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科專業中邏輯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邏輯學是我國高校文科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課,它對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對科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來我國高校邏輯教學的狀況令人擔憂。為了充分發揮邏輯的工具性作用,高校應合理設置邏輯課程和內容,提高邏輯教師素質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更新教育觀、積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手段。
【關鍵詞】邏輯教學;工具性;邏輯教學改革
一、我國高校文科專業中邏輯教學面臨的形勢
眾所周知,邏輯學是一門關于思維的學問,它在訓練人們的思維、提高人的素質、培養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普及邏輯知識非常重要。邏輯教學是普及邏輯知識的重要途徑。然而,近年來我國高校的邏輯教學狀況實在令人擔憂。
(一)邏輯課程的開設情況
邏輯學作為一門關于思維的科學,在我國高校的法學、哲學、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等文科專業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已經沒有邏輯學了。即使部分高校的部分專業設有邏輯課,但他們已經把邏輯學由原來的必修課改為了選修課。有些專業雖然把邏輯學作為必修課,但教學學時較以前有所減少。
(二)師資隊伍狀況
如上所述,高校邏輯課程的開設情況不容樂觀。與此同時,邏輯學研究和成果發表也相當難,在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中,有關邏輯方面的課題極少,且科研經費也不高。公開發行的邏輯刊物也少的可憐。在此情況下,原來的部分教師改行轉崗,高校邏輯學的師資隊伍大大縮減。這樣又造成邏輯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后就業難,進而影響到邏輯學專業研究生的生源,最終導致高層次邏輯學教師和研究人員后繼力量不足。
(三)邏輯教學的觀念、內容、方法與素質教育要求不相適應
素質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而邏輯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素質的基礎性學科。隨著人類社會的科技進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發展的整體化,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越來越顯得重要。在這樣的形勢和背景下,我國高校教育已由以往的培養“精英”的應試教育向“以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轉變。近年來,邏輯教學的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結構等方面的實際狀況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惟一傳授者和教育的惟一組織者,應是學習資源的組織者、網上學習的指導者和創新人才的培養者。但是,我國高校目前的教學基本上是在傳統教育觀念的支配下進行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仍然是知識的惟一傳授者和教學的惟一組織者,學生只不過是接受知識的容器。
二、邏輯學的性質及作用
(一)邏輯學的性質
邏輯學是一門研究思維的形式、思維的基本規律及簡單的邏輯方法的科學。它具有基礎性和工具性。在眾多學科中邏輯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因為人們不論從哪種角度研究事物,不管構建什么樣的學科理論,用何種語言表述理論,都要運用到概念、命題和推理,都不能違反邏輯的規律和規則。由此可以看出,任何其他學科都離不開邏輯學。另外,邏輯學在各門具體科學中的應用,不僅推動了這些學科的發展,也產生了許多的新興學科。如分析哲學、相對論和量子論、語言哲學等。由于邏輯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邏輯形式,所以邏輯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科學。在這一點上,它與語法相似,因此,有人稱之為思維的語法。邏輯學的研究對象及其研究特點決定了它是一種工具:它為學習、理解和研究其他科學提供了工具,可以指導人們運用知識去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使人們在日常說話、寫文章中能做到概念準確、判斷恰當、推理符合規則、論證有條理和說服力,還能發現真理、排除謬誤。
(二)邏輯學的作用
邏輯學是一門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的科學。它的基本功能是訓練人們的思維。我們知道,人們不是學了邏輯學后才能思考的,所以,邏輯學的作用不在于教人們思維,而是在于訓練人們的思維。如列寧所言:“邏輯學的有用與否,取決于它對學習的人能給予多少訓練以達到別的目的。學習的人通過邏輯學所獲得的教養,在于訓練思維。”通過邏輯教學,學生不但可以掌握一門學科的知識,還可以自覺運用這些知識來正確表述、論證思想、揭露與駁斥謬誤和詭辯、分析和解決問題。再者,通過邏輯思維訓練,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思維素質和抽象思維能力。邏輯學在培養人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探求新知識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從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到弗蘭西斯·培根的《新工具》都可以看出,邏輯學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思維和科學發現的一種工具。它對于促進科學發展、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如愛因斯坦所評價的:“在近代,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德幾何學中);以及通過
系統的實現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系(在文藝復興時期)。”這主要是因為邏輯學提供的一系列理論、規律、方法,如三段論、三大規律、歸納推理、類比推理、假說等,尤其是類比推理,對于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對科學研究非常重要。“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下轉第76頁)
(上接第74頁)
三、高校文科教育中邏輯教學改革的途徑與方法
(一)根據學生思維特點設置合理的邏輯課程和教學內容
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學生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獨立地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他們的獨特思維特點是:思維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顯著提高,能夠自覺運用理論思維,并且思維的獨創性日益發展。為此高校文科專業應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專業特點有選擇的開設邏輯課程。譬如在低年級開設作為邏輯學基礎的傳統邏輯,以訓練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在此基礎上,高年級可以選開數理邏輯、哲學邏輯、語言邏輯、科學邏輯與科學方法論、歸納邏輯、辯證邏輯等課程。這樣,既符合邏輯教學實際,也適應素質教育需要。
(二)提高邏輯教師的素質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師生雙方共同努力,教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為此邏輯教師的素質是高校邏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社科規劃項目中,應增加邏輯學科的研究課題,加大經費資助力度。高校還應努力改善邏輯教師的工作條件,注重培養后繼人才,不斷補充高素質的邏輯教師和科研人員。
(三)更新教育觀念
目前中國高校教育的定位是素質教育、大眾化教育。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將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和組織教學,學生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注意創造師生交往的機會,創設學生創新的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讓每堂課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自由度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由創造個性。同時,教師要重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的多元化,注重邏輯理論體系的科學性、連貫性和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
(四)突破傳統授課方式的束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邏輯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學科,概念多,規則多,公式多,符號也多,學起來有很大的難度。但邏輯學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實際聯系比較密切,根據這些特點,邏輯教師應注意邏輯理論緊密聯系實際,用生動的實例去進行教學,而不應單純地從概念到概念、從公式到公式、從符號到符號進行推演。如果這樣,就會使邏輯教學拘泥于符號化、形式化,從而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厭惡邏輯學,更不用說激發學生學習邏輯的興趣、培訓學生的邏輯技巧和運用邏輯知識來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鑒于此,邏輯教師可以根據每部分邏輯知識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課堂辯論、案例分析、比較分析、強化記憶、討論啟發、專題講座等。這樣,教學既有趣味性和生動性,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N].人民日報,999-06-7.
王明輝主編.何謂邏輯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005.
愛因斯坦,許良英,范岱年譯.愛因斯坦文集(第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976.
康德.宇宙發展史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