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現狀和研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現狀和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現狀和研究

摘要: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視閾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蘊,是適應于高校教學管理現代化發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信度及效度的應然選擇。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方面存在頂層設計不科學、培養理念偏差、單向度培養方法弊端凸顯以及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應進一步加強名師培養的頂層設計,重塑名師培養的理念,促進培養形式的多元化,從而依托健全的保障機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

2010年,教育部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倡導和要求,逐步在部分高校實施卓越教師人才培養計劃,使名師培養成為各高校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落實全面成才教育目標的主體,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發展、教學管理、團隊協作及學術研究等綜合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是學習資源的發現者、生產者和加工者。”[1]特別是在當前復雜的教育形勢和更高的教育要求之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應具備卓越的學科頂層設計引領能力。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編輯部聯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4年度影響力人物”評選活動,經民主評選推出100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標兵、影響力人物以及影響力提名教師,從評選過程及結果來看,名師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龐大教師群體中的極小部分。因此,為了進一步擴大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影響力,高校應針對人才培育的現實需要,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科學體系,通過人才強校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核心競爭力。

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現實意蘊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是高校依托人才隊伍建設踐行教育深化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徑。在學術人才培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及科研智力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1名師培養適應于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

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需要高端人才的助力,2010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重點對高校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進行了部署和要求,再一次重申了先進人才對于我國教育事業以及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意義。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意見》中也明確地指出:“大力加強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建設,加大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建設力度,完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培訓機制。”[2]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已經具備了基礎政策的支持,名師培養適應于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對于稀缺人才的迫切需求。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培養,能夠有效落實國家相關的人才培養政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師資力量,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水準,從而使國家相關人才培育的政策在高校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落實。

1.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信度及效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可以使教師個體體驗、個體習得、個體評價、個體發展以及個體傳播等方面獲得一定滿足,推動名師接受內化機制、引導自省機制以及實踐強化機制的發展。首先,名師培養可提升教師的個人魅力,包括人格情操、政治素養、道德能力、語言風格以及駕馭教學資源的綜合能力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新時代大學生對于高水平教師的要求。當代大學生多數都是“90后”,這部分大學生是網絡信息時代的掌控者,具有卓越的思維能力和開闊的生活視野。在網絡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教師的文化權威地位被打破,要想得到新一代大學生的尊重、認可甚至是崇拜,就必須重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名師權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可以還原教師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地位,用專業的知識和扎實的教學能力贏得高校大學生的認同,從而開展高效教學,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現實需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迫切需要先進人才的智力支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可以成為學科研究的帶頭人,進一步促進學科的整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學術團隊的建設,并將研究成果再次作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之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凝聚力與吸引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具時代內涵。

1.3名師培養是培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先決條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是培養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教育主體,其在專業方面的能力及水平,決定著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發展的程度。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一批既掌握先進專業知識、良好的教學技術,同時又兼具較高媒介素養、心理學教育素養等綜合能力的教育人才隊伍。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培養,能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使大學生接受高質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感受名師的教育風采,自覺學習名師的道德情操與行為范式,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同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培養,可以在高校上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積極學風的形成。高校教師在通往名師的道路上同樣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努力,這種戒驕戒躁、拼搏進取的學習品質,能夠對于大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大學生受到良好學習風氣的熏陶,形成不斷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通過隱性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高。

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問題分析

從當前來看,我國部分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包括培養計劃頂層設計的不足、培養的理念偏差以及培養形式僵化等問題,正在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深入發展。

2.1培養計劃頂層設計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缺少科學的頂層設計,包括政策引導、培養周期、培養目標以及執行機制等。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總體計劃布局隨意性較大,發展粗放。培養目標較籠統,缺乏針對性,未能形成高校名師的培養特色。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缺少完善的政策扶持,在教師學術創新、教學能力培養方面提供的條件不足,對名師培養的周期、職能、待遇、選拔以及考核等方面缺少明確規定。名師培養未被納入高校整體教育教學管理規劃之中,同時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存在不到位、不落實的問題。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目標主要體現在意識目標層面,缺少具體的實踐性培養目標。沒有突出培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管理意識、知識創新意識等,缺少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自身特殊性的把握和思考。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職業角色意識引導不夠。缺少個性培育目標的設置,主要包括網絡新媒體媒介素養培養目標、心理學理論培養目標、教育專題設計目標以及科研能力培養目標,等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現有目標過分理想化,過于側重于精神層面的塑造以及專業理論的灌輸,缺少對于當前現實社會發展的深層次聯系,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日常教學與生活聯系不夠緊密,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目標的現實性與可行性。

