞語在中醫學里很多,因此,譯者唯有以嚴謹和科學的工作態度認真對待中醫翻譯,才能將中醫理論知識準確傳達給外國朋友。其次,譯者不僅要具備豐富的中醫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豐富的中國古典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領會并深刻理解中醫論著原文。同時,譯者還得對西醫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有所了解,并較好地掌握醫學英語。最后,譯者還應有較高的英語專業素質。能否將原作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完全、忠實地轉達,與譯者翻譯時所用的語言專業水平是直接相關的。英譯的中醫論著是供使用英語語言的人們閱讀的。如果譯者的英語水平較高,英語基本功扎實,對英語遣詞、造句、語法結構、修辭等有廣泛的知識和熟練的翻譯技巧,所譯出的中醫譯文的語言就會流暢、順達,閱讀者就會清楚、明了地獲得中醫原文所提供的信息。
[參考文獻]
1曹玨,熊學敏.淺談醫學英語翻譯特點[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9,19(9):561.
2何敏.談談如何在翻譯中保留中醫術語的文化色彩[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2004,24(4):3335.
3羅磊.中國文化和中醫英譯[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4,2(4):319320.
4王悅.提升中醫翻譯規范性的思考[J].浙江中醫雜志,2004,39(1):46.
5左連君.不同翻譯手段在中醫文獻翻譯中的辨證施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4):364365.
6劉偉.做好中醫英譯工作之我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22(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