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園林綠化質量監督對策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前在城市園林綠化行業高速發展背景下,給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帶來挑戰,如何提升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監督能力是提高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關鍵。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從監管模式、監督機制、主體責任、高質量監督、創新監管機制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園林綠化;質量監督;監管機制
近年來,隨著城市綠色發展不斷擴大,莆田市實施“綠滿城鄉·美麗家園”園林綠化提升行動,打造“公園城市”。通過莆田市荔枝林帶綠道建設,綠化種植多選用彩化、花化、香化樹種,綠道鋪設多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目前已完成約12km,正在推進綠道互聯互通,閉合串聯中心城區荔枝林帶貫通工程,打造“六綠道閉合圈”,將全市的公共綠地有機串聯起來,逐漸建成一個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具有荔林水鄉特色的城市綠廊運動系統。本文結合本人在莆田市荔枝林帶綠道工程監督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實踐體會,對園林綠化質量監督提出幾點對策建議。
1注重景觀效果,種前種后監管模式
1.1注重種前管控,做好源頭控制
對莆田市荔枝林帶綠道工程的施工現場抽查時發現進場的苗木質量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施工單位為了減少施工成本,采購規格不符合設計要求的苗木,部分苗木良莠不齊,如冠幅偏小、樹冠不完整、土球偏小、有病蟲害、長勢和觀感差,甚至出現砍頭苗等現象。苗木種植后,將嚴重影響園林景觀效果。對不合格的苗木做退苗處理,既增加施工管理成本,又影響施工工期。因此,有必要從采購苗木“源頭”進行控制,實行苗木進場合格率驗收把控機制。加強苗木從苗圃出場、運輸途中、苗木進場前的苗木質量管控,是園林綠化質量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實踐證明,嚴把苗木進苗關、控制好苗木品質是決定園林綠化景觀效果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把質量監督工作往前推,做好源頭控制,達到較好的監督成效。
1.2注重種后管養,提升景觀品質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園林綠化建設中,施工單位往往只重種植而輕管養,造成現場喬灌木樹形差、長勢弱,草坪雜草叢生等現象。莆田綠道建設中有些工程由于非種植季節移植,綠化苗木可能留下修剪不精細、土壤改良不到位、植株半死不活或成活率低等質量缺陷。植物通過種后精細化管養和復壯措施來彌補質量缺陷,達到預期設計的景觀效果,提升景觀品質。園林監督部門督促施工單位從意識上重視“種”和“管”關系,真正貫徹落實“三分種七分管”的重要性,才能保證綠化苗木茁壯生長,盡快提高景觀效果,并持續發揮園林綠化的景觀效益和社會效益。
2注重行業管理,建立完善監督機制
2.1優化完善園林監督規范標準
2012年修訂的CJJ82—2012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和福建省2007年的DBJ13-90—2007城市綠化工程質量驗收規程的驗收標準沒有與時俱進,一些內容已嚴重滯后于園林綠化發展的現實情況[1]。由于園林綠化建設中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涌現、不斷更新,莆田綠道建設中園路鋪設多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園路質量監督標準主控項目透水率和園路厚度抽查抽測頻率等在2012版的規范中找不到相關標準依據,造成有些園林監督工作無據可循、無法可依。另外,各省市間的園林綠化行業標準也沒有統一,部分苗木的專業術語解釋不同,特別是雄安新區園林綠化建設中出現原冠苗等新的專業術語,如苗木的頭徑、干徑、基徑、幾級分枝、骨架苗、假植苗、移栽苗、容器苗、成型率等各種詳解不一,導致各方對術語理解產生分岐,易造成園林綠化施工和管理出現混亂的現象。對比造價部門的苗木信息價和設計單位的苗木表中的苗木規格,各自標準會出現明顯差異現象。有些設計圖紙中苗木規格用胸徑為單位,但苗木交易市場上一般用米徑為單位,行業標準與市場標準不統一。因此,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應盡快優化完善園林監督規范、行業標準,便于統一管理。
2.2建立健全園林監督部門和人員配置
各地級市的園林監督機構配備參差不齊,特別是有些縣區的園林監督管理部門根本沒成立,無法正常開展園林綠化質量監督業務,因此要加強園林綠化質量安全管理,需要科學配置園林監督機構和配齊園林專業監督人員。
3注重流程監控,落實參建單位主體責任
首先參建單位要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要履職到位,各盡其責,達到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的目的。
3.1加強建設單位監督管理
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落實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的通知》,通知要求,建設單位是工程質量第一責任人[2],依法對工程質量承擔全面責任。建設單位負首責,建設單位的工程技術力量相對薄弱,項目負責人可聘請中級職稱以上的工程類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并協助工程質量監督,同時建設單位充分利用監理制度和各方簽訂的合同約定對施工、監理、設計、勘察單位進行加強督促各方建立質量保證體系,確保各方的人員到崗履職。
