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外事工作下市場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管理與教學理念的沖擊。
計劃經濟時期,外事部門往往把本部門的職責簡單地理解為安排外國專家工作,并沒有真正地對外國專家進行有效管理。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高等教育參與了國際化合作與競爭,要在合作與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勢必要在充分發揚本國傳統、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借鑒吸收國際先進思想,使各方面的服務和管理行為更加符合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通行慣例。不斷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期也是我國高校借力轉型的時期。高校可以利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有利條件改善辦學環境,擴大辦學規模,吸收國際先進教育教學理念,提升國際影響力。在這一過程中如何與其他部門協調合作,共同提高引進外國專家的教學效益和科研效益,將會是外事部門面臨的一大挑戰。
2.資源配置的不平衡。
市場化改革中,各個公辦高校的經費存在差異,如何分配使用外事經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校外事工作的進程。外事工作中的留學生招生、學生跨文化交流、漢語國際推廣和選拔師生出國培訓都需要經費支持,并且很難短期內見到經濟效益,這些工作開展的意義更重在其社會價值。如果高校對此工作投入不足,而高校外事部門又沒有另外資金來源,則很難收獲長遠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資源配置的不平衡也體現在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上。融入市場經濟全球化浪潮后,優秀教師和學者跨地區甚至跨國流動成為可能。而現實中發達地區乃至發達國家的高校往往能為外國專家提供更好的福利和發展機遇,因而其所聘外國專家人數和學歷層次相對而言更為理想。欠發達地區或欠發達國家的高校,要成功引進符合自身需要的優秀外國專家就相對有一定難度。
3.涉外需求的新變化。
以往的高校外事工作主要有引進外國專家、公派出國訪問進修以及外事接待等三個方面,所引進的外國專家絕大多數是外國語言類專家。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高校學科建設日趨完善,科研方面也積極對接國際主流,高校對非語言類專業外國專家、外國短期訪問學者的需求也不斷增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鼓勵我國高校創設優秀學科面向世界開展交流,支持高校參與和設立國際學術合作組織、國際科學計劃,支持與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發基地。這就要求高校外事部門配合高校教學科研建設,做好與國際學術機構等組織的必要溝通聯絡工作,乃至組織承辦國際性學術會議。而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全球化給我國高校在高等教育的國際市場提供了機遇,吸引并招收留學生、協助孔子學院等開展漢語教育的國際推廣都已經成為高校外事部門日趨頻繁的工作內容。
二.高校外事工作的新特點
1.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
外事工作的特點就在于它的涉外性。高校外事工作不可避免受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具有敏感的政治性。同時,高校外事工作作為學校總體工作的一個部分,其內容、對象及必須達到的目標又有其特殊性。外事工作不講原則不行,沒有一定的靈活性也不行。這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兩者應該兼而有之,不可偏廢。外事工作的原則性是由外事工作特殊的政策性和嚴肅性決定的。當然,堅持原則不是搞封閉政策,不是排斥外國專家、對他們加以限制。要依靠其他部門的共同協作,采取多種形式,主要是通過結合教學、科研活動,進行面對面的宣傳。高校外事工作人員在引進外國專家等一系列高校外事工作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進行外事紀律教育。在我國任教的外國專家必須遵守我國的法律、法規,執行所在高校的規章制度,尊重我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和風俗習慣;外教人員可以保持他們的宗教信仰,但不允許有任何傳教活動;等等。高等院校外事工作必須在堅持原則性的前提下,力求靈活、機智,游刃有余。由于高校外事工作的直接對象是外國專家,他們遠離家鄉和親人來中國任教,語言不通,與普通中國人交往也很有限,因此往往有一種孤獨感、被隔離感。高校外事工作人員要主動為他們搞好協調、做好服務工作,對他們生活給予必要的關懷和照顧,盡量安排豐富的業余文化生活,使其身心愉快,更好地服務教學科研工作。
2.優越性與不足性共存。
高校的外事工作是由基層的部門來完成的,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加之高校辦學財、物條件有限,很難專為外事工作投入過多的財力和人力,這是其明顯的不足之處。但是,高校因為具有人才知識、圖書資料的優越性,為外事工作創造了可以加大發展的好條件。只要加強組織領導,揚長避短,高校在外事工作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高等學校是我國教育的最高層次,集中了一批文化知識層次相對較高的人才。外語是高等學校必修的一門課程,外語力量相對集中,不僅為本校的外事工作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而且高校也能組織力量,為對外宣傳提供可靠穩定的人才保證。特別是在對外交往日益增多的今天,高校更能在這方面發揮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高校外事工作要鼓勵高校的外語人才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多翻譯和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資料,通過為社會上的涉外部門提供咨詢或辦培訓班等形式,為社會培訓外語等方面的專門人才。高校的外事工作必須走入市場,在市場中找準自己的定位。當然,我們也不能回避高校外事工作存在的財力和人力資源相對缺乏、工作任務相對繁重以及外事工作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等一系列的實際問題。各高校對外事工作應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投入更多的財力用于外事工作的硬件建設。同時,高校外事工作部門也應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外事工作人員的政治思想和業務素質。
3.全面性與單一性相統一。
高等學校的外事工作必須開闊視野,全方位、多渠道地進行工作。高校外事工作牽涉面廣、內容繁多、任務相對較重,涉外對象包括外事服務人員、教職員工以及大量的學生等,涉及外辦、保衛、教務、聘請單位、總務等部門,是學校的一個配套服務工程。高校外事工作既要根據教學要求,不斷調整聘請外教的專業結構,科學合理地使用外教,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加強對外國留學生的管理。同時,還要選派一批有發展前途的人才出國學習,這是高校外事工作全面性的集中體現。高校外事工作大量的經常性的工作,是加強對外教的教學和生活管理,我們稱之為單一性。全面性與單一性相統一,是當前高校外事工作的新特點。高校外事工作人員既要協助教學部門抓好外國專家的聘請,又要協調有關部門做好外教人員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衛等工作。制定完善的外教人員教學、生活管理制度,規范其教學行為,切實為他們在中國生活排憂解難,使其安心執教。外事工作的全面性與單一性的統一,除了要求我們要加強對外教人員的嚴格管理之外,還必須經常強化效益意識,即聘請外教人員的效益。要用有限的經費聘請我們急需的高水平的外教人員,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為我國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和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提高效率的關鍵在于管理,管理出成績,管理出效益,這就對高校外事工作人員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要求。把握好以上新特點,在對外國專家的管理上要堅持宏觀控制、微觀放手的原則;外事和教學部門要敢管、敢抓、善管、善抓,互相結合,協調一致;在教學科研上要發揮外國專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膽使用,通過一定的途徑對他們的教學、科研進行檢查評比,增強他們的工作責任感。這樣,高校的外事工作就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作者:程紅英崔瑛瓊單位:南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