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海洋災害論文:省域海洋災害狀況與防范策略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海洋災害論文:省域海洋災害狀況與防范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海洋災害論文:省域海洋災害狀況與防范策略

本文作者:趙聰蛟宋琍琍余駿龍華作者單位:浙江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

海洋污損和溢油災害

2000—2010年,浙江海域共記錄到海洋污損事件504起,累計污染面積超過410km2(表2),直接經濟損失累計超過28900萬元。引起海洋污損的主要原因為有陸源排污污染、養殖污染、農藥及危險化學品泄漏和溢油。如,2003年11月,臺州市椒江、路橋兩區沿海灘涂發生重大漁業污損事件,水產養殖受災面積大約為32.0km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200多萬元。海上溢油災害主要是海上作業和航行過程中的溢油造成的海上污染災害[4]。自2000年以來,浙江海域發生的溢油(含危險化學品泄漏)事件累計51次,累計污染面積超過310km2(表3),直接經濟損失累計超過4000萬元,溢油(含危險化學品泄漏)量累計超過2500t。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因溢油災害造成的海域污染面積、經濟損失和溢油量絕對不止表3中列出的合計數值。因為2000年、2002年、2009年和2010年均有溢油事件發生,但污染面積缺失;同理,2000年、2009年和2010年溢油造成的經濟損失和2010年的溢油量數據缺失;2006年,現代獨立輪特大溢油事故造成近400t重油泄漏,舟山海域成災面積約300km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千萬元,而表3中僅以1000萬元計。浙江海域的溢油災害主要發生在舟山—寧波海域,這與寧波—舟山港本身的戰略地位是密切相關的。寧波-舟山港擁有鎮海、岙山、大榭、冊子島等四大25萬噸級以上油碼頭和儲備基地,年卸油能力8400萬t,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儲備基地和海上交通樞紐。溢油災害對浙江海洋生態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7-20]:①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溢油事故產生的油膜覆蓋大面積海域,造成海水嚴重缺氧,使大量藻類、魚蝦貝類和海鳥死亡,或使經濟魚、蝦、貝類因富集石油烴而產生異味。②破壞海洋生態平衡。海上油膜阻斷光合作用和“海-氣”交換,從而降低海洋初級生產力,破壞海洋生態平衡。③海岸帶嚴重受損。溢油抵岸,玷污海灘,不僅危害灘涂動植物資源,還將影響海洋水產養殖,造成海產品污染;而清除其污染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另外,溢油污染還將對沿岸風景、紅樹林、濱海度假旅游產生負面影響,造成沿岸旅游業的經濟損失。

生物入侵

浙江沿海的主要入侵生物為互花米草。20世紀80年代,為了研究互花米草的消浪保堤保灘功能,浙江省開始在玉環縣桐麗五門灘涂試種互花米草。2000年之前,互花米草在浙江主要分布于溫州沿海,面積約392.1hm2[8]。2000年以后,互花米草的分布區域逐漸擴大,分布面積也隨之增加,到2007年其面積已經擴大到4812hm2,主要分布于溫嶺、黃巖、蒼南、平陽、瑞安、溫州市區、西門島、西滬港以及杭州灣南岸(三北淺灘)[9-12]。據資料統計,到2010年,互花米草在浙江沿海的分布面積已經擴大到6924hm2,主要分布于蒼南、溫州灣、樂清灣西門島、臺州灣、三門灣[13]、象山港和三北淺灘。互花米草具有極強的入侵性,對蘆葦、灘涂底棲生物、養殖生物和紅樹林的生長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發達、繁殖能力極強,能夠與蘆葦等本土植物爭奪光照和營養物質,威脅當地的灘涂養殖和生態系統健康。互花米草發達的根系能夠攔截隨潮水而來的魚蝦貝類,潮水退落時,魚蝦貝類被攔截缺水死亡,從而威脅漁業生產,寧海市就有好幾千公頃灘涂深受其害,每年損失超過5000萬元[12]。至2010年,樂清灣西門島上的互花米草分布面積已經擴大到1705hm2,仍在不斷入侵島上有限的紅樹林,嚴重威脅紅樹林的生長。而互花米草的清除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難以根除。