2.2培養理念存在偏差

近些年來,我國高校與社會各領域的合作日益加深,隨著高校圍墻進一步對外打開,來自社會領域的一些功利思想也悄然地滲透到了高校之中。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和領導者過分看重名師效應為高校帶來的聲望、榮譽,并依托名師“品牌”為高校創造經濟利益,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存在一定的功利性。這主要源于高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理念上的偏差。一些高校盡管認識到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重要性,但由于在擴大辦學規模、打造教育文化品牌等方面牽制的精力過多,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方面缺少實質的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存在隨意性、粗放性的弊端,一些學校領導“拍腦袋”決定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火爆一時,最終無法堅持到底而流于形式。

2.3傳統單向度的名師培養方法弊病凸顯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方法缺少創新,教育形式單一僵化,從本質上而言源于傳統單向度人才培養方法的弊端。單向度的名師培養主要表現為教育主管部門單方面對教師提出的培養計劃、培養要求以及所提供的培養資源、方式,缺少來自于教師群體的信息反饋,互動機制不健全,教師不能參與到名師培養的機制制定以及資源配置當中。高校未能結合高校自身的辦學條件、文化定位等綜合信息,開展形式多樣、民主自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活動。目前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短期培訓與長期的繼續教育沒有充分地結合起來,在培養實踐中重復性較強,特別是教學任務緊張的情況下,長期的脫產學習較難實現。部分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學術領域的前沿問題缺少校際間的橫向交流與互動學習,未能結合實際教學與研究項目的模塊進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教師參與實踐學習、掛職鍛煉以及崗位輪換學習的機會較少,不能體現教師參與名師培養的主體能動性,現有實踐教學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對于網絡新媒體教學途徑的應用不夠充分,在名師培養的教育設計、培育宣傳、信息反饋等方面信息化程度較低,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效果。

2.4缺少名師培養的保障機制

首先,缺少必要的經濟保障。近些年來,我國一些高校將經濟投入的中心放在擴大建校規模、引進新興學科以及基礎教學設備的采購等方面,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方面投入的經費比例較小。致使名師培養缺少必要的教育經費支持,不能選送更多的優秀教師外出深造,國內學習尚且擱置,能夠到國外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經驗技術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同時,經費的匱乏也造成了教學器具、教材、設備等物質條件的不充足,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束手束腳,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阻礙。其次,缺少政策激勵保障,一些高校缺少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長效人才培養機制,不注重對于教師的激勵,主要包括物質激勵的匱乏以及對精神激勵的忽視,影響了教師參與名師培養的積極性;最后,缺少科學的監督與考核機制,在教師的職稱評定、業務進修、業績考核等方面,缺少科學的評價與監督體系,評價及監督的主體單一,渠道狹窄,沒有面向社會與網絡進行開放性評價和監督,監管機制的不嚴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效果遭到削減。

2.5名師培養的效能不足

從各高校名師培養的實踐成果來看,效能不足是多數高校名師培養的共性。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布局不均,名師數量隨著高校綜合實力的排名而逐級減少,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學術影響力的名師更是少之又少。目前來看,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效能不足,后勁乏力。名師培養的職業發展路徑定位模糊,一些高校的主管負責人缺少長遠的人才培育眼光,急于實現短期的名師效益,致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培養缺少科學的長遠規劃。一些高校管理者通過制造噱頭走捷徑,依靠人才包裝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冠以多種名師頭銜,然而實際上能夠在科研與教學方面提供卓越成果,形成國際學術影響力的教師十分匱乏。所謂名師成為了一張鍍金名片,而非難能可貴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人力資源。部分高校培養出來的名師仍然缺少綜合駕馭學科知識的能力,信息化素養不足,對于網絡新媒體的了解較少,不能充分把握新一代大學生群體的現實需要,對名師的定位理解存在偏差。同時,一些教師在參與名師培養的動機方面不單純,功利思想較重,高校上下整體一致的健康學術環境沒有營造起來,名師培養的效能亟待提高。

