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文教育下醫患關系醫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目前,醫學生接受的是學校教師傳授的知識、技術和價值觀。學校環境塑造了學生,強調專業能力與臨床技巧而忽視人文素質,背離了醫學的目的。具體表現為: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人文教育,致使學生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課程設置中,人文社科課程門類偏少、學時比重偏低;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和熏陶,致使學生缺少對醫學本質的理解及對生命意義的深刻體驗;忽視校園文化建設,缺乏良好的人文環境。
1加強人文教育是實現醫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石
人在實現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還應當注重社會人文知識的學習,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與人文精神。否則,將不可能全面發展。對于醫學生來講,要確定正確的人生目標,實現自己的追求和夢想,就需要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前提下,加強人文素質修養,具備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以此為將來從事工作與實現奮斗目標打下堅實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識基礎。
近年來,我國發生了多起患者或其家屬打砸醫院、毆打甚至殺害醫務人員的惡性事件。2005年10月1日,新華社報道稱:醫患關系緊張主因在醫務人員。其中所說的根本措施———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屬于制度因素,但是良好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醫患之間的溝通是每個醫生能夠做到而未做到的。提高醫務人員人文素質需要從源頭上抓起,從醫學生人文教育抓起。醫學人文教育就是培養醫學生對人性、情誼的感知,讓他們能夠以了解人的整體性、尊重人的尊嚴及追求人的完整性作為基點來解除患者痛苦。唯有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才能使其在將來的醫療實踐中主動關注患者的生存質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關心患者的生活環境,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嚴,發自內心地關心、愛護患者,營造和諧的醫患關系。
3加強人文教育是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
新的醫學模式要求醫學人才培養由培養只懂醫學專業知識的單一型醫生向培養掌握治療、康復、保健等衛生服務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轉化。要求醫學生(醫生)不僅懂得醫學知識,而且掌握社會、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掌握醫學理論和醫療技術,還有對人性的關懷、對他人的同情心等人文情懷;不僅關注疾病,而且關注有思想感情的患者,充滿愛心和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醫學教育必須重視對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使其既有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又有高尚的醫德修養和美的情感,在未來的工作實踐中,實現醫學的最大價值,滿足患者需要。讓醫學科學充滿人文關懷,這才是我們應當遵循的醫學教育理念。
二提高醫學人文教育水平的策略
1發揮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
(1)積極探索醫學人文教育形式
構建與專業教育相適應的醫學人文教育體系,加強醫學人文社科類課程建設,建立開放式醫學人文教育體系。在課程建設中要注重內涵而不是一味地增加課時,要借鑒醫學專業課程改革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特點嘗試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醫學人文課程教學模式,對相關課程進行整合。要將人文教育的內容與專業課程和各個階段的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2)學校應構建合理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將人文課程納入醫學教育體系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應包括3個層面:①以學科構建的人文社科類課程,主要有文學、歷史、哲學、音樂、美術、心理學等。②人文社會科學與醫學交叉產生的邊緣學科課程,主要有醫學哲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醫學史、衛生法學等。③由多學科融合形成的綜合課程,主要有社區衛生保健、醫院管理、人口學、運籌學等。3個層面課程相互聯系,第一層約占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50%~60%,主要是讓醫學生樹立對人、社會、自然和自身的正確態度,樹立科學世界觀,培養道德情操和人文品位。第二層約占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20%~25%,使學生運用人文社會科學理論、方法探討與醫學有關的若干問題,引導其重視生命與健康的價值。第三層約占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10%~15%,融人文素質培養于醫學實踐中,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意味著課堂教學要從工具性轉向人文性,課堂應該是體現人格尊嚴并不斷提升人格尊嚴內涵的地方,是實現人之自由的場所,是學生在認知、交往和審美等活動中豐富自己生命意義的地方。
(3)要根據21世紀對醫學人才的高要求
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做到“三結合”,即師生結合、教學科研結合、課堂與社會實際結合。具體要求是在教學活動中做到師生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在教學內容上結合研究成果,理論聯系實際,同時關注各種與醫學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有關的社會問題,使醫學人文教育的內容既腳踏實地又有前瞻創新性,既探索研究又解決現實問題,克服過去醫學人文教育內容教條化和意識形態化的弊病。
2積極開展醫學人文教育研究要以科學求真的精神
開展醫學人文教育研究。醫學人文教育同醫學教育一樣,有許多問題要研究,如教育的形式與效果、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培養目標要求、在有限的課時內課程如何設置、如何把社會實踐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等,這些都需要我們進行研究以找到其中的規律。
3發揮校園文化的滲透作用
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的獨特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具有物質和精神兩種形態。具體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學校傳統、校風、學風、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定的行為準則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對于醫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主要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產生作用。具體表現在:
(1)校園文化為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人文知識不會被束之高閣,而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生存土壤,從而得到應用與發展。課堂知識與校園文化相通融合,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進而達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
(2)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直接參與到人文活動中來
學校舉辦的藝術活動以及學生社團活動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加深了對人文知識的理解,特別是一些藝術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能力。
4發揮教學醫院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醫院是醫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場所,臨床帶教教師的人文素質直接影響醫學生的人文修養和道德水平。因為臨床教學不是課堂上的理論的教學,而是在病床邊的具有感性、形象等特征的教學,臨床帶教教師的言行舉止對醫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力。近年來,部分教學醫院只重視專業技能培養,沒有把人文教育列入教育計劃,臨床帶教教師忙于醫療工作,無暇顧及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此外,醫生對檢查設備的過度依賴,淡化了醫患接觸,對患者重疾病治療、輕人文關懷,從而損害了醫生隊伍的整體形象,也對醫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教學醫院的管理者要真正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創新和完善管理規定,變制度約束為習慣養成,使制度管理體現高層次人文關懷。其次,醫生作為醫院的核心與支柱,全身心投入工作,醫院管理者應給予其人文關懷。再次,臨床帶教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形象,時刻牢記自己的教師職責,處處體現對患者、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作者:李紅霞單位: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