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態園林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生態園林因其優美、整潔、綠色的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娛樂、運動場所,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感受自然的綠色美;讓遠離自然的城市居民有機會擁抱自然;使長期處于重壓之下的人們舒緩身心;培養兒童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1.2緩解環境污染
生態園林因其綠化面積的增加,綠化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借助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空氣質量,促進城市的能量循環,保護了環境。因此,要想緩解環境污染,必須增加生態園林面積,以此來保護生態環境。
1.3增加經濟效益
與傳統園林設計結構不同,生態園林的綠化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維護,因其本身的植物配置特點,生態園林本身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物鏈和植物的自我調節與修復功能,減少了不必要的維護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
2生態園林設計的必要性
2.1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由于植被的減少,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土地沙化嚴重,農田牧地生產力大幅下降;淡水資源缺乏,水污染嚴重;大氣層遭到破壞,酸雨肆虐。人類的生活生產環境受到極大的威脅。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2.2傳統園林設計的缺陷
為了滿足人們對現代生活的需求,園林設計也出現了新的熱潮。然而,由于一部分人態度不端正,將園林綠化作為城市的裝飾,大肆興辦“樣子工程”,盲目追求多、新,頻繁更換園林植物,盲目引進外來品種,造成原始的生態環境被外來物種破壞。大量的植物移植不當,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傳統園林設計缺乏創新,過于追求外形美觀,忽略了園林設計的根本目的;目前,園林設計對于生態的概念較為模糊,僅在理論和思想上踏步,缺乏先進科學技術支撐。
3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
3.1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的
生態園林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人類營造適合生存的,健康、舒適、美麗的居住環境,因此,在園林設計時,要以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為目的,創造合理的城市生態系統。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根據不同綠地的功能和用途,選擇不同的、具有生態效益的植物進行造景。根據環境的不同需求,選擇多樣化的植物。在工業園區,可利用植物的維持碳氧功能,選擇能吸收有害氣體的樹種;在道路交通要道附近,則利用植物凈化空氣的功能,選擇一些減塵、滯塵的植物;在居民小區等商業繁華地段,可利用植物的降噪功能,選用減噪能力強的植物。進行園林審美設計時,不能單純的局限于園林學本身,設計師應該從宏觀的角度,廣泛利用生態學先進技術,從多學科、多項目、多產業的角度與園林設計的思想相結合,從綜合的角度進行分析,利用各地區多變的特殊小氣候環境,充分遵照植物的生長規律,從實際出發,從改善環境質量的角度出發,因地制宜地設計生態園林植物配置,達到保護環境、改善污染的目的。
3.2多樣、多層的立體設計理念
生態園林設計與傳統園林設計不同,主要重視在園林中利用生物多樣性創建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在此過程中,如果植物種群單一,從外觀上來看,缺乏層次性;從生態角度看,缺乏系統化。生態園林的物種配置采用多樣、多層的立體設計理念,以地帶性植被作為園林植物配置的主體,讓野生植物形成自然綠化帶;從群體上增加園林景觀的類型,以此來保證生物的多樣、生態的多層次。構造較為復雜、穩定的植被群落,可以使植被對資源的利用多樣化、相互補充化,以平衡生態系統。因此,在設計生態園林時,避免使用單一植被,應當設計較為復雜的不同類型植物混交的園林結構,避免山林形成純林或是簡單群落,進而導致蝴蝶效應。
3.3結合當地實際,節省成本
在對生態園林進行植物配置時,需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很多設計人員盲目引進大量外來植物,一方面增加了大量的管理維護費用,另一方面降低了植物的成活率,還有可能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設計師應充分考慮當地的人文歷史、氣候環境、土壤以及功能等多種因素,精心從當地的植物種類中選擇,不僅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而且可以節省大量財力、物力、人力,形成當地特色。
3.4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觀念
生態園林設計的根本目的是滿足城市居民日益發展的物質文化需求,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生活環境的要求。科學的發展觀念需要以人為本,從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為人們的居住和生活營造一個融合生態、景觀、園林為一體的綠化空間,讓遠離自然的人們又一次靠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真正使城市與自然融為一體,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者:馬荔 單位: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