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分析現(xiàn)代科技中的女性自由困境解脫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分析現(xiàn)代科技中的女性自由困境解脫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分析現(xiàn)代科技中的女性自由困境解脫

摘要:現(xiàn)代科技的極大發(fā)展一方面給女性帶來了空前的自由,另一方面由于女性沉淪在科技中而迷失理性、被環(huán)境束縛而在科技中張揚主客對立,對科技的附魅而忽略其反自然性,從而陷入了物欲的奴役之中。尋求自由困境的超越之路應在傳統(tǒng)文化的根源處修德行善、虛靜和合、“道”運自然。

關(guān)鍵詞:自由;現(xiàn)代科技;女性;傳統(tǒng)文化

現(xiàn)代科技大潮挾沙裹石沖擊著當代女性的生活,在這一波又一波浪潮的帶動下,女性脫離了長期以來的禁錮,獲得了空前的解放。她們感到爽快、刺激并怡然自得。當浪潮過于迅猛,沖毀了做人遮羞的道德底線時,浪潮中的人必將被淹沒沉淪下去。本文通過探究女性在科技浪潮中沉淪的根源,嘗試從傳統(tǒng)文化的視角去尋求解脫的新路徑。將傳統(tǒng)文化的合理因素貫徹于現(xiàn)代科技生活中,使之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得以弘揚,這對于促使女性在科技境遇中提高內(nèi)在素養(yǎng)、重塑其安身立命的人生價值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考量。

一、現(xiàn)代科技中女性的自由困境

(一)勞動中的女性自由困境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在任何社會中,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1]工業(yè)革命使得人們生活更加便利,日新月異的家用電器也把女性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女性有了更多精力和閑暇時間關(guān)注自身以及廣闊的世界。但是很多女性并沒有很好地利用閑暇時間促進自身的獨立和發(fā)展,而是肆意在無意義的休閑享樂之中消磨人生,“由于沒有履行提高人類尊嚴的義務,那些正處于不斷發(fā)展當中的心靈因而就無法強健起來。她們活著的目的只是為了尋歡作樂”[2]5。“女人=活著+享樂”是她們認為理所應當?shù)臓顟B(tài)。這樣的后果就導致女性對機器的依賴,忽視對自身智力和身體的訓練,使女性更難以自立。本應武裝女性,使其更自信面對世界的技術(shù),卻轉(zhuǎn)而變?yōu)閷⑵浣d不前的堡壘。(二)虛擬世界中的女性自由困境人類進入數(shù)字時代以后,便孕育出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人們可以暢所欲言,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在現(xiàn)實世界中受到多重束縛的女性提供了一個解脫的空間。