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對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應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重塑名師培養理念,以科學的指導思想為坐標,推動培養方法的多元化發展,加強名師培養保障機制的構建,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動力續航。

3.1優化名師培養的頂層設計

首先,應進一步完善和細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政策規定,教育部門、高校以及教師院隊應形成多方聯動機制,建立理實對接培養框架,共同參與政策的制定、培養計劃的設計,突出教師在名師培養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其次,應明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目標:第一,培養教師敏銳的角色意識。“一名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必須有堅定的政治信仰,要對自身所教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誠教之、篤信之、躬行之’。”[3]應培育教師成為名師角色的精神動力,使教師能夠正確處理科學研究和教書育人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隊伍建設與學科建設的關系中擁有正確的自我角色定位,使教師的教育者、研究者以及信息文化傳播者的角色意識更加鮮明。第二,培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正確的政治信仰和主流意識形態認同。通過培養與引導活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理念與政治方向,加強對于當前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依托的思想性、政治性、革命性、戰斗性于一身的課程,這決定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必須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講者和傳播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培養應始終將正確的政治方向置于培養的重要位置,進一步明確方向性的培養目標。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培養應瞄準系統的知識目標。通過科學的人才培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應具備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專業知識,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教育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此外,通過科學的培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應該進一步深化基礎知識,加強拓展知識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學習內容應該更多包含心理學、信息媒介、倫理學、歷史學、法學、文學以及經濟學等多門學科內容,進一步擴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知識視野,不斷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綜合教育能力。

3.2重塑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理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培養應堅持正確的思想指導,應始終堅持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培養的思想坐標,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教育理論武裝思想,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正確的思想體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過程中,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體基調,始終明確思想主線,確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保持在正確的發展軌道之內。其次,高校的教育者與管理者應摒棄陳舊的人才觀,重塑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理念,消除功利思想,要始終以培育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卓越的國際視野、教學能力、科研本領以及本土化服務能力為工作重心,更多地考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實踐價值,避免過分看重名師培養的經濟和品牌效益。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培養原則,加強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高度重視,將名師培養的具體流程納入到高校整體教學管理的體系中來,認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對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促進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作用和戰略意義,使高校上下全體干部、師生都能夠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高度重視,從而更好地營造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良好環境,加快鍛造一支德才兼備、創新能力強、引領作用突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和學術帶頭人。

3.3推動名師培養形式的多元化發展

多元化的培養方法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實效性的關鍵,因此,應進一步豐富培養的方法,采取多種不同的形式,鞏固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效果。首先,要采取短期培訓與常態化繼續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既要有定期的短期培訓,又要有長期的育人措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中心應結合不同年齡、性別、教齡以及認知基礎的教師進行培訓的針對性設計,適當根據教師的特點與培養需要調整人才培養的周期計劃。在短期培訓的過程中,要廣泛聯合兄弟院校和社會機構等,進行科研骨干和教學骨干力量的交流研修活動,重視校外力量的協同教育作用。要定期選派優秀的教師到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機構進行學習、考察與觀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專業水平;其次,要積極建立以教師本身為代表的名師培養管理團隊,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組織帶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深入社會,在廣闊的社會平臺中尋找教育的資源和教育的靈感。引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高校組織部、人事處、教務處、研究生院、宣傳部等部門負責人應經常牽頭,活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社會實踐教育,在考察社會的過程中,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信息傳遞到社會之中。要統籌組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到偏遠地區體驗生活,支援落后地區的教育事業。組織帶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團隊到紅色文化遺址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學習考察,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對于真實國情的體驗和感悟。同時還可采取掛職鍛煉、輪崗學習的方式,使教師到基層部門進行崗位學習,全面了解高校教育教學各個崗位的功能作用,加深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的思考。豐富名師教育教學的素材,增加教師的閱歷,增長教師的見識,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綜合質量夯實基礎。最后,要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教育渠道,在高校信息化平臺中全面開放教育管理模塊,將最新的名師培養信息與教育資源,通過網絡新媒體傳遞到每一位教師的客戶端,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能夠隨時隨地接受動態化的名師培養。

