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思政課教學模式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網絡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混合式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歡迎,教師把網上和網下兩個手段相結合,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擴充課堂知識和構建良好的互動模式。在思政課中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改革思政課長期以來的弊端,使學生更好地接受課堂知識,還能夠在課后利用網絡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滿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又提高了思政課的實用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對高職院校在思政課中引進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要從當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需求,從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尋求改善,全面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改革既要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又要努力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這就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和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因此,課題組基于前期問卷調查的研究內容,在學校積極扶持下,考慮本校高職生的學情及高等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特點,積極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
一、高等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課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的必然性
(一)網絡信息化助推我國教育信息化事業(yè)的發(fā)展。21世紀,現代信息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發(fā)展迅速,其中尤其以移動網絡技術、課堂媒體技術、網絡云計算等為代表。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國際競爭,世界各國普遍關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一國教育水平中的作用。美國在1993年率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指的是把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于教育中。由此開始,一些國家逐漸實施了推進國家教育信息化的方案,我國也從1994年開始大力倡導實施教育信息化。伴隨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中國職業(yè)教育也進入教育信息化時代。(二)“網絡課程”的出現改變了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方式。2012年,“慕課”出現在美國,它以信息化技術為主要載體,并且迅速席卷全球,標志著教育進入信息化發(fā)展的新時期。高校思政課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模式不利于學生自由學習,“慕課”突破了時空制約,采用網絡信息化技術,在平臺上共享學習資源庫,用戶的學習不再受時間、地點、章節(jié)的限制,提升了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教學質量,更滿足高職學生碎片化學習需求。通過網絡信息化技術,師生間、學生間可以方便地互動交流;同時存儲下師生互動的相關數據,便于實施學習效果、行為的綜合梳理,較好地推進了教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三)混合式教學模式自身具有的巨大優(yōu)勢。雖然網絡學習提供了開放的網絡資源,更有利于知識傳播,但這種網絡學習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課堂學習。因為網絡學習在實施中沒有對學生進行必要反饋,對學生深入學習知識不利,這就不容易達到既定的學習效果。同時傳統(tǒng)課堂學習促進了師生的互動溝通,實現了教師對課堂和學生學習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等。混合教學模式將“線上、線下”學習結合起來,使其相互融合,達到優(yōu)勢互補,有效提高教學效果,而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獲得更好學習體驗。
二、基于網絡環(huán)境進行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的重要性
(一)實施教學新模式,助推高職院校思政課實效性改革。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優(yōu)質教育資源庫,借助網絡信息課程,優(yōu)化整合面對面授課的傳統(tǒng)教學與在網絡平臺上的在線學習,實施教學模式的新設計。盡可能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研究包含“慕課”、“翻轉課堂”、網絡教學平臺等多種新方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依托高質量學習資源實施高等職業(yè)院校信息化的教育教學變革,這有利于推進高職院校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思政課課堂教學,促進高職院校進一步開展信息化教學改革。(二)助推高校網絡課程的開發(fā)和建設,為高職信息化改革提供支持。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中,需要依據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和課程開發(fā),“微課”、“慕課”、“移動學習”的出現使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成為可能。建設一批能夠充分體現課程特點、開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的思政課程成為必然趨勢,這必然會推進網絡課程的建設。而在教學中綜合運用“慕課”、網絡教學平臺等方式,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產生巨大沖擊,推動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也為混合式教學的研究拓寬渠道。(三)促使教師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混合式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狀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混合式教學通過網絡平臺和信息化手段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滿足學生交流的需求,極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綜合考慮學生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成績考評方案等方面的表現,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這促進了高職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構建,推動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確立。