海洋生態災害防災減災對策

1浙江省已經實施的海洋生態災害防災減災對策措施

1)省、市、縣三級海洋監測體系建設

浙江省的海洋環境監測業務化工作起步于2001年,至2007年,省、市、縣三級海洋環境監測機構基本具備實施全省海洋環境監測和海洋災害預警報的能力。至2010年,省、市、縣三級監測機構已發展到26個,包括1個省級中心、5個市級中心(站)、20個縣(市、區)級站。業務化任務監測已經覆蓋全省近岸海域,監測預警報業務涵蓋9大類21項,包括全省海洋環境質量與趨勢性監測、入海污染源監測、應急監測、赤潮監控區專項監測、海洋功能區監測、應對氣候變化監測、涉海許可監督檢測、專題監測、監測質量保證。此外,2008年,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編制出臺了《2008—2015年浙江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與災害預警能力建設規劃》,確定了全省海洋監測預報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省級機構為龍頭、市級機構為骨干、縣級機構為基礎的省、市、縣三級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和災害預警體系。

2)赤潮、油污染等海洋生態災害防范措施

浙江省歷來十分重視赤潮、油污染等海洋生態災害的防災減災工作,從方案、預案的制定、監視監測系統的不斷完善和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強等方面開展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效。①方案、預案。制訂了《赤潮防災減災工作方案》《赤潮防災減災應急預案》《浙江省海洋災害應急預案》。②監視監測系統。監控范圍由2002年建立赤潮監控區,至2008年擴大到全海域;監測手段從調查船、飛機到衛星遙感,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監測系統;建立赤潮志愿者隊伍,至2008年受聘志愿者達三百余名;防污染專項行動,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實施船舶油污水排放口鉛封。③宣傳力度。省級赤潮災害信息通報,市級赤潮災害信息通報,縣級赤潮監測簡報、報告。

2今后的海洋生態災害防災減災對策措施

浙江省雖然在海洋環境監測、赤潮災害防范等方面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并取得了許多成效,但在溢油、海洋污損和生物入侵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欠缺。浙江省又擁有寧波—舟山港這樣重要的石油儲備基地和海上交通樞紐,一旦發生重大溢油事故,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浙江的海洋生態災害防災減災形式依然十分嚴峻,今后的對策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政策方面

加強海洋生態災害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22];制定嚴格的陸源排污監督制度,加強部門聯動,積極推進涉海環保協同監管;建立海洋生態災害分級評估制度,研究制定客觀、科學的分級評估標準;加快制定海洋生態災害防災減災規劃,盡快制定海洋生態災害經濟損失評估規則;制定海岸帶發展規劃,加強對海岸帶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加強對濕地和灘涂的生態環境保護。

2)技術方面

進一步加強現有海洋監測體系建設,完善和健全海洋環境動態監測網絡和赤潮災害預警系統,建立重大海洋污損事故應急處理體系,提高海洋污染重大事故和災害應急處理能力[23];加強國際國內地區間監測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海洋環境監測、觀測信息共享;逐步開展生物入侵業務化監測,充分利用3S技術,及時監控海洋動態變化過程,逐步建立海洋生態災害數據庫,客觀地評價海洋生態災害;做好各類技術人才的培養工作。

3)宣傳方面

海洋災害以防為主。要深入宣傳《浙江省海洋災害應急預案》,全面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和技能,逐步推廣海洋生態災害應急識別系統;完善海洋生態災害信息機制,及時準確向社會公眾信息通報;積極發揮新聞媒介的輿論監督和導向作用,認真開展經常性的海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提高公眾的海洋環保意識,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到海洋防災減災工作中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康市| 南华县| 泾川县| 旬邑县| 成都市| 英山县| 龙里县| 鄱阳县| 荥经县| 新民市| 永登县| 镇平县| 渭源县| 崇仁县| 班戈县| 郴州市| 星子县| 萝北县| 万宁市| 博白县| 历史| 奉贤区| 芜湖县| 平远县| 宝坻区| 舒城县| 太白县| 景东| 高青县| 肥乡县| 祁连县| 余江县| 舞钢市| 屯昌县| 永仁县| 罗田县| 友谊县| 石台县| 池州市| 房产| 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