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服裝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中華民族五千年多彩燦爛的社會生活積淀無疑是創作最豐富的來源。按照歷史唯物主義來分析,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了無數優秀哲人的思想,這些都給我們服裝設計提供了文化元素,可以用現代的設計思想,去解讀、展示傳統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不了解這個,我們的一切創造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如今流行的任何一件民族服飾都不是閉門造車或跟風仿造出來的。因此,現代服飾并不是所處時代僅有的和自發的創造,而是歷史進化的產物,傳統文化的延伸。服飾設計的藝術表現力需要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來支撐,沒有傳統文化積淀的作品是蒼白無力的、淺薄的。而傳統文化有生命力的、仍受關注的文化內涵的繼承發揚,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需要。因此只有用歷史發展的觀點研究這一切,才是我們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
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要結合時代特點
在服裝設計上,繼承傳統并不是復古,而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從而創造出有個性的新風格服裝。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習借鑒傳統民族文化的同時,不能簡單地模仿某一個民族傳統的服飾、照搬圖案或修改傳統的款式使之成為具有民族性的服裝,而是要強調本民族的文化內涵、民族性的靈魂和精神。時代改變了,服裝設計的語言也要與時俱進。服裝設計必須立足于當代人的審美要求和穿著習慣,這就要求設計師能夠敏銳地捕捉時尚熱點,并將其巧妙地揉入自己的設計風格中,服裝設計不再是簡單的款式照搬,而是體現為人們對時尚生活方式的理解,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設計。如旗袍,清朝旗袍、民國旗袍和當代旗袍都有著完全不同的實際風格和功用,這個旗袍設計的發展史,也無疑是我國服裝設計繼承創新上成功的經典。
三、繼承傳統文化要結合自身特點
不同行業對于傳統文化解讀運用的特點和規律大相徑庭。就是服裝行業內部也是分工嚴密,各自掌握的傳統文化范疇也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使學生學習了解傳統文化藝術的思想,特別是要領會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以及意境美、形式美。這些都可以為學生的未來創作活動打下堅定的創造基礎。通過對本民族傳統文化和歷史的了解,學生的視野拓寬了,設計構思更豐富了,審美觀念也提高了,對民族文化有了良好的認知,從而創造出源于傳統歷史和文化的時尚服飾作品并在作品中體現出本民族的獨特風格、風土人情及人文情懷,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現帶有中國韻味的服裝,也能讓世人更好地去了解中國。
四、服裝設計需要我們在繼承中發展中華文化
創立中國風格的服裝,不是一味鉆研民族服飾,棄世界流行趨勢而不顧。任何民族的文化在歷史的進程中,總是交織著與其他民族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隋唐時期的胡服設計,就是融合民族的典范。在如今全球化風潮撲面而來時,創造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服裝,更應該是在世界性、時代性這個前提下,立足于中國風格,即“世界之精神,中國之本質”。要知道,中西服裝文化觀念雖然存在差異,但二者并不是格格不入。相反,進行一定的吸收和借鑒,能夠增強服裝的生命力和時代感。旗袍本是中國滿族女子穿的一種長方形大袍,開始的造型并沒有顯示出女性的性感特征,也沒有體現女性的形象美。辛亥革命后,旗袍大膽吸取西方女裝的先進觀念、現代人文精神和設計、造型藝術特點,使旗袍的款式造型和裁剪制作方法得到改進,中西女裝的長處有機地融入旗袍之中,花樣不斷翻新。改良后的旗袍變得收緊腰身,縮短長度、提高開衩,直至出現低領無袖、無領抹胸的造型,使女性的頸部完全顯露出來,充分展示人體的曲線美,這種中西合璧的服裝款式既是借鑒西方服飾文化傳統的結果,也無疑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總之,中國服裝設計師只有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將中國元素進行感性的運用與理性的重組,融入多種藝術風格,才能創造真正的中國風格。但這需要設計師具有良好的傳統文化理念和素養,推陳出新,設計出好的服裝品牌。
作者:張家芯葛英穎單位:長春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服裝工程學院