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藝術與植物景觀藝術結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環境和植物景觀藝術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文章從基礎本質探究環境與植物景觀二者的藝術結合,分析二者的關系和特點,研究二者相結合的實際功能,進一步闡釋環境藝術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及其與景觀藝術結合的美學思想。
關鍵詞:環境藝術植物景觀
一、環境藝術和植物景觀藝術
我們所接觸到的環境藝術屬于一門極其復雜的藝術,不僅涵蓋美術、雕刻、園藝、室內外設計等方面,還需要設計者擁有相當熟練的專業技能,是一門綜合型的藝術學科。植物景觀藝術是將大自然中的植物類型、小面積的植被群落和部分有特定意義的植物個體,通過設計者的設計創造,使其產生獨具一格的美。在實際情況下,植物景觀擁有很多特征,主要影響因素為其生長的地域、傳統文化及植物特定的意義,每一種植被景觀都可以被打造出特有的藝術效果。在當下,人們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設計者對環境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種植綠色植物上,而要向園藝景觀藝術美學的方向靠攏。設計者在對環境進行改造時,需要以植被景觀藝術美學為依據,為更好地裝飾環境提供有力的理論指導,利用人工景觀素材,通過相關設計形成理想的園藝植被效果,為人們提供心靈的美學盛宴。目前,環境藝術和植物景觀藝術二者結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為了營造綠色、環保的環境氛圍,設計者用特定的植被表現設計思想,使人們能夠體會到環境藝術和植物景觀藝術二者結合的美學效果。將環境藝術的思想和植被景觀藝術的美感融會貫通,能使社會環境具有更加和諧的自然氛圍。
二、環境藝術與植物景觀藝術相結合的基本方法
1.打造景觀的區域性文化
從環境藝術的思想可以得出,不同區域、不同城市都應擁有其特定的環境。將環境藝術和植被景觀藝術二者結合,需要符合特定的原則。人們生活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每個區域有其特定的傳統文化習俗,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其所處的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在我國的城市建設過程中,每一區域都應形成表現當地文化的景觀,打造別具一格的、能表現其區域特征的植被景觀,運用特殊的植被表現區域景觀的風格,建設擁有民族特色的景觀環境。
2.加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性
可持續發展是人們生存的基本環境規律,不僅可以為當代人提供必需的資源,同樣維護了后代的生活環境,尤其在自然環境方面,可持續發展具有基礎性的意義。人們對環境的要求必須保障當代與未來環境的健康發展。相關部門和居民應共同保護現有的自然環境,努力使二者的發展相互協調,合理地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二者和諧共處。因此,設計者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植被景觀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以此保障自然環境的平衡發展。環境設計藝術不僅實現了植物景觀的欣賞價值,而且通過其本質和外表兩方面體現了其美學價值。設計者需要打造出生動形象的景觀,始終包含社會關懷和人文關懷,為居民提供美的享受,以此表達設計者的設計理念。
三、環境藝術與植物景觀藝術相結合的實際意義
在當代社會,人們對生活環境提出新的要求,人們開始希望生活在環境優美的郊外,從而遠離城市的喧鬧。但這樣的幽靜之地與人們的工作地點相距太遠,理想與現實往往存在差距,所以,設計者要不斷優化城市環境,更好地為居民生活提供幫助,讓人們享受環境基礎設施的人文關懷。環境藝術與植物景觀藝術相結合,更加符合當代歷史文化背景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觀念,幫助人們獲得物質與精神的雙重享受,更符合新時期人們的審美需要。筆者認為,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環境藝術和植被景觀藝術相結合的支持力度,進一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使人們體會到自然植物景觀的重要性和藝術價值,從而進一步了解環境設計。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要了解植被的特定含義和特殊功能,以此打造不同類型的環境設計,使不同區域擁有不同的景觀特點。所以,不管是從環境角度還是文化角度看,都需要設計者通過專業的環境設計表現手法,將環境和植物景觀相結合,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藝術價值。
結語
人們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時,更需要注意保護自然環境,運用植被景觀保持社會環境的天然性,通過環境藝術與植物景觀藝術相結合的方式創造更為和諧的生活環境,讓環境與美學共存,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融入大自然。
參考文獻:
[1]陳敏捷.中國古典園林植物景觀空間構成.北京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2]劉靖.建筑環境設備與景觀藝術的融合性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萬娜.環境設計與植物景觀的藝術表現.藝術品鑒,2015(5).
作者:郭琳 單位:聊城大學東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