在虛擬世界中女性從容貌、言論到行為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通過聊天工具,女性被簡化為一行行字符、一段段影像,婚外情被催生出來,個人隱私甚至身體某些部位被有意無意公開。由于虛擬世界的懲罰機制還不完善,女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在其中肆無忌憚。她們沉迷于逍遙自在的幻境,迷戀熒幕上的國民老公,對現(xiàn)實中的人和事挑三揀四。她們心游萬仞,忘掉了現(xiàn)實世界的責任和義務;她們分不清真實世界和虛假世界的界限,最終喪失了面對真實世界的能力。在虛假的世界里清醒地沉淪,結(jié)果令人觸目驚心。(三)醫(yī)療技術(shù)中的女性自由困境生物醫(yī)學技術(shù)的革新在很大程度上造福了女性。她們不僅可以利用其診治疾病,也可以有選擇地改變成所謂的“人造”美女,甚至可以鑒別胎兒性別決定他們的生死。這些看似自由的行為,卻使女性陷入無窮盡的困境。外貌協(xié)會的盛行,使女性為了迎合時下畸形的審美觀而去改變自己。她們不滿足于化妝品暫時的修飾,因而出現(xiàn)了古有女媧摶土造人,今有醫(yī)生刮骨削肉重新“整人”的現(xiàn)象。豐胸手術(shù)、奶粉廣告等無形中向人們傳播這樣一種觀念:女人的乳房純粹是為了“美”而存在,是性的誘惑,而不是為了哺乳。所以,古代中國女性的纏足與當代女性的豐胸,一個縮小,一個放大,含義都是一樣的,女人把自己當作了男人“性”的寵物,依附于男性。“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訓早已被拋諸腦后。有些女性為了提高在家族中的地位,扭曲母性,違背道德,為了懷上男孩,想方設(shè)法利用各種資源查出胎兒性別。也許有些女胎還沒有出世就被母親和家庭“自由”地扼殺。“自由而無平等,名義上好聽,結(jié)果卻悲慘可憐。”[3](四)性生活中的女性自由困境“食色,性也”,“食”的需求滿足之后,就會有“色”的追求。性活動的生理快感促使人類對它有著自然的渴望。過去,女性沒有權(quán)力對性說“不”,從而導致女性在性活動中兼具快樂和痛苦。現(xiàn)代技術(shù)使女性在性活動中更加自由、安全、快樂。隨著思想的開放,性行為的隨意性不斷增加,諸多現(xiàn)代技術(shù)也為性行為保駕護航,使一直以來處于弱勢的女性在性上面得到極大的解放,她們可以自由、平等地享受性行為帶來的樂趣與滿足。已經(jīng)實現(xiàn)性自由的女性,很容易在感性沖動的引誘下發(fā)生性行為泛濫,進而失去愛的莊重。性欲和快感本不是單純?yōu)榱藵M足,而是“為了找到一個能夠與自己心靈相通的朋友,找到一個容貌、體態(tài)、性情、舉止、氣質(zhì)、風度等都為自己深愛的情人”[4],收獲的也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快樂,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彼此的認同與交融。當今一些女性卻無后顧之憂似地沉醉在肉欲之中,即便懷孕了,也可以肆意地扼殺小生命于腹中。她們以“躺著”的方式換來“站立”的姿態(tài),為了這種所謂的“站立”,她實際上已使自己墮落到動物的生命層次,淪為一具喪失人格尊嚴、喪失母性神圣的空洞軀殼。一個健全的人“需要身心兩方面的力量”,否則就“會在無盡瘋狂的享樂中或者疲憊的煩惱中失去生命”[2]117。

