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世銀盾與其紙樣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段丙文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服裝系
1(略)
最為難得的是其中有一張用來制作銀盾的“紙樣”還沒有完成(如圖1所示),一面可以清晰地看到用針扎已經完成的稿樣,而未完成“紙樣”的反面還可以看到鉛筆線稿,清楚地交代了“紙樣”的制作流程.陳家傳承下來的“紙樣”制作方法多樣,概括下來有如下幾類:第一類,也是較為常見的一類,首先將紙熨帖地附著在所拷貝圖形、紋樣的器物上,用煙熏烤,把所拷貝對象的圖形、紋樣清晰拓印下來,然后沿著紋樣的輪廓形用針刺孔,通過刺孔漏灰,再將這些細灰點由點連線,勾勒出來形態.第二類是用剪刀直接剪出輪廓形態,這類紙樣主要是在形態對稱且不復雜時采用.對稱形態“紙樣”刺孔的制作方法是先找好中心對稱軸線,用墨線畫好或拓印好一側的圖形,然后以中心軸線對折起來,以墨繪線為標準,打出針孔線,這樣另一側就針孔線,沒有墨線,而非對稱形態則需要沿著所有輪廓形態刺出針孔線.形態簡單對稱的,只需剪出輪廓形態.并且從陳家傳承下來的“紙樣”實物可以發現,這部分“紙樣”與“剪紙”有很多共同點.其外輪廓形態與“剪紙”的制作工藝一模一樣,采用了相同的制作手法———用剪刀剪,所不同的是,金銀手工藝藝人將這些如“剪紙”一樣的大輪廓形態的“紙樣”要再深加工,刺孔交代形態的細節,是將形態轉印到金銀銅板上的一種“傳移模寫”的手法,而“剪紙”剪出輪廓形態就已經完成其制作過程了,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2銀盾的制作工藝
(1)根據紙樣的形態剪裁好退過火的銀板;(2)將紙樣附著在銀板上,撒上細灰,再小心地取下紙樣;(3)將細灰點連成輪廓形態線,用線鏨將線鏨刻固定下來形態;(4)將平面的輪廓形態鏨刻成浮雕形態,在此期間需要反復退火,不致使銀板過硬,導致敲漏、敲裂;(5)上膠泥(用松香、滑石粉或細灰土、菜油或機油熬制而成,各種材料的比例大致為菜油500g,松香2000g,滑石粉12000g);(6)將制作完成的銀盾板進行酸洗;(7)將制作完成的銀盾板剪形修邊,剪去形態多余的部分并用銼修邊;(8)打磨、拋光;(9)給銀盾安裝底座,底座多用紅木制作而成,或用櫸木、硬雜木染成仿紅木的紫紅色做底座,底座通常根據盾面的造形雕刻與之相匹配的紋樣,以此提升銀盾的品質.
陳氏世家制作銀盾的工藝方法是十分典型的自唐代就已經成熟的漢族金銀制作所使用的捶揲和鏨刻工藝.主體形態采用捶揲工藝,紋樣使用鏨刻工藝制作而成,紋樣鏨刻在器形的四周,器形中間部分根據訂購者所不同的需求鏨刻不同吉祥寓意的文字,所鏨刻的紋樣、文字是以中國傳統吉祥紋樣與祝愿性文字為主體,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愿與祝福,與“祈福禳災”的文化理念是相一致的.所謂捶揲工藝就是利用金銀質地較軟、延展性強的特點,采用反復捶擊的方法,使之延伸展開成片狀.一般將金銀薄片制作成二維浮雕與三維圓雕的器物和紋飾圖案,都是用捶揲工藝.鏨刻工藝則是操作者懸臂使用錘子通過敲打各種各樣的鏨子的工藝方法,操作時,一手拿鏨子,一手拿錘子,用鏨子在素坯上走形,用錘子敲打鏨子鏨刻出各種各樣的花紋圖案.鏨刻工藝十分復雜,工具有幾百種之多,根據需要隨時制作出不同形狀的鏨頭或鏨刀.一類鏨頭不鋒利,鏨刻較圓潤的紋樣,不致把較薄的金銀片刻裂,用肉眼就能觀察到鏨刻的痕跡,由一段段的短線組成.另一類鏨頭鋒利如鑿子,直接在金屬表面刻出線來.捶揲工藝主要用來制作器物的基本形體,鏨刻工藝多用來制作器物表面的裝飾紋樣,在制作器物表面裝飾紋樣時兩者還可以相結合使用.鏨刻與捶揲工藝不僅僅是一種成形的加工工藝,同時它也是器形的裝飾工藝手法,將捶揲工藝、鏨刻工藝完美的結合,它能夠將器形及器物的裝飾紋樣制作的十分逼真寫實,將整體的形和局部的形都刻畫的栩栩如生,線條流暢,富有韻味,使器物表面產生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
3銀盾紙樣及銀盾的器形與紋樣
從陳家傳承下來的11幅銀盾紙樣及兩件銀盾實物的形態來看,主體器形主要為矩形、圓形或菱形.其器形與唐代作為禮品的銅鏡如出一轍,有相同的禮品功能,器形的外輪廓形態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材料、制作工藝方法及紋樣.通過對器形的分析來看,銀盾作為一種民間饋贈禮品的形式,且由于白銀材料特有的價值銀盾作為饋贈禮品決定了它只是少數具有一定經濟實力人群所使用.鏨刻在銀盾上的紋樣主要為人物、動物、花卉植物、文字符號等,如“龍鳳呈祥”、“劉海戲金蟾”、“喜上眉梢”、“福祿壽喜”、“松鶴百年”等吉祥紋樣.以“劉海戲金蟾”為例(圖2所示),劉海是一個歡天喜地的胖小子形象,穿著典型漢族傳統民族服裝,雙手各舞動一串金錢,正向一只仰視的三足金蟾拋去.劉海被視為能給人間帶來財富、子嗣的吉祥神.“劉海戲金蟾”,預兆生活越過越富有,越過越美滿.集吉祥之大全,充滿著喜慶的氣氛.有祈財求吉之意,寓意財源興旺,生活幸福美好.傳統吉祥紋樣巧妙地將這些紋樣以神話傳說、宗教故事為題材,通過比喻、象征、諧音、一語雙關等手法,創造出具有美好、吉祥寓意的圖形紋飾.民間大眾之所以喜歡這些吉祥美好寓意的紋樣,在于它具有趨利避害的求吉心理作用,這些紋樣承載了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且這些吉祥美好寓意的紋樣能夠慰藉人們內心的精神需求,疏導人們的情緒,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愿望,它帶給人們生活的希望.當這種愿望成為人們共同的意愿時便被人們約定俗成并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時,它便形成了民風、民俗,原初的寓意往往被消減,甚至消失.并且在不同的民俗文化圈,演繹成了不同的形象.