3.4完善名師培養的保障機制完善的保障機制

是確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為建立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良好基礎,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及高校必須重點進行頂層設計,建立和完善名師培養與管理機制。首先,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經濟保障機制,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人才培養、科研以及教學劃撥必要的資金。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項目單列、單獨申報、單獨評審的優勢,加強在資金分配上的政策傾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培養創造良好的資金條件,滿足名師培養所需的硬件與軟件,包括教材、多媒體設備、電子視頻教程、社會實踐活動資金、宣傳費用等;其次,要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兩方面。物質激勵方面,應重點對于那些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突出,并在考評結果中成績優異的教師進行物質褒獎,形式可包括獎金、獎品發放、助學金以及提高工資待遇等等,為教師的學習解決在經濟上的后顧之憂。在精神激勵方面,要加強對于教師的精神鼓勵和褒獎,樹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先進典型,通過大力表彰、學術交流、外出進修、教研成果評優評獎、社會考察等方式激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學習動力,使教師參與名師培養的競爭意識、學習意識、事業意識、拼搏意識得到激發,增強教師的學術責任感與學習使命感;再次,應構建持續有效的固化銜接機制,要從頂層設計上系統規定名師培養的周期,確定常態化的名師培養課時,設計多責任主體的名師培養接續機制,明確教育部門、高校、社會機構等各責任主體的工作內容及權限,通過內容銜接、責任關聯、內涵微調等方式確保名師培養的常態化。最后,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評價及監督機制,要面向高校內部、網絡新媒體平臺以及社會群眾開辟評價和監督渠道,采取專家意見、同行評議、學生滿意測評、網民評價以及階段匯報等多元化的評價與監督方式,促進評價及監督主體的多元化。“在考核評價方面,不斷弱化學習成績的考核,注重評價學習成效。”[4]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具體實踐活動受到多角度的跟蹤式監督與監管,從而確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的有效性。

3.5優化環境提高名師培養的效能

首先應不斷地優化高校內的學術和人才培養的環境,完善學術民主制度。創造輕松、自由的學習和科研環境,這是確保名師培養效果,形成高質量科研成果的重要條件。良好的學術和人才培養環境能夠形成健康的學風和科研風氣,引導教師消除功利思想,追求卓越的文化成果。高校應積極鼓勵和引導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進行獨創性的教育教學研究。要能夠接受失敗,善于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營造開放創新的人才培育環境,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創造良好的文化交流與學習互動的機會。其次,要重視科研與人才培養管理環境的優化。要對于教師的學習意愿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維護,從以往過于看重科研成果數量的偏見中轉變出來,重視名師的科研以及學習質量,要將名師培養的成果與教師的職級晉升等個人專業發展以及福利待遇結合起來,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避免量化考核減少短平快的浮躁心態,通過微格教學、案例教學以及心理教學等途徑,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引導教師真正潛心向學,成為學術水平過硬、教學能力出眾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具有高度的現實意蘊,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視閾下,名師培養在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方面優勢顯著,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地位,促進高校人才團隊建設的重要舉措。針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應加強名師培養的頂層設計,重塑培養的科學理念,實現培養方法的多元化,進一步健全名師培養的保障機制,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的培養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劉曉穎.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J].中國成人教育,2014:95.

[2]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1-11-14(03).

[3]歐陽光明,岳柏冰.名師培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J].習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6):77.

[4]陳國欽,張璇.基于能力培養的地方高校卓越教師培養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2.

作者:劉秉鑫 單位:上海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金坛市| 乡城县| 青岛市| 平邑县| 隆尧县| 和平区| 洪江市| 灵台县| 三门县| 丰顺县| 万全县| 宾阳县| 汉中市| 成安县| 仙游县| 南乐县| 竹溪县| 黑河市| 天等县| 澄江县| 洱源县| 五常市| 芜湖县| 奉新县| 巩留县| 梁平县| 小金县| 陕西省| 高青县| 大庆市| 石渠县| 罗田县| 肇庆市| 福清市| 荆门市| 万山特区| 休宁县| 仁怀市| 建湖县|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