二、當代女性自由困境的根源

(一)女性的沉淪———理性迷失女性因其理性被遮蔽而沉淪,為了擺脫孤獨、焦慮和責任,她們放棄了自由自主的權(quán)利。她們從對男性的依附中謀求“好處”,諸如逃避受挫折的恐懼、避免作選擇的迷惘、降低經(jīng)濟拮據(jù)的風險,實際上是甘愿放棄了對自我的超越,其存在的最大價值僅限于生產(chǎn)下一代。長此以往,女性是依附男性的弱者的社會意識就會更加被強化。如今,科技的便利被全人類所共享,女性由此擺脫了諸多束縛,理應抓住機遇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但傳統(tǒng)觀念里女性依附家庭的集體無意識像霉菌一樣滋生泛濫在女性思維中。人們?nèi)匀徽J為女性找到一個好丈夫來養(yǎng)活自己是一件體面的事,他們鼓勵女性通過婚姻來尋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從事艱難而冒險的事業(yè)。在這樣的境遇下,女性的理性智慧從小就沒有被健全地開發(fā)出來,而是被灌輸進依附、順從的意識,將精力花在外在容貌上。千百年來“女為悅己者容”的意識依然根深蒂固。這種意識的實質(zhì)是為了迅速實現(xiàn)女性扭曲的人生價值,獲得男性的青睞。當前一些女性貪圖享樂、難耐貧窮,想方設(shè)法利用現(xiàn)代科技來美化自身的姿容,并以此為資本獲取男性的寵愛,滿足自己的物質(zhì)享受,這是千百年來女性依附意識的延續(xù)。如今,女性無論是在政治還是經(jīng)濟地位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而這更多是成為部分女性增加自身擇偶籌碼的亮麗裝潢。在遭受現(xiàn)實的挫折打擊之后,部分女性也會認為回歸家庭是其“明智”的選擇。(二)環(huán)境的束縛———主客對立在充滿緊張和壓抑的封建社會里,男性由于體力上的優(yōu)越樹立起自己的主體性從而視女性為他者。擁有話語權(quán)的男性為了彰顯男權(quán),實現(xiàn)其統(tǒng)治需要,確立起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習俗、制度,創(chuàng)造和書寫了包括女性在內(nèi)的整個中國歷史,例如“三從四德”是束縛漢族女性一生的“緊箍咒”。男性可以有多種休妻的借口,女性卻沒有任何離開丈夫的理由,連丈夫去世了也被要求守節(jié)不嫁。到了近代,中國女性被包括“男性本位的社會性別制度”在內(nèi)的“四座大山”壓迫,從身體到精神都受到禁錮,靈魂被扭曲、腐蝕,人性被壓抑。不可否認,大部分女性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被視為客體,地位極其低下,但那是由有性別偏見的男性杜撰,并被有權(quán)有勢的男性所利用的錯誤思想,本該作為歷史的糟粕摒棄的,卻被異化為客體的女性無形地接受。當現(xiàn)代女性獲得來自男性給予的政治,特別是現(xiàn)代科技帶來前所未有的解放時,那未被矯正、缺失道德的人性因釋放而張狂,從而把一切的壓抑釋放在了物欲之中。女性在隨心所欲地把控、利用現(xiàn)代科技時獲得了滿足感,在享受主體性的同時,卻不知自己陷入了欲壑難填的虛無之中。“女性玩世不恭、放蕩不羈,否定鄙棄理性,活在剎那間,注重瞬時的感官享受,放任情欲,以此來排解男性主導社會對女性人性的壓抑和鉗制,反對科技文明對人的異化。事實上,女性在反抗孤獨苦悶獲得一種解脫的時候又陷入了另一個誤區(qū)。”[5](三)科技的附魅———忽略反自然性利用科學技術(shù)突破自然束縛而實現(xiàn)人的需要。女性在享受科技帶來的諸多便利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對自然的狀態(tài)有所改變甚至是破壞,這是現(xiàn)代技術(shù)本身所具有的一種特性。肖鋒在《中華讀書報》撰文引日本學者中山秀太郎的論述說:“所謂技術(shù),從其出現(xiàn)的那天起,就是反自然的。技術(shù)……只要使自然界發(fā)生某種變化,就要引起自然破壞。因此不會有什么絕對安全的技術(shù)或者無公害的技術(shù)。”[6]我們不能因此而一概否定科技的發(fā)展,因為科技本身對自然的違反并不具有危害性,人唯有在真與善與美分離、價值與事實分離、倫理與實際需要分離的狀況下運用科技才會導致一系列的災難。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金錢的誘惑使得有些唯利是圖之人利用科技來滿足女性消費群體的某些需求;技術(shù)萬能的觀念在缺乏理性、信奉享樂主義的女性群體當中盛行,她們唯科學技術(shù)馬首是瞻,認為只要是高科技就是好的。為了達到自身當下的目的,一些女性不顧一切后果利用新技術(shù),違背自然規(guī)律縱情縱欲,妄想青春永駐,甚至泯滅母性追求反自然的“美麗”。“凡是犧牲真正的品德以圖眼前方便,都只為今世而活,他們不會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2]44如果一個女性利用科技而把生命浪費在感官的愉悅上,可以肯定,這樣的女性是沒有靈魂的,更不是一個完整獨立的人。真正的感官之樂是從靈魂深處生發(fā)出來并由女性自己塑造,而不是由別人來訴說。