4銀盾紙樣及銀盾的作用和價值
紙樣的主要功能就是“傳移模寫”圖式與紋樣.陳氏世家在金銀飾器制作技藝傳授過程中以“紙樣”為摹本進行技藝的傳授.“紙樣”摹本的教學模式能夠較為準確、真實地保留前輩優秀藝人的優秀創作,通過臨摹這些優秀的范本,可以學習“紙樣”的構圖、解讀紋樣特征以及傳統工藝的制作技法,還可以提高藝人的審美能力及工藝制作能力.加強藝術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汲取前人豐沛的藝術智慧.在陳氏世家家族傳承學習過程的具體實例就是陳氏第三代傳人陳彥鈴依照第二代傳人陳文池留傳下來的紙樣學習制作的一件銀盾,難能可貴的是紙樣和銀盾實物都得以保存,盡管紙樣有殘缺,但主體紋樣沒有缺失,與實物能夠一一對應,如圖3,4所示.“紙樣”在教學中一方面起到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傳統優秀的紋樣、器形能夠準確的得以傳承.“紙樣”所承載的圖樣十分清楚地交代了傳統老藝人用來傳承紋樣的完整過程.陳氏世家保存的“紙樣”上的紋樣以花卉、動物、人物為主,所涉及的多是世俗化、大眾化的生活現象.當然“紙樣”最終還是為制作實物而服務的,這好比今天的設計稿,手工藝人在進行藝術創作之前,有一個整體的規劃方案,不至于在制作的過程之中無所適從,紙樣確定之后,器物的器形、紋樣、大小以及制作的工藝手法就確立下來了.在日常的銀盾贈送中,最多的是作為送給新人訂婚、結婚的禮品,另外銀盾還可以作為晚輩給長輩祝壽的禮品,以及作為祝賀商店開、工廠開業、大廈新建落成等的饋贈時的貴重禮物.贈送什么形態、鏨刻何種紋樣及祝詞的銀盾,視顧客的需要、場合用途而定.以祝賀新人訂婚或結婚賀喜的銀盾賀詞為例,常用的賀詞有:“百年合好”、“鳳侶鸞儔”、“伉儷齊眉”、“花開并蒂”等,有的銀盾的賀詞就一個大大的“囍”字;工廠開業的賀詞一般是:“開業大吉”、“駿業日隆”、“大展宏圖”等;當作拜壽賀禮銀盾的祝詞有“福祿壽喜”、“壽比南山”、“松鶴百年”、“上壽齊眉”等.這些民間溫馨的人文關懷在陳氏留傳下來的字樣中也處處得以體現.“民間首飾的裝飾紋樣在選擇上就十分生動活潑,無拘無束.民間藝人將生活中、自然中的事象物態或取其諧音,或取其比喻,或取其象征,用到首飾的裝飾形式中,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而又豐富多彩的民間首飾的吉祥符號體系.[1]”陳氏世家傳承下來“紙樣”承載的器物形制、紋樣,是清末、民國至今一百年來社會世俗化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5結束語
陳氏世家金銀手工技藝傳承的百余年時間與銀盾的出現與消亡的時間跨度基本一致,也就是說陳氏世家傳世的銀盾紙樣及銀盾特別具有代表性,盡管保存的銀盾紙樣及銀盾實物數量有限,不能完全涵蓋所有的銀盾文化、歷史現象,但由于它保存了銀盾紙樣及銀盾完整的制作過程,技藝的傳承也交代的十分清楚詳實,準確可靠.作為第一手的田野考察資料對于銀盾紙樣及銀盾的研究難能可貴,基本能夠讓人梳理出銀盾出現與消亡的歷史脈絡.對陳氏世家傳世的銀盾紙樣及銀盾的研究,可以較為全面、深入地了解銀盾的興盛與衰亡以及銀盾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作為民間高檔禮品饋贈所呈現的文化社會現象,以及紋樣、器形所涵蓋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民俗等社會現象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