3.2加大改革監督、監理單位的工作力度
明確監督部門與監理單位各自職責,監督部門應重點檢查監理單位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落實情況,借助監理的平臺做好工程質量控制工作,充分發揮監理單位職能作用和自身的技術優勢,進駐現場,采取旁站、巡視和平行檢驗等形式,監督機構盡量減少對工程實體質量把控[3],以便有更多時間精力對五方責任主體落實情況進行流程監控,更好地完成園林綠化質量監督工作。
4注重高質量監督,推進高質量建設
4.1做深做細日常監督工作
質量監督重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強化質量監督基本職責,要把日常監督工作實實在在地做深做細。在開展日常監督時,一個重要環節是通過多種渠道發現問題,主要包括審閱施工,監理單位內業資料,實地檢查現場施工情況,參加參建單位的周例會、月總結會議等手段,抓實常態化監督。這樣既能從檢查中發現問題,也能找出自己監督的不足之處。現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好整改方案,要求質量監督人員具備高水準的專業素質對所檢查的工程要有細致的了解,對工程質量把控做到防范于未然。
4.2提高監督質量,提高監督效能
實現高質量監督,需要提高監督質量、增強監督效果。突出抓監督重點難點和管平常監督相結合,對施工過程中的重點部位、關鍵工序質量和強制性條文部分質量要十分重視,嚴把質量關,嚴格按國家和省級園林質量監督標準執行。構建日常監督、重點監督、隨機監督、社會監督“四個全覆蓋”的“縱橫”質量監督格局,是高質量監督的重要支撐。推動“四項監督”統籌銜接,完善監督機制,實現提高監督質量,提高監督效能[4]。
5注重高新技術,創新監督機構監管機制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中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質量監督機構要不斷創新監管機制,應用高科技技術,采用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平臺,同步創建莆田“智慧園林”,節約監督成本?!爸腔蹐@林”賦能數字城市、促進市民與自然環境融合,創造良好的景觀、生態效益。
5.1建立“智慧園林”信息化管理平臺
通過莆田“智慧園林”管理平臺對園林綠化工作進行全方位、全過程智慧化管理,監督部門可及時督查實名制在建工程所有項目管理人員到崗履職情況,并要求參建單位各方上傳工程實時進度、質量等有關信息,便于對現場重要部位、關鍵節點、重要隱蔽工程等內容動態監管,使綠化工程質量處于受控狀態,實行對城市園林建設的動態管理,提高城市園林綠化監管的精確度、高效性。同時,莆田綠道建設中應用大數據系統,借助數字化的手段,建立“智慧園林”管理平臺對苗木質量進行全流程精準管控。實施苗木從苗圃到種植、管養的可追溯的全生長周期管理,并實現對苗木質量、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的全方位精準管控,同步構建“數字園林”。相比于傳統園林,莆田“智慧園林”平臺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數字信息化治理手段,更易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監管高效、管理方便等管理目標。
5.2建立健全“互聯網+”工程監管模式
2021年5月15日開始啟動全國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全面推行“互聯網+監管”模式,提高監督效率。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工作中建立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監督執法人員“雙隨機”監管機制,同時隨機組成的監督人員對歷次監督工作質量承擔直接監督責任。實行“雙隨機”工程監管機制后,及時公布監督事項清單,實施陽光監督,規范監督工作。
5.3建立企業信用評價標準
加強對園林綠化施工質量監管和企業信用評價在質量監督上的應用,制定《福建省園林綠化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辦法及評價標準》,建立評價系統[5],使信用評價工作更加科學合理,實施差別化監管,企業信用評價與招投標有直接關系。企業信用評價結果,將成為企業在園林行業發展空間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也就倒逼企業提高自我約束能力,關鍵在平時要嚴把工程質量關,嚴格按合同、按規范做事。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6結語
園林綠化工程是一項民生工程,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園林景觀效果,進一步影響園林綠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著重強調在監督過程中種前管控、種后管養的重要性,創新監督部門監管機制,將高科技手段、高質量理念、高技術應用、高信用管理貫穿園林綠化質量監督全流程。
參考文獻:
[1]陳動.上海市園林綠化工程質量分析與控制途徑的探討[J].上海園林科技,2005(1):58-61.
[2]鄭文英.析建設單位應對工程項目全面負起管理職責[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0(10):69-71.
[3]馬曉斌.談提高園林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水平[J].江蘇工程質量,2018(2):14-15.
[4]胡健康.談城市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監督管理[J].山西建筑,2013,39(6):203-204.
[5]王福興.福建省開展間綠透綠活動的幾點建議[J].福建林業,2020(4):24-25,37.
作者:陳瑞星 單位:莆田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