三、當代女性修養(yǎng)與自由困境的解脫

一切文明的發(fā)展總離不開其既有的文化傳統(tǒng)。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不是把舊有的一切推倒然后在廢墟上重建,而是以舊有文化傳統(tǒng)作為母體自我發(fā)展演化。在現(xiàn)代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更不能拋棄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合理內(nèi)核。

(一)修德行善

在孔子之前,“君子”主要是指地位較高的男子,是對這些人的尊稱。直到孔子才賦予“君子”道德上的含義,并把君子樹立為理想人格的化身。在傳統(tǒng)社會里,君子既是道德典范又是國家政治掌控者,但由于性別偏見,女性并不是君子人格的承擔者。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tǒng)文化對人的道德行為、價值理念以及人格典范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是包括女性在內(nèi)的所有現(xiàn)代人涵養(yǎng)自身精神生活,尋求安身立命、修養(yǎng)成德的重要源泉。儒家道德學說至宋儒而煥然大明。宋儒以天命之性和氣質(zhì)之性來解釋復雜多變的人性:天地之性是宇宙本體在人身上的體現(xiàn),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根所在,其內(nèi)容是仁義禮智信諸德,這些德性既是人的本性又是宇宙的本體,天命人性相統(tǒng)一;氣質(zhì)之性來源于“氣”,“氣”是一種物質(zhì)性材料,“氣”凝結(jié)成人的形體。人受形體的遮蔽,天地之性不能完全顯現(xiàn),從而產(chǎn)生了物欲。因此人需要做修養(yǎng)的功夫,以變換氣質(zhì),最終回復人的道德本性,從而成就理想人格。女性如果在科技搭建的溫床中增加情欲而犧牲至純至善的美德,那么永遠不會成為一個有道德的本真的人,也不會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回復先天本性以成就理想人格是一個不斷擺脫物欲奴役而獲得精神自由的過程。這一過程始于獨立自主的勤勉修行,終于隨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和樂。傳統(tǒng)社會一直將女性排除在君子人格的修養(yǎng)之外,而女性實則具有同一本性,且有知有識,通過修煉依然能窮理盡性成德,成德之人就是理性的順性之人。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7]139做人就應該順從自己的道德理性去行動,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依附,毫無自我地沉淪。女性應該明白,外在容貌也許能贏得男人一時的心,但只有靠理性支持的美德,才能取得他的敬重和持久的感情。理性是人異于禽獸的天賦能力,正確地激發(fā)并運用理性,將德行建立在知識、智慧上是女性應該追求的姿態(tài)。“女性不受一切事物的束縛,除了明顯的理性外,‘理性對于她們的貢獻是真正的自由’。”[2]154子曰:“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7]137女性骨子里有悲天憫人的慈悲心懷,她們樂于慈善、熱愛和平。曹雪芹說女人是水做的,老子說上善若水,女性和水有著不解的情緣。泰勒斯說水是宇宙的本原,水孕育萬物,乃生命之源,女性孕育胎兒,是生命的載體;水能自我凈化獲得澄明,女性能夠通過分娩脫胎換骨;“水遇物賦形,圓中則圓,方中則方,擁之則止,決之則行。”[8]女性善變,能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求得生存;水處低洼之處不與萬物相爭,女性處低位幾千年無怨無悔;水善以柔克剛,女性的陰柔與男性的陽剛相生相克;水積聚匯成江海,博大包容,成其浩瀚,中國女性在國難當頭之際,不計前嫌,奮勇抗擊,因為“有仁必有勇”。水德呼應女德,凸顯女性的君子品格。在現(xiàn)代科技的照耀下,女性是有潛力在現(xiàn)代科技中確立起獨立自主的自我形象的。君子作為一種理想人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君子中庸”,但“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9]。國家可以治理,官職可以辭掉,白亮得刺眼的刀刃可以踏過,中庸很難做到。中庸盡管難,卻是很可貴的一種智慧。在現(xiàn)代科技的浪潮中,女性應該把握中庸之道,運用現(xiàn)代科技的同時不依賴沉迷、追求過度的享樂,而應利用自由時間提升自己,在勞逸結(jié)合中張弛有度,使中庸的標準與科技隨時調(diào)和,無過無不及,在“執(zhí)中”中讓科技的功用得到更好的發(fā)揮。這里的“執(zhí)中”并不是一分為二的硬性指標,而是智慧的拿捏,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調(diào)整。

