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心理問題是指由于某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近期發生的、反應不太強烈的某種不協調的心理狀態。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所出現的不良心理狀態,就是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度焦慮與自負心理。
有的學生在考研、就業或創業間徘徊,擔心就業困難、擇業失誤、害怕承擔創業風險等。各種莫名的擔心導致精神上過度緊張、茫然困惑,產生焦慮不安的負面情緒。而還有一些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估計不足,缺乏自我認知,期望值過高,就業目標與現實嚴重脫離,結果往往遭遇挫折,錯失良機,影響及時就業。
2、盲目從眾與偏執心理。
大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他們盲目地追逐眾人選擇“名企、外企、事業單位”等,忽視了對自身的興趣特長、專業范圍和綜合素質的正確判斷,缺乏獨立的見解,不能做出合適的就業選擇。與之相反,有些畢業生保守偏執,一味地追求大城市就業、公務員、不愿意到偏遠貧困的地區就業等,他們最終也成為“漂族”和“蟻族”。
3、自卑與依賴心理。
在就業過程中,有些畢業生因為學校不算名牌、專業不夠熱門、或自身不夠優秀等自卑心理,加重了求職的心理負擔。在應聘過程中過于拘謹,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從而錯失就業機會。還有的大學生缺乏自立能力,過分依賴家人、學校或其他社會關系,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求職和就業競爭,以至于延誤擇業時機和進程,影響正常就業。
4、抑郁與逃避心理。
畢業生面臨由學生到社會人的角色轉變,由于過渡期心理狀態的不適應很容易產生抑郁情緒。他們在求職過程中求職無門,屢遭挫折,深陷擇業失敗的陰影,產生嚴重的抑郁心理,從而人為地放棄或者中斷就業。也有部分畢業生由于對嚴峻的就業現實無能為力,喪失信心,從而選擇逃避就業,放棄努力,進而失去就業機會。
5、過度功利心理。
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忽視自己的興趣和理想,過分關注工作待遇、收入等現實利益,缺乏對國家利益和社會需要的考慮。過于功利化的心理促使他們放棄專業和理想,不愿意到需要他們的崗位去鍛煉。最終,降低了就業品質,阻礙長遠發展。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家庭、學校及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必須清晰的認識到其產生原因。第一,自身原因。有些大學生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擇業目標定位不準確。他們在擇業過程中未能理智地認識就業形勢,不能客觀分析自身與崗位的匹配性,經常出現好高騖遠或者盲目從眾等現象。有些大學生綜合能力和競爭意識缺乏,對就業準備不充分。他們對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好,缺乏實踐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他們過于依賴外界,缺乏競爭意識,沒有主動掌握就業、應試技巧等。此外,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在面對就業挫折和壓力時不能有效調整心態,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第二,社會和學校原因。首先,就業形勢嚴峻,隨著高校擴招,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同時處于市場經濟轉型期,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政府為鼓勵大學生就業出臺的系列政策執行力度不夠,就業體制機制仍不健全;其次,高校的專業設置和培養模式同社會需求脫節,沒有設置健全有效的就業指導和實踐課程,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高校的就業指導教師缺乏系統的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專業技能。第三,家庭原因。錯誤的家庭就業觀念導致大學生就業觀念出現偏差,從而引發就業心理問題。有些家長在子女擇業過程中過分強調高收入、穩定性和低風險性,并沒有考慮到他們的興趣特長和理想愿望等,使其偏離適合自己的職業和崗位。這些都無形中為大學生加載了沉重的負擔,造成一系列就業心理問題。
三、解決對策
目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其正常就業及以后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提出一些措施來消除這些問題造成的消極影響,使他們以最佳的心態迎接職業生涯。第一,引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確立合理的就業期望值,樹立正面的擇業觀。高校就業工作者應該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清晰地掌握國家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使他們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間的關系,鼓勵學生形成適應社會需求與個人發展相結合的正確擇業觀。第二,加強就業指導和培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高校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課程,進行系統專業的指導,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專業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同時對畢業生進行有關就業的專業知識培訓,使他們掌握求職的相關技能與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增強其在職場中的競爭力。第三,注重就業指導工作者的專業培養,提高其就業指導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高校就業工作者應該加強職業指導技能培訓與繼續教育,學習就業指導專業知識,提高其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聘任專業素養強、實踐能力高的職業指導師作為學習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優化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從根本上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專業水平。第四,加強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就業心理問題,并進行及時疏導,增強其就業心理承受力。針對常見的就業心理問題,開設相關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邀請心理專業老師講授心理健康常識并傳授自主調適心理的有效方法。同時,利用學校電臺廣播、網絡等積極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心理工作者對畢業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心理問題輔導,幫助學生糾正就業認知偏差,以良好的心態迎接就業的挑戰與競爭。
作者:孫曉娥 單位:淮海工學院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