三、高等職業(yè)學校思想政治課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新舉措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1.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線上:依據在線網絡學習的理念,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習任務,包含教師課前拍攝的微課、短視頻、課堂錄像等網絡課程資源、指定提前學習的網絡課程,高職生需要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先預習觀看相關視頻,再進行在線測驗,做課程相關習題作業(yè),教師通過了解學生在線學習狀況,實施課堂現場教學的新設計。線下:把握課堂學習主渠道,加強課堂學習管理,組織學生小組學習、展開討論、展示成果及小組互評等活動,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解答學生學習中的難題,掌握好學習進程。2.基于豐富的網絡教學平臺資源,構建混合式的學習新模式。學校重視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力度,投資改造學校的網絡環(huán)境,達到網絡覆蓋大部分教學區(qū)域,最大程度滿足高職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支持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高職生添置移動學習設備,如筆記本電腦、iPad等,利用好手機APP。無條件購置電腦的學生,學院提供機房免費學習。特別對部分老教室進行網絡改造,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3.打造一支適合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師團隊,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網絡課程設計水平。針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能力上的欠缺,學院以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重點,通過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系統(tǒng)進行思政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通過組織教師在線自主學習、專家專題講座、校內校外培訓等方式,建立長期信息技術培訓機制,提升思政教師信息化水平。促使教師及時更新網絡信息技術,更好地駕馭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二)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效果。實施思政課的混合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以后,高職生的學習狀況產生了很大變化。1.在線學習人數增多。學生線上學習、做測試、線上討論、課上課下互動、完成作業(yè),學習氛圍越來越濃厚。2.學生考核更加公平。成績透明化,整個學習過程都有記錄,學生間的相互評價也是公開的,使學生對自身學習效果開展科學有效評價更為方便。3.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學習熱情極大提升,在學好規(guī)定課程內容外,甚至有部分同學通過網絡選取與專業(yè)相關的課程進行深度學習。總之,通過相對系統(tǒng)的培訓與自身努力,思政課教師越來越適應現代課程設計與開發(fā),從整體上實現了對信息化教學先進理念的精確定位,提升對教學設計方法、視頻設計技術、“翻轉課堂”技巧等內容的理解程度和利用微信等新媒體的能力等,較大提高了教師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認可程度。
四、高等職業(yè)院校思政課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反思
(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根據需要不斷加大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訓力度,大力提升混合式教學的實施能力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需要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課程整體設計效果直接受到教師專業(yè)知識能力水平的制約,只有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才能做好。思政課教師的年齡、業(yè)務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與混合式教學模式存在不適應的狀況,需要加強學校專項培訓與單獨跟蹤指導。(二)陳舊落后的網絡教學平臺軟硬件,滯后的新設備配備都制約了線上課程后續(xù)開發(fā)設計。網絡課程教學平臺的應用受限于學校網絡速度、理實一體化上機教室數量、使用時間長短等軟硬件條件,如果網絡速度較慢對激發(fā)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達到最終學習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如果機房使用時間不足,也直接影響思政課網絡課程的學習,所以要加強學院網絡建設和機房維護等軟硬件建設,保證足夠的資金投入。(三)在思政課學習中出現過度娛樂化現象。在實施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中,一些教師把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娛樂化,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表現娛樂內容,整個學習過程缺乏知識點的嵌入,出現課堂學習效率不高的現象。還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使用網絡流行語言,帶來課堂語言不規(guī)范、課堂氣氛不莊重的后果。針對上述問題,在教學中要恰當運用好娛樂手段,不能出現過度娛樂的情況。要立足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堅持思政課的教育意義,又要貼近學生個體發(fā)展。這就要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自身的道德品行修養(yǎng),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保證教學效果,促進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
五、結語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改革中,構建“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非常好的一種嘗試,在實踐教學中依然還有很多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伴隨信息化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教育教學,高等職業(yè)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也會不斷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建新的教學模式,這必將促進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進而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14,3
[2]苑秀芹.網絡環(huán)境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山東工業(yè)技術(理論研究),2015,1
[3]許永華.網絡環(huán)境下混合式教學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影響[J].現代教育,2015,23
[4]吳曉芳,陸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思政課混合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1
作者:趙穎 單位: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