(二)和合虛靜

回到傳統(tǒng)視域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主客二分并不是對待男女兩性乃至科技的最佳思維。相反,兩者完美的融合才是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最高智慧。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10]120男為陽,女為陰,男女兩性和合交感,在一團和氣中相互扶持。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11]朱熹解釋曰:“陽而健者成男,則父之道也;陰而順者成女,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氣化二生者也。氣聚成形,則形交氣感,遂以形化,而人物生生,變化無窮矣。自男女而觀之,則男女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極也。”[12]朱熹的這段解釋清楚地說明陽性剛健形成男性之道,陰性柔順形成女性之道,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是由陰陽兩個要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它們同等重要,不存在尊卑差異,更不存在誰應當依附誰,而是各自在能力范圍內(nèi)發(fā)力,共同構(gòu)成一個太極,為人類的發(fā)展作出貢獻。科技并不是男性的專屬,女性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科技中的位置,“知其雄,守其雌”[10]75,合理地運用科技,別妄想主宰它,因為主宰科技反而會被科技攻陷。女性也是得“道”而生的,但在現(xiàn)代科技中與“道”漸行漸遠,幾欲分離。這是因為女性在面對科技時常常自以為是地隨意利用它們,利欲熏心,毀傷先天形體,甚至喪失人性,離開其本然的狀態(tài)。因此女性需要安其性命,靜觀其變,回歸“靜”的狀態(tài)。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歸根曰靜。”[10]39虛靜其心,以靜的姿態(tài)去總攬之,知止、去欲,排除一切蔽障以及不和諧因素,虛懷若谷地使心靈達到極度澄凈的狀態(tài),不動于心地守住內(nèi)心的那份寧靜。靜心之后便能促成無欲,“復靜歸根”,也就是向最初的本性回歸。在不受任何主觀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心與外物沒有間隔,從而體驗到科技造福人類的寧靜至美。心與科技“不將不迎”,即科技不擾我心智,我心不強加于科技,在和諧中忘我。“靜”不是安靜不動,而是讓心靈回復到最初那個純真至善的自我,將人的價值與科技的價值合而為一。

(三)“道”運自然

科技促使女性得以解放、進步,女性離開它幾乎無法生存。在科技革命的沖擊下,許多女性沒能敏感地察覺其中隱含的危險從而審慎地思考自身存在的價值,結(jié)果被逐漸異化,墮落在科技的浪潮中,“道”運自然是拯救異化的途徑之一。人本來應該是生存在“自然狀態(tài)之中”。自然狀態(tài)不是杜絕現(xiàn)代科技給女性帶來的一切,而是在安享人類智慧的同時,內(nèi)心依然留有一塊純潔的圣地,在不斷反思中順其自然地詩意棲居。“乘天地之正”,不執(zhí)著于外在假象的美,安享本真的存在。自由自在,無所待地隨勢而行。這個勢是蘊含“真善美”內(nèi)核的正能量的勢,不是包含“假惡丑”的空洞地趨炎附勢。游蕩在這個世界上不去刻意攀附什么,順從別人而不失掉自己的本性。這是一種對只尋求私欲小我的消解,從而促成道德本真大我的一種整體性回歸。自然中蘊含著無限的規(guī)律,它無為而動,可以在回歸中造福女性,此時“道”和“技”渾然一體。女性在思維中損之又損,返回到自身,“含德之厚,比于赤子”[10]149,這也可以稱之為一種反觀。回到“嬰兒”的狀態(tài),不是說無欲不為,而是像嬰兒的欲合理正當,符合天理。饑則覓食,渴則欲飲,冷則尋衣,困則思睡,毫無刻意痕跡,純粹的自然之態(tài)。科技是促進自然之態(tài)下的便利,而不是滿足膨脹的欲望。人欲并非嬰兒般自然,而是違背道義規(guī)范的私欲。真正的幸福必須是在適當?shù)墓?jié)制中產(chǎn)生的,在渴望得到的路上才會覺得生活充滿意義。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對美的不懈追東西才是合理的。對合理的美的追尋如“夸父逐日”般,整個過程本身是一種美;心廣體胖也是一種美,因為心慈仁厚,外在體態(tài)自然而祥和,即便胖一點也是美的。羅漢是胖的,懷孕的媽媽是胖的,肚里能撐船的人也是“胖”的,他們都不會為了迎合他人而利用科技去改變自身形體,但他們都是極美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0]66,女性就應該遵循自然本真的狀態(tài),散發(fā)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才能在這個人造科技的時代鶴立雞群。不再燈紅酒綠,夜夜笙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一種自然;不再人為地扼殺生命,春種秋收亦是一種自然。自然就在真實的此岸世界中,不人為刻意地去干預。人“化”自自然,最終也要“化”回自然中去。“以物觀物”,用質(zhì)樸的心靈,自然無為地在科技的時代中和諧生活。“德者,得也。”無論是自己爭取還是法律賦予的諸多權(quán)利與自由,女性既然得到了就應珍惜,理解權(quán)利背后的責任和義務,理解“心”的自由比“身”體的自由更接近自由的真諦。德在道那里還是虛無的狀態(tài),謂之玄德,玄德是與道相冥合的德,直接通向“道”,是最本真、最“樸”的狀態(tài),通過德可以向“道”回歸。因此女性應該達到德的境界,那是“人和宇宙本體的合一,也就是同‘道’的境界”[13]。老子說“無以生為”,不過度用心于生,任其自然,便是全德。在全德的境界上便可以長久。長久的秘訣就是不自生,在自然而然中與道共存、合一。總之,回歸自然,女性需要破除固見,拋開物質(zhì)利欲價值觀,重新回到精神深處,順性而為,從而拯救靈魂的失散。讓生命在真善美中自由翱翔,以一種謙卑的姿態(tài)去釋放被矯揉造作而擾亂的心靈。找到傳統(tǒng)文化這一源頭,抓住自然的根脈,重新回到天地自然之性,自然本真的存在應是女性不懈追求的審美境界和終極價值。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0.

[2]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M].王蓁,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3]霍布豪斯.自由主義[M].朱曾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43.

[4]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18.

[5]王澄霞.女性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27.

[6]肖鋒.從技術(shù)的人文定位想到的[N].中華讀書報,1998-05-13(3).

[7]論語[M].楊伯峻,楊逢彬,注譯.長沙:岳麓書社,2000.

[8]佘明哲.超越時空的大智慧[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37.

[9]陳戍國.禮記校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4:416.

[10][三國]王弼.老子道德經(jīng)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1][北宋]周敦頤.周子全書: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78.

[12][北宋]周敦頤.周敦頤集[M].長沙:岳麓書社,2007:6.

[13]蒙培元.心靈超越與境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0

作者:周于愈楊小軍單位:湘潭大學哲學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安岳县| 乌什县| 当涂县| 柞水县| 永康市| 恩平市| 余庆县| 大方县| 西华县| 金昌市| 乌兰察布市| 平阳县| 永福县| 高安市| 松阳县| 高要市| 平遥县| 体育| 阜康市| 大港区| 兴义市| 高清| 嘉禾县| 乡城县| 武汉市| 巴楚县| 南部县| 阳春市| 海盐县| 罗平县| 河西区| 沧州市| 宁城县| 泌阳县| 天柱县| 澄城县| 旌德县| 塔城